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戴勇

双月刊

1671-7880

wx85916988@163.com

0510-85916988

214121

江苏省无锡市大学城高浪西路1600号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查看更多>>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2002年9月,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双月10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2-1678/Z,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1-7880)。 本刊常设栏目:高职示范性院校建设、高职教育 、经济与管理 、技术与应用 、教学与教改 、文学与艺术 、体育与健康等,热忱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学报已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资源系统数据化期刊》等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高"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价值意蕴与行动方略

    孙台维房磊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高"建设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具有高度一致性,二者均聚焦培养"人"、聚心厚植"德"、聚合整生"链"。在"双高"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既是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加快人才强国建设进程的根本诉求。面向"双高"建设内容,职业院校应坚持类型特色,打造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发展理念,形塑开放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疏通文化堵点,优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稳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双高"计划职业教育价值意蕴行动方略

    "三全育人"视域下资助育人"双循环"路径研究

    陈筱洁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构建了覆盖"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中国特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育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学生能否上学、能否上好学。因此,以"三全育人"为视野,探究资助育人"双循环"路径,有利于推动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向精准化、精细化、全面化、时代化转变。

    "三全育人"资助育人"双循环"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对策研究——以学士学位授予机制为视角

    赵忠戈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应用型本科人才特征出发,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及学士学位授予的质量评价体系现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士学位授予过程中存在定位与传统本科学位趋同、学位的授予条件模糊、授予工作缺乏行业属性等问题。因此,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评价体系设计须立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进一步健全学士学位授予体制、优化学士学位授予条件、强化人才培养的"行业化"定位、凸显"应用型"评价功能,从而培养出面向专业和行业,擅长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学士学位人才培养人才质量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钱怡徐悦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需求进行资源个性化配置,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挖掘本土文化的特点,帮助学生实现追求幸福。但是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教育顶层设计、专业化队伍建设、教育理念与方法、文化特色等有待提升与优化。因此,未来应当重视构建指导性制度保障,提供层级化心理健康服务;整合校内外资源,鼓励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注重心理健康素养提升,塑造积极心理品质;融合中国文化特色,探索本土心理育人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三全育人"体系路径探析

    倪振林侍晓莎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高校要把党史作为立德树人最好的教科书,立足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通过构建"全员"育人机制、融入"全过程"育人体系、打造"全方位"育人格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形成多方协同、多维并进、综合融通的党史育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党史学习教育思政教育"三全育人"

    数字教育时代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邵莉徐优明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讨数字化时代下教师职业能力的转型和提升,着重分析教师在当前教育领域变革中存在数字技术融合不充分、专业技能和职业适应性面临挑战、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探讨了教师在教学意识更新、数字素养深化、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研究拓展方面的发展需求。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基于知识获取与知识应用的综合提升路径,通过对知识的不断获取和应用,对新兴教育技术和方法的深入理解和创新运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教师在快速演变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中的专业发展提供实用的方向与策略。

    数字化转型教师职业能力创新

    基于产业链对接的高水平专业群构建研究与实践——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群为例

    朱琰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群为例,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论述专业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之间的关系,阐明高职院校高水平物流管理专业群的构建逻辑。根据"高素质、强技能、会创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供应链物流集成服务领域复合型人才,提出四个方面的发展举措:党建领航、强化课程思政德技并修;深化校企合作,助推"三教"改革;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区域金融人才培养高地;立足自身特色,服务行业及回馈社会。

    产业链高水平专业群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谢明明
    41-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双重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来华留学生"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已成为服务中资企业海外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新的人才支撑点。面对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资源开发不充分等困境,高职院校应制订并实施"中文+职业技能"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中文+职业技能"特色课程体系,开发"中文+职业技能"师资和教学资源,创建"中文+职业技能"留学生教育品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中文+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现状及优化对策

    刘美玉刘保鹏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虚拟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高职院校身系职业教育大计,肩负学生发展重任,虽重视网络思政工作并积极构建载体,但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大学生学习参与度低,实际效果不佳。高职院校应把握教育形式和管理理念,强化内容和平台建设,优化队伍和环境配置,线上线下开展协同教育。

    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

    苏州循环农业的产业链发展及效益分析

    王宗易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循环农业产业链是转变传统农业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厘清当前农业循环经济下的苏州农业内部产业链及其与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链发展模式,以经济强村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为典型,阐述其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分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印证以循环农业为依托发展农村产业链是未来农村发展的一个可行方向,并从畅通资金链、推动产业链延伸和加强涉农领域技术创新等角度给出发展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具体建议。

    循环农业产业链东林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