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下)
文学教育(下)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huangbizhai@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下)/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祝福》和《土豆》中女性形象比较

    王文昕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和金东仁是中韩两国代表性的作家,且两位作家都处于相同的历史时期,他们都敏锐地捕捉到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并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女性,描述女性悲惨的命运,呼吁关注女性问题,更深刻地呼吁解放封建社会.不仅如此,两位作家都很擅长使用讽刺手法.本文对金东仁的《土豆》和鲁迅的《祝福》中两位女主人公"祥林嫂"和"福女"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讽刺理论和女性主义,分析其悲剧的原因,探究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毒害.

    讽刺理论女性主义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从木兰的矛盾性看原诗的意义与价值

    王明明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王君、刘易老师的《木兰诗》教学设计,阐释两者如何从不同角度抓住诗歌文本与学生传统认知中的木兰形象之间的"矛盾",探究诗歌的原始意义和原生价值,扭转传统课堂教学中对木兰形象的长期误读,以期为今后《木兰诗》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思路.

    木兰形象矛盾赏析法矛盾还原法

    陶行知教学合一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刘若楠屈玉丽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政策的不断推进,教育越来越被国家和人民所重视.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对中国教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当前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尝试,将好的理论用在语文课堂实践当中来,通过语文教育来提升国民的语文素质.本文着重讨论的是陶行知先生及其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合一观,以及陶行知教学合一思想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教学合一初中语文教学启示

    中学支教中的文化冲突与消解

    陈美凤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好学校"(支援方)向"一般学校"(受援方)派遣支教队伍是近些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趋势下多地所做的尝试."侵入"与"抵制"构成了支援方与受援方文化冲突的两大主体,双方都经历了一个文化冲突到融入的过程.支援方以做好酵母而非救世主的角度,更容易收获受援方师生、家长在精神境界上的转变,有可能帮助受援学校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方能实现既定支教改革目标,促进整个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支援方受援方文化冲突

    语块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

    杨进琳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块教学是近年来跨学科多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英语语块的研究较为成熟,但汉语语块的教学才刚刚起步.汉语语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汉语语块的分类以及应用于汉语教学中的价值,同时也有学者提到今后语块教学应发展的方向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搜集到的关于语块理论引进汉语的文献进行汇总概述,希望能够帮助汉语教师了解到汉语语块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并对后期的研究发展有所帮助.

    国际中文教育语块教学语块教学法

    县域高中语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杨向荣
    17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县域高中语文教育举步维艰,主要原因是重理轻文的思想观念致使学生普遍轻视语文学习,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学习越来越急功近利,语文教育资源的匮乏局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眼界,语文学习方式的单一降低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师资力量的薄弱制约了县域高中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要走出困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充分认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紧扣时代脉搏,回归语文教育本质;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语文教育方式;开发课程资源,构建开放式、立体式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训储备,为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积聚后劲.

    县域高中语文教育困境出路

    王阳明口传心授讲学策略谫论

    李春强
    17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孔子开私人讲学之风气始,围绕着儒家经典著作展开的讲学事业逐渐发扬光大.阳明龙场悟道后,与师友弟子之间讨论问学、辨析学理,采取了口耳面授、身体心验的讲学策略.一方面,面对不同弟子、朋友、门人的提问,答以一系列的良知心学义理范畴.显隐并存、即兴简易,情境把握、"自明""自悟";另一方面,以"体道成圣"为最高追求,藉由"行著习察"之个体体验、超越个体之审美体验,彰明良知之教.今日深入剖析"口传"、"心授"讲学策略,既利于全面认识王阳明道德理想主义人格形成过程,也益于深刻理解阳明良知之学的实学属性及其后学衰颓之缘由.

    王阳明《传习录》讲学策略

    对外汉语亲属称谓词教学刍议

    马子威靳焱
    17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亲属称谓词的选择和使用是汉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本文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标准,整理并分析了词汇表中一至九级的亲属称谓词汇,针对水平等级不同的学习者从汉字教学、词汇教学以及语用的角度,为对外汉语亲属称谓词教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亲属称谓词《等级标准》

    协作学习理念下的日本文学课程设计与实践

    韩芳
    18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协作学习模式,强调学习者通过小组内交流、互动、合作等形式完成知识构建和认识提高.它与日本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十分契合.本文基于协作学习的意涵、适用情景、分组策略等,提出总体教学理念,并进行实践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通过协作学习过程,能够把学习的思维、内省活动转变为可视化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的细心观察和详实记录,以及基于学生反馈信息而灵活设计的课题等,都会促进学生鉴赏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协作学习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框架可视化

    《教育漫话》对探寻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巩泽琨
    18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漫话》使17世纪的英国教育学家洛克的代表性著作,在该著作中,洛克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绅士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洛克特别重视一个人幼年时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在幼年时受到的教育哪怕极其微小也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这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来说有重大的启发.

    洛克《教育漫话》家庭教育青少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