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杨建新

双月刊

1671-4806

wxsy@chinajournal.net.cn

0510-81020715

214153

无锡市钱胡公路809号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凸显职教与商业特色,立足本院,服务区域经济,面向全国,倡导教学与科研之前瞻意识和精品观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河流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张开欣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从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11-2021年黄河流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时空分布与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从各维度来看,高质量动力对黄河流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最大,高质量需求是发展的主要短板,生态环境是影响发展全过程的关键因素;在空间关联方面,存在空间集聚和极化现象,但中心城市的空间辐射作用不明显.基于此,建议用数字化赋能文旅产业升级,优化要素条件,夯实生态基底;深挖文旅内涵供给与需求,实施全域协同优化政策;立足本土资源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黄河流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分布

    江苏省高职院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构建路径研究

    强晓华金本能
    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既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背景下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高职院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动力机制是推动与联结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对两者协同发展动力机制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可以明晰推动高职院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力量以及作用发生的逻辑.因此,新时代构建江苏省高职院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需要深化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体系的结构性改革,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职院校的共同利益需求;建立校企协同育人与产教融合的新格局,实现高职院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和谐共生;构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难题.

    高职院校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动力机制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研究——基于对江苏高职院校留学生群体的调查

    袁茜刘宁轩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化时代,来华留学生规模迅速扩大.如何让来华留学生认同中华文化,从而助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从文化认同视角出发,以问卷调查方式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制约因素,提出提升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感的建议:第一,创新汉语教学,强化语言感知;第二,完善课程体系,优化授课模式;第三,拓展地方资源,推动融通共建;第四,结合职业规划,培育文化认同.

    来华留学生中华文化认同高职院校

    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中华传统美德现代转化研究

    张想林束长霞
    81-8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华传统美德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人民观、发展观、文明观上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传统美德现代转化需要厘清其与马克思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新时代公民道德的关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准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在"第二个结合"中深挖道德资源,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个课堂"的教育传导作用,善用"微融入"的新媒体传播手段,推进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传统美德现代转化文化自信

    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的内在逻辑及高职院校行动路径

    丁帮俊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本科院校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成效比较显著,值得高职院校学习借鉴.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本科院校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实践案例,归纳出"五落实""党建+""分解合成"三种强基创优模式,并探讨其创建特点及内在逻辑,最终提出高职院校建设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的行动路径.

    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内在逻辑高职院校

    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邢苏王昇汤丽芳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征的胜利不仅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珍贵火种,还形成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长征精神.把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等方面发挥积极有益的作用.但是,长征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大学生认知存在偏差以及融入渠道单一等困境,高校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多渠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融入实效.

    长征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路径

    高职院校美育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研究

    戴慧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高职教育内生性发展的驱动之下,高职院校美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且意义深远.面对数字技术赋能美育创新发展的机遇,高职院校美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思维共识缺失、专业化队伍建设不足、实施方式单一、价值引领缺失等风险挑战仍不容忽视,需要从提升实施主体数字素养、强化教育内容价值引领、加强教育方式技术供给、坚持"五育"并举等方面推进美育转型改革.

    高职院校美育数字化转型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高职院校"90后"辅导员个性特征与激励对策研究

    汪海伟
    102-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阐释自我决定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其核心观点将高职院校"90后"辅导员群体的个性特征归纳为自主导向类、胜任导向类和归属导向类三大类别,进而深入把握"90后"辅导员队伍的心理需求.基于这一理论分析,高职院校应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激励策略,从建立参与式管理的工作情境、探索复合型能力提升机制、营造协作互助式的工作氛围等方面入手,满足"90后"辅导员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提升他们的工作投入感和幸福感.

    自我决定理论高职院校"90后"辅导员个性特征激励对策

    基于第二课堂视角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叶乔萱薛艳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有效延伸,对思政课育人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第二课堂被视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绝佳载体,两者在目标指向、理念思想、途径方式上存在共通之处,因此依托第二课堂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学生成长、教学发展、体系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当前,基于第二课堂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部门协调配合不足、方法载体简单匮乏、育人主体相对单一、考核评价方式不当等现实问题.从管理体制、教学内容及方法、师资队伍、考评体系等方面探究基于第二课堂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策略,有助于充分发掘第二课堂价值,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释放最佳育人效果.

    思政课第二课堂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