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学教育(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学教育(中)
文学教育(中)

王先霈

月刊

1672-3996

wxjy2005@126.com

027-67868288

430079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文学教育(中)/Journal LITERATURE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校阅读教学与亲子居家阅读策略探讨

    温平和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成绩普遍得到大幅提高,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都比较科学,深入孩子家中,大部分城市职工家长双方的受教育程度都在本科及以上程度或一方是本科程度,家中都有孩子独立的学习及阅读的空间.深入学校,即使是农村小规模学校都有课外阅读课开设和班级图书角.村乡县三级基层社区大部分都有农村书屋.但农村转学到城市,在外租住的孩子,居家学习条件和阅读条件,阅读情况堪忧,农村留守儿童居家学习情况阅读习惯堪忧.

    阅读教学亲子阅读学校阅读居家阅读

    《柳子厚墓志铭》对《史记》写作手法的继承

    杨梓艺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愈古文吸取先秦、秦汉文的写作技巧,成就极高,影响深远.而墓志文又是其散文创作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韩文总数目的六分之一.韩愈墓志文受到宋以后文人、学者的极高赞誉,且一致认为墓志铭的文法与《史记》一脉相承.其中《柳子厚墓志铭》是吸取《史记》创作手法的典型代表,文章采用《史记》中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变革了墓志铭的固定写作模式.在叙事结构上剪裁得当,表达方式上将记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韩愈的墓志文继承了《史记》等先秦、秦汉文的写作技巧,赋予了墓志文较高的文学审美价值,这是其对墓志铭文体的一大贡献.

    韩愈《史记》变革继承

    纽曼与彼得斯教育目的观之比较

    刘泽仪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目的是教育理论中的基本问题.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提出培养社会的"绅士"的教育目的,彼得斯在《伦理学与教育》中以"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来阐发其教育目的.二者生活的时代虽相隔一个多世纪,教育目的观提出的语境和理论基础有所不同,但也有着一脉相承的共性,都秉持博雅教育理念,主张教育培育人的理性.二者的教育目的观放在今天仍不过时,提示着人们重新审视知识教育与理智培育的重要意义.

    绅士受过教育的人博雅教育理性知识

    黎锦熙作文教学法的溯源与发展

    潘文敏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在20世纪20年代,语文教育界的杰出代表黎锦熙先生就提出了关于"作文如何教"的问题,其最具代表性的理论贡献是"作法"三原则,即"写作重于试讲"、"改错先于求美"、"日札优于作文".本文就黎锦熙先生的"作法"进行溯源并借鉴其中有益于现在作文教学的点加以讨论.

    黎锦熙作法作文教学

    《围城》中文化现象的翻译补偿策略

    闫欣月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作品中的文化负载词汇运用会对译者翻译实践构成挑战,引发翻译研究中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讨论.本文以珍妮·凯利版《围城》英译本为例,对其中文化不可译现象的补偿策略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其中译者归化补偿策略使用最为频繁,旨在缩小原文和译文读者距离,带给后者原文类似的表达效果.

    《围城》文化不可译性补偿策略

    林语堂英译本《逍遥游》的翻译方法

    吴红娇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庄子的《逍遥游》是中国典籍中关于伦理、哲学、政治、文学的典范代表,而林语堂的英译本有一定的价值和影响.文章采用尤金·奈达关于文化负载词的五分法,对《逍遥游》林语堂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整理分类,分析林语堂针对文化负载词采用的翻译方法,并讨论林本在文化负载词翻译处理上的优缺之处.

    林语堂《逍遥游》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叙事视野下美国新闻媒体的主体表达策略分析

    王丽
    10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是媒体运用一定的语言系统对最近发生的客观事实进行叙述和重构的叙事活动.由于语言本身具有主观性,叙事者在新闻语篇的建构过程中必定会体现出其自身的视角和主体情感等.当代美国新闻媒体的叙事者主体表达策略主要有词汇定义多样、句法结构变异和篇章视角隐性三大特征,通过使用多样表达策略,新闻媒体及叙事者试图影响受众认知,引导社会舆论,改变社会共识,传播意识形态.

    叙事主体表达新闻语篇

    试论锡剧传统戏行当特点

    何沈超
    10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锡剧是江苏重要的地方戏之一,它的传统戏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尝试从行当入手,探究分析锡剧传统戏在该方面的特点.笔者认为锡剧传统戏的行当特点有三个:首先,它在发展过程是以小生、小旦、小丑为基础,再吸收少数其他剧种的行当,最终构成了自身行当体系;其次,锡剧传统戏行当划分时,重视某一行当所饰演人物的身份、正反面性;最后,由于擅唱文戏,行当发展呈现出重唱轻打,文多武少的特点.

    锡剧传统戏行当

    近二十年国内翻译伦理研究述评

    张鹏程
    110-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近二十年(2001-2020)来国内学者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有关翻译伦理研究的中文论文进行了统计和归纳,从译介国外翻译伦理研究成果、针对翻译伦理问题展开理论探讨、运用翻译伦理研究翻译实践问题、针对译者伦理及翻译行业规范化展开论述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内翻译伦理研究的现状.然后从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反思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翻译伦理研究进行展望,旨在为未来国内的翻译伦理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国内翻译伦理研究现状反思

    国际中文教育汉字表义部件分析

    刘江涛
    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增强国际中文教育汉字教学的综合性和生活趣味性,笔者尝试用汉字表义部件类讲的方式,按日常生活基本范畴将汉字分为人体、生活、物质、抽象符号四类,系统地揭示汉字的形义联系.本文作为类讲的第二篇,主要讲生活类,包括言语类和衣食住行两个方面,涉及"讠""纟""饣""宀""广""门""走""辶""车"等表义部件.

    汉字教学表义部件言语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