首页期刊导航|微循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微循环学杂志
微循环学杂志

李艳

季刊

1005-1740

micch@sina.com,308903796@qq.com

027-88075389

430060

湖北省武汉市张之洞路9号

微循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circul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第一本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有较多特色和较大影响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科研前沿、深入报道该学科基础和临床新进展、荟萃国内外多学科最新医研成果,兼顾推广、普及和提高。本刊形态新颖,内容丰富,栏目设置合理,信息渠道畅通,作者群稳定,编辑经验丰富,论文发表周期短,质量较高,深爱广大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欢迎和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T影像学特征联合肺癌自身抗体列线图模型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杜启联胡钦勇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学特征联合肺癌自身抗体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获取26例良性肺结节和80例恶性肺结节患者的人口学、CT影像和肺癌自身抗体资料数据.采用单因素、最小绝对值选择与收缩算子(LASSO)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恶性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校准曲线验证该模型.结果:CT特征指标结节位于上叶(UP)、CT恶性特征(CTF)和肺癌自身抗体指标p53、G抗原7(GAGE7)、ATP结合RNA解旋酶4-5(GBU4-5)、SRY盒转录因子2(SOX2)等为恶性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显示其预测恶性肺结节的概率为89.7%,ROC和校准曲线也验证列线图模型有良好临床预测能力.结论:基于CT影像学特征和肺癌自身抗体构建的列线图对恶性肺结节有良好诊断效能,可作为无创量化模型用于肺结节管理.

    肺癌自身抗体肺结节风险因素列线图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FGF21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性

    田宸骏曹洁岳平
    63-6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01-2023-09确诊的NAFLD患者131例,根据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无斑块组(n=59)和斑块组(n=72),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9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FGF21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FGF21与NAFL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患者UA、TC、TG、LDL-C、sdLDL-C和FGF21水平均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无斑块组比较,斑块组LDL-C、sdLDL-C和FGF21升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充分调整协变量后,血清FGF21升高与NAFL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呈正相关.结论:血清FGF21是NAFL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非酒精性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VDR和GSDMB基因多态性与湖北地区儿童哮喘的易感性研究

    易涛徐继勋颜珊玲张婷...
    67-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湖北地区儿童VDR基因(rs2239185、rs7975232、rs2525046、rs2228570)和GSDMB基因(rs230548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儿童哮喘的易感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158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156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运用Sequenom MassArray质谱芯片微列阵技术对两组对象VDR和GSDMB基因的多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上述各位点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筛选湖北地区儿童哮喘易感SNP位点.结果:GSDMB基因rs2305480位点GG、AG、AA 3种基因型频率在哮喘组中分别为64.56%、4.43%、31.01%,在对照组中分别为51.28%、8.97%、39.74%,两组间GG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DMB基因rs2305480位点的等位基因G、A在哮喘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06%、19.94%,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1.15%、28.85%,两组间的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DMB基因rs2305480位点不同基因分布哮喘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 VDR基因rs2239185、rs7975232、rs2525046、rs2228570位点多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DMB基因rs2305480位点多态性与我国湖北地区儿童哮喘的易感性相关:VDR基因rs2239185、rs7975232、rs2525046、rs2228570位点多态性与我国湖北地区儿童哮喘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

    哮喘单核苷酸多态性VDR基因GSDMB基因

    儿童肥胖与1型糖尿病风险关联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张文武静赵波涛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1型糖尿病(T1DM)风险的关联.方法:使用儿童肥胖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集为暴露因素,以单核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IVs),T1DM为结局变量,进行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评估儿童肥胖与T1DM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共选出了 6个SNP,剔除rs10400700(MR keep:FALSE),剩余5个SNPs作为IVs.逆方差加权法支持儿童肥胖与1型糖尿病之间的因果关系(OR=1.20,95%CI:1.09-1.31);MR-Egger回归法不支持儿童肥胖与T1DM之间的因果关系(OR=1.43,95%CI:0.63-2.23);简单中位数法支持儿童肥胖与T1DM之间存在因果关系(OR=1.26,95%CI:1.11-1.41);加权中位数法支持儿童肥胖与T1DM之间的因果关系(OR=1.26,95%CI:1.12-1.40);简单众数法和加权众数法支持儿童肥胖与T1DM之间的因果关系.结论:MR研究支持儿童肥胖与T1DM风险增加存在因果关系.

    儿童肥胖1型糖尿病孟德尔随机化

    超敏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2型糖尿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价值分析

    王青柏世玉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与2型糖尿病(T2DM)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12-2022-09本院确诊的T2DM患者217例,依据是否合并AMI将其分为T2DM+AMI组(n=108)和T2DM组(n=109),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86).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同时计算NHR,分析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指标与T2DM并发AMI的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用于评估hs-CRP和NHR对T2DM患者发生AMI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和T2DM+AMI组WBC、NEU、TC、TG、hs-CRP 和 NHR 水平均升高,HDL-C 水平降低;与 T2DM 组比较,T2DM+AMI 组 WBC、NEU、TG、hs-CRP和NHR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和NHR与T2DM患者发生AMI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表明,hs-CRP和NHR联合检测对T2DM发生AMI预测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95%CI:0.764-0.868).结论:hs-CRP和NHR升高与T2DM患者发生AMI有关,hs-CRP和NHR可预测T2DM患者AMI的发生风险.

    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

    膳食纤维、肠道微生物群与2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吴嘉慧林萱
    82-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的微生物群减少、SCFA丰度降低、肠道菌群改变、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血浆脂多糖水平升高.膳食纤维通过增加结肠纤维发酵产生SCFAs,积极调节糖代谢,改善肥胖,有利于减少T2DM的发生与发展.因而采用膳食纤维干预对防治T2DM有积极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膳食纤维短链脂肪酸肠道微生物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及其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

    王宇轩王倩吴晓静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蛋白质在机体生命活动中扮演关键角色,其降解途径中,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S)通过泛素化修饰调控蛋白降解,同时通过共价修饰底物蛋白参与细胞生理活动.去泛素化酶(DUBs)对蛋白质泛素化具有平衡作用,通过移除泛素化修饰来维持泛素化修饰的动态平衡,它们在脓毒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影响机体的炎症反应.脓毒症是导致患者重症监护的主要疾病,涉及复杂炎症反应.蛋白质泛素化修饰参与脓毒症信号转导,影响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NLRP3)活化.这些调控机制影响细胞内炎症因子的释放,进而影响机体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时机.本文探讨了近年来与脓毒症相关关键蛋白的泛素化及去泛素化机制,以期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泛素化修饰脓毒症核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

    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研究进展

    刘群惠刘志勇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放射治疗是目前胸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其所带来的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已成为放疗患者非肿瘤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削弱了其临床获益.RIHD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内皮细胞炎症损伤、氧化应激、DNA损伤、心肌纤维化等.放射损伤最终可能会累及心脏的所有结构,包括心包、冠状动脉、传导系统、心肌、心脏瓣膜等.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应联合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影像学等检查常规监测心脏功能,以便早期发现RIHD.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措施,主要策略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减少放疗剂量、药物治疗等.本文对RIHD最近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放射性心脏损伤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

    白脂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陆欢容杨婷婷隗世波刘青云...
    98-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脂素(Asprosin)是一种与机体代谢密切相关的脂肪因子,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与多种代谢疾病有关.大量研究发现Asprosin通过调节糖脂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间充质干细胞凋亡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

    白脂素心血管疾病分子机制

    溶质载体家族成员7A11与肿瘤免疫调节和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杨思琦王卫星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溶质载体家族成员7A11(SLC7A11)是位于细胞质膜上的胱氨酸转运体,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谷胱甘肽(GSH)合成、氧化还原维持以及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等,在多种类型的实体瘤中显著高表达,并参与细胞的铁死亡和双硫死亡过程.SLC7A11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免疫调节以及对药物反应的调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并为当前大部分肿瘤临床治疗方案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SLC7A11肿瘤免疫细胞骨架代谢机制转运体胱氨酸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