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诗经》中女性与草木之关联

    张新语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生动地展现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内容广泛涉及农事生产、礼乐祭祀、婚姻爱情、风俗人情等多种生活领域,且女性在这些领域中占有特殊地位.古代女子受以采集为主的社会分工及崇拜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始自然观影响,与草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分析《诗经》中草木在女子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草木意象对女子的象征意义以及草木对女性意识产生的的影响,能够挖掘出《诗经》中女性与草木二者之间存在着的文化关联.

    《诗经》女性草木意象

    《水浒传》中"同而不同处有辨"的运用

    斯琴塔娜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犯中见避"艺术手法在中国古代小说上使用颇广.本文首先对"同而不同处有辨"手法溯源,并对其与"犯中见避"艺术的关系进行探微,然后在"鲁达"与"史进"的身上着眼,从"同而不同处有辨"的角度,探讨《水浒传》中人物塑造的艺术效果."鲁达"与"史进"两个人物在性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豪爽、重义;但相犯处又有诸多不同:鲁达性急粗莽、史进少年任气等等."和而不同"的美学思想彰显着独特的中国民族特色,并在诸多美学领域散发光辉.

    《水浒传》"同而不同处有辨""犯中见避"人物塑造美学

    陶渊明《饮酒(其五)》文本解读

    翁凯燕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渊明身为隐逸之宗,以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闻名于世,但人们在欣赏他的诗歌时,往往忽略了他达到真隐士境界前历经的思想冲突与身心煎熬."心远"的含义、表现及影响,都在诉说着其隐居前后踽踽难行的人生道路.但最终,他平衡了"建功立业之我"与"崇尚自然之我"的关系,走出了独属于他的斗争道路.

    陶渊明《饮酒(其五)》心远建功立业崇尚自然斗争精神

    《召公谏厉王弭谤》的文章学艺术

    唐魁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召公谏厉王弭谤》一文由于召公出色的谏言而展示了突出的记言特色,然而文章在整体的结构布局、情节铺展、文风收放以及叙事技巧、形象塑造等方面也别具一格,具有卓越的文章学艺术,有效地完成了史传散文在历史事实与文学叙述上的高层次结合,是《国语》乃至先秦散文中的典范之作.无论是文章昭示的历史教训还是文章积累的艺术成就,都可资镜鉴,值得深味.

    《召公谏厉王弭谤》史传散文历史叙事艺术特色文章学

    古诗词审美鉴赏中的教学策略

    刘锦乡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典诗词作为中国文字精美的组合,将其本身的审美特征表现到了极致,也因此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成为语文教育中美育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载体.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选入课本的古诗词篇目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导致学生难以真正领悟优秀古诗词的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古诗词审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加强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词音韵美,使其运用想象和联想力,领悟诗词意境美和情感美等教学策略.

    古诗词审美鉴赏教学策略

    关键词分析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覃方媛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诗歌蕴含丰富的审美意蕴,是语文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但当前的高中现代诗歌教学却存在文本解读程式化,诗歌美感流失,师生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关键词分析法是孙绍振提出的关于文本细读的重要方法之一.他认为文学类文本都可以借助关键词进行解读.将关键词分析法运用于现代诗歌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并为教师简化教学环节,提高现代诗歌的教学成效.

    分析法现代诗歌教学审美教育

    古代汉语三阶"二五三"混合式教学探究

    刘晓蓉陈湘红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汉语课程是各高校中文专业的必修课,但由于其讲述内容与今相去甚远,部分理论知识晦涩艰深,在较为完备的线上课程资源基础上,为提升教学效果及培养高素质大学生为目的,教学团队积极研究智慧教学新形态,让古汉不"古板",焕发新意.我们探索的古代汉语三阶"二五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内容的留存率,使学生加深对古代汉语专业知识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

    古代汉语三阶混合式教学意义与实践

    情感教育视角下散文教学策略探析

    李冉王浩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而情感是散文教学的精髓与灵魂,作为人文内涵丰富、具有独特审美的散文文体,在对初中生情感的陶冶与人文素养的提髙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背影》教学为例,并结合初中散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初中散文教学情感教育的策略,以促进初中散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

    情感教育初中散文教学策略

    古代思乡诗情境教学例谈

    黄宁娟李安琼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是情境教学的本质特征,小学语文思乡诗教学要以情感体验为准.在情境教学中,搭建情感桥梁,让情感渗透诗歌理解和体验.情境体验有三端:一是披文入境,知人论世,唤起情感共鸣;二是感受诗境,吟咏意象,体悟诗中情韵;三是延展诗境,展开想象,提升审美.

    思乡诗情境教学情感体悟

    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思路分析

    易能静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言文学作为世界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积极影响.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汉语言文学肩负着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的使命,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全面渗透,既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应用经典文化知识,又可以强化他们的语言应用技巧,不断提升他们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本文研究在了解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关联性的基础上,根据其所表现出的独特价值,深层探索如何在现代教育革新背景下,创新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以此持续优化学生的汉语言文学水平.

    语文教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