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皖西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皖西学院学报
皖西学院学报

张文兵

双月刊

1009-9735

wxxyxb@wxc.edu.cn

0564-3306860

237012

安徽省六安市云路桥西

皖西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系皖西学院主管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过硫酸盐缓释剂协同微生物降解水中污染物实验研究

    陈晨王沐李道远方士英...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石蜡包覆过硫酸盐(PS)缓释材料,设计纳米零价铁(nZVI)活化PS缓释材料批次实验,研究PS与污染物质量比、PS与石蜡质量比、nZVI与PS质量比等因素对水中2,4-二氯酚(2,4-DCP,又称2,4-二氯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协同微生物开展降解实验,研究PS缓释材料对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PS与2,4-二氯酚质量比为70∶1,PS、石蜡及nZVI质量比为3∶1∶2.4时,缓释体系对2,4-二氯酚降解效果最佳,312小时内降解率能达到90%以上,当该缓释体系与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协同使用时,能进一步提高2,4-二氯酚降解率,降解率接近100%,说明该缓释材料可以在受2,4-二氯酚污染的水中使用,不会破坏水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石蜡过硫酸盐纳米零价铁2,4-二氯酚微生物

    临床药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吴宝明张磊王学富孟晓明...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安徽医科大学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临床药理学"在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课程内容不完善,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性不够,课程实践性教学缺乏,教学评价体系不全面以及课程思政融合不深入等.课程教学团队依据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要求和本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并通过统计分析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前后的理论课程考试成绩的变化,评价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教学团队通过完善课程内容和优化教学方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该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促进了课程建设,满足了当前时期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要求.

    临床药理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

    安徽5种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

    徐涛易善勇蔡学飞骆绪美...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系统调查安徽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植物分布情况,课题组通过实地野外记录调查、标本采集制作和物种鉴定,结果发现了分布于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的5个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分别是常春藤婆婆纳Veronica hederifolia L、等苞蓟Cirsium fargesii(Franch)Diels、古田山黄精 Polygonatum cyrtonema var.gutianshanicuym X F Jin、香港绶草 Spiranthes hongkongensis S Y Hu&Barretto、齿突羊耳蒜Liparis rostrata Rchb F.地理分布新记录种的发现丰富了安徽省植物资源,为后续该地区植物研究和特色农作物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安徽省植物新记录

    香椿子果瓣和中轴对果蝇热耐受能力的影响

    王娟傅中璇赵胡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香椿子果瓣和中轴对黑腹果蝇热耐受能力的影响,试验以野生型黑腹果蝇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浓度香椿子果瓣和中轴玉米琼脂培养基(0、0.1、1、5和10 g/L)对38±1 ℃热暴露果蝇存活时间的影响,选取提高果蝇热耐受能力最佳的香椿子果瓣组雌果蝇进行热锻炼和运动能力试验.结果显示:香椿子果瓣和中轴不同程度地延长了热暴露果蝇的半数致死时间(LT5.)、平均存活时间(T)、最高存活时间(Tmax),果瓣的作用效果最佳以及雌蝇延寿率高于雄蝇;香椿子果瓣显著改善了热锻炼后雌蝇的存活时间和运动能力,随着香椿子果瓣浓度的增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且均在浓度为5 g/L时达到最大(P<0.05),说明香椿子果瓣具有提高机体热耐受能力的作用.

    香椿子果瓣和中轴黑腹果蝇热暴露热锻炼热耐受能力

    响应面法优化亳白芷粗多糖大孔树脂脱色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朱勇丁锐王庆刘晓慧...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亳白芷粗多糖大孔树脂脱色工艺及其抗氧化性,以脱色率和多糖保留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设计实验,优化亳白芷粗多糖大孔树脂脱色工艺;并对DPPH、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进行测定,研究亳白芷粗多糖脱色前后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亳白芷粗多糖脱色工艺最佳参数为:粗多糖与D-301大孔树脂湿重的质量比为1∶31、脱色温度60 ℃、脱色时间3.2 h、脱色PH值7.3,最终多糖脱色率为89.03%、保留率为82.14%,综合评分为85.59%;多糖脱色后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略低于脱色前,且浓度分别在高于4.0mg/mL和3.0mg/mL时接近于VC阳性对照组.结论D301型大孔树脂脱色工艺稳定性、可行性强,可应用于实际生产研究;脱色后亳白芷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

    亳白芷多糖大孔树脂脱色工艺抗氧化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以合肥市主城区为例

    黎慧赵阳刘佳莉王永杰...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等扇分析法、扩展强度指数、核密度分析法及平均最近邻分析法,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合肥市主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呈"东北-西-东南"扩展的空间分布模式,合肥市建成区呈现显著的"东北-东南"和轻微的向西扩展的趋势,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格局由"一带、双核、两点"的空间集聚形态演化成"一主一副,连片发展"的空间格局,高新技术产业与城市建成区在空间上呈明显的高新区指向性,高新技术产业在推动城市范围扩大、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和城市新核心的形成方面具有较大作用,研究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及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高新技术产业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合肥市

    环巢湖地区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分析与优化研究

    胡明璐
    101-107,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城市化是威胁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生境质量是反映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了解和评估生境质量对维持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和促进人类福祉至关重要.综合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使用InVEST模型探究2000-2020年环巢湖地区生境质量和退化程度,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环巢湖地区生境质量总体呈现先短暂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空间上表现为南部地区高于北部,生境质量中等区域占比最大,而高质量区面积较少,生境质量与空间分布呈正向相关,且聚类模式逐年趋于明显.环巢湖地区城市扩张引发土地结构动态变化,影响局部生境退化和生态功能丧失,未来需优化空间资源分配,全面考虑区域差异和内在联系,构建合理化生态网络,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与生境质量间的平衡.

    生境质量时空演变InVEST模型环巢湖地区

    基于NPP-VIIRS的合肥都市圈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汤宝虎刘庆广王爱胡鹏程...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肥都市圈位于长三角,是长三角六大都市圈之一.合肥市作为长三角重要枢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合肥都市圈除合肥市外各市区发展基础较弱,其发展不一,城市发展扩张水平不一,为探究合肥都市圈城市形态演变规律,揭示2012-2021年形态状况,利用NPP-VIIR夜光遥感数据提取2012、2014、2016、2018、2020和2021年度合肥都市圈数据,运用参考比较法提取合肥都市圈城市建成区,并计算扩张速度,扩张强度,扩张速率等相关建设数据,分析2012-2021年合肥都市圈城市扩张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提取建成区精度较高,可反映合肥都市圈城市建成区发展实际情况,城市扩张由高水平逐渐变为平缓扩张,都市圈重心逐步向合肥市辖区方向摆动.(2)研究时间内,合肥一直为都市圈首位度第一位城市,呈现倒V状.各市夜间灯光总强度和平均强度均表现为增强趋势.(3)捷夫指数表明,除个别城市外,城市群中其余城市发展较为充足,城市规模等级较为理想.(4)合肥成为稳定的热点区,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但总体辐射带动能力在整个都市圈内仍显不足.合肥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全域,助力都市圈发展.

    遥感NPP-VIIR合肥都市圈空间形态城市扩张

    三自由度打磨机器人运动及动力学分析

    张进思许棕鲍惠芳方杰...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设计的空间三自由度串联打磨机器人开展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此串联机器人的机构由三个机械臂及旋转关节组成,且通过改进版D-H建模法和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该串联打磨机器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方程,并简单分析此机器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并结合仿真软件ADAMS及Scilab来仿真该串联打磨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特点,结果表明理论与仿真结果相一致,验证了该机器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的正确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将对进一步分析该串联打磨机器人的动态特性、机构优化以及控制系统设计等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串联打磨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皖西学院为例

    蒯文彬孔敏戈海玉覃爱民...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当前的时代背景,研究了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应用型本科高校皖西学院为例,以实践与试验理念为指导,运用智慧信息化手段与方法,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讨,具体包括教学方法方式、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等几个方面,重点解析了教学方法与方式、核心课程的改革创新对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学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兄弟院校的一些创新做法,指出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依据国家的最新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新工科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