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Journal Litbraturb B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立足于揭秘式文本解读助力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雷朝文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先指出高阶思维能力最有效的培养途径是在与学科整合的教学中高思维含量问题的设置.接着指出揭秘式文本解读所要探索、揭示的文本艺术奥秘本身就是阅读教学中最能训练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好问题,揭秘式文本解读需要也能培养高阶思维.最后给出揭秘式文本解读助力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实现路径:紧抓阅读初感、深入文本矛盾,借助名家解读.

    揭秘式文本解读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实现路径

    核心素养视域下《江格尔》引入拓展阅读教学的价值

    刘佳荣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都称为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部分指出:"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充分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1]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新课标也提出了与之相应的要求,力求多角度挖掘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形成有机联系,促成课程目标全面达成.本文将围绕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对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引入民间文学拓展阅读教学进行价值分析,希望可以给教师今后的拓展阅读教学带来更多的启发.

    核心素养《江格尔》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文科视域下大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葛东辉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语文教学紧跟新文科建设的步伐,需在教学实践中突破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的满堂灌、填鸭式传统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此模式旨在引导大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挖掘潜力潜能,培养满怀自信心、自豪感,具有自主性的时代新人.

    新文科大学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中职语文的兴趣教学策略探析

    王青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是我国学生需要接触的一门课程,具有较高的基础性.尤其是在中职教育工作中,开展语文教育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及道德素养的发展.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无法形成,制约了语文教育工作的开展脚步.笔者认为在中职语文教育工作中,为保证学生能够拥有长期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新教学手段.文章简单概述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性质的必要性,着重探讨性质教学的具体策略.

    中职语文兴趣教学教学策略

    中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与教学实践

    张亚文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的融入,语言本身就包涵着文化,想要良好掌握一门语言就需要了解这门语言后面所代表的文化.并且随着学习者水平的提高,他们所需要掌握的文化知识就越来越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许多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多种多样并且各具特色,中原文化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植根于中原沃土,是广大中原人民的智慧结晶.本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戏剧、世界遗产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思考了其必要性,以及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则、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中原文化文化教学

    移情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丁宁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情教学法是一种基于情感体验、情感交流和情境体验等活动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文学素养.本文阐述了移情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移情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文学素养,并促进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但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同时教师需要注意情感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移情教学法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运用分析

    语文阅读学习策略探讨

    姬海英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语文近年来在各学科中地位实现了跨越式的攀升,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部编教科书实施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重,不仅要求学生会阅读、能阅读、掌握阅读技巧,还要求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之上,形成写作的思路.本文以小学语文多读、多练、多写为思路,提出了读写练的策略,希望能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多读多写多练

    依托语文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冼敏怡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必然路径,也是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思维方法,要求各学科深入挖掘、有效激活和积极拓展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要素构成,亲社会行为是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基础的行为表征,培养亲社会行为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题中之义.本文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邓稼先》为例,探讨依托语文思政元素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合理性及实施策略,旨在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健全学生的品德结构.

    初中语文课程思政亲社会行为邓稼先

    儿歌《丁老头》当代流传版本及其特征

    明淑蓉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歌《丁老头》在网络和生活中,其歌谣和图像仍有流传.本文就深挖儿歌《丁老头》这首儿歌,通过网络、访谈收集梳理其不同的版本,在异文的比较和分析中,总体上,从歌谣内容的变化,分析时代发展带来的文化变迁;细节上,从音韵、图像等多角度分析其综合性特征,并以此进一步挖掘出民间文学如何结合时代,立足民间立足传统,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

    儿歌《丁老头》特征研究

    新旧两版教材比较下《背影》教学内容的确定

    王柳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材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相较于旧人教版,《背影》在统编本教材中被收录在散文单元,编排更加合理.单元导语清晰明了,具有较强的导向性.但预习提示、课后习题的导向性不够突出.本文通过对比《背影》助读系统在旧人教版与统编本中的异同,综合新旧两版教材的优点以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体会作者与父亲之间错位的、有隔阂的爱;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态度由埋怨到谅解的变化;理解朴素的语言与作者情感流露之间的关系.

    旧人教版统编本教材分析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