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下)
文学教育(下)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huangbizhai@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下)/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作文教学应回归真实的生活

    陈燕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在的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个"旧疾",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写作素材上加以突破,实现学生作文回归真实的生活,开掘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让学生作文生活化。

    作文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作文生活化

    作文教学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陈光鹏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背景下,作文被视作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受学校、家庭、学生等各种因素影响,在教学课堂与师生访谈中,部分中学生对于作文学习的态度都是消极的、厌倦的。部分学生对写作文有抵触情绪,对课堂的作文训练失去信心,认为无话可写,对如何写作更是不知所措。摆脱厌学情绪,提高中学生作文兴趣和能力是目前语文写作教学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将阐明厌学的含义,分析目前中学语文作文课堂中的厌学成因,并针对中学生作文厌学提出解决对策。

    中学作文教学厌学成因与对策

    历史素材作为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赵晓雪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历史素材可以作为一种资源,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历史素材种类丰富、教育意义深刻,是一种容易吸引学生的有效教学资源。本文主要围绕"历史素材作为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的优势"、"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现状分析"、"历史素材作为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路径"、"历史素材融入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注意事项"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结合历史素材,分析如何优化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希望突出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趣味性、启发性,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历史素材写作教学开发利用

    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写作评价机制的构建

    林肖永黄振宇
    13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写作能力评价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长远意义。传统的写作能力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写作结果的评判和考量,这种评价机制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内驱力。语文核心素养涵盖了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大方面,是语文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构建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生写作能力评价机制,首先,分析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构成要素;其次,探究现阶段写作能力评价的困境;最后,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构建写作能力评价机制。如此,便可以真正发挥写作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语文核心素养初中生写作能力评价机制

    聚焦成文过程提高写作能力

    王冬梅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高中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以学习任务群为组织形式的语文教学,使得作文教学的开展显得迷茫。文章首先总结了对新课标下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调查,然后对传统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弊端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从聚焦写作过程,探索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操作路径。

    高中写作写作能力成文过程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异化主题

    邱意浓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著名作家J。D。塞林格的代表作和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自1951年出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小说的异化主题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少年矛盾混乱的人生观和道德观,体现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思想和处境。本文在梅尔文·西曼的异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二战后美国年轻人的精神境况,从两个方面探究小说的异化主题意蕴。

    塞林格霍尔顿·考菲尔德《麦田里的守望者》异化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对人精神建设的启示

    郭润丰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有机统一。[1]表明了在新时代我们所追求的共同富裕这一目标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富裕,而是要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富裕。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各领域的批判,揭示了生活在这个看似多姿多彩,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的社会当中的人们为什么在思想,行为上却是如此单一与趋同的原因。书中的一些观点对我们探求精神富裕的实现有一定的启发。因此,在坚守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批判吸收该书中的一些合理内容,有助于为我们实现精神富裕的目标提供一些经验启示。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精神建设启示

    《威尼斯商人》中钱的社会功能探析

    李亚风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威尼斯商人》中,随着信用经济的产生,钱的作用分化为经济货币和社会货币,并开始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本文从钱对爱情,家庭,社交关系的影响这三个层面来分析钱的社会功能,表明经济价值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使得不同阶层和族群之间的对话及交易成为可能,推动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金钱社会功能

    黑泽明电影《罗生门》中的"耻"文化内涵解读

    沈肖燕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黑泽明电影《罗生门》中,每个人的证词都体现了个体的"耻"的意识。从中日两国不同的行为表现区分"耻"在中日的不同内涵,进而以松本清张小说为例,解析日本的"耻"文化。

    "耻"文化松本清张恶之花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现实的建构与解构

    赵静刘萍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伯格和卢克曼的现实建构理论解读《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小说中存在主体现实与边缘现实的二元对立。"主体现实"是有常规、有秩序、信宗教的集体现实,而"边缘现实"是指与集体现实对立的边缘个体。主人公哈克是边缘人,他通过乔装打他人的"角色扮演"参与集体现实。角色扮演创造了暂时的中间地带,使两种存在张力的现实得以共处,消解二元对立。

    哈克现实建构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