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张国雄

季刊

1009-1513

journal@wyu.cn

0750-3296183

529020

广东省江门市东成村22号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学术期刊,鼓励理论创新,强调科学严谨,同时注重突出南昌地方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现代广东五邑侨乡建筑壁画题材研究

    柳名俊王骏驰
    1-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邑侨乡建筑壁画是中国侨乡重要的艺术遗产之一,是侨乡建筑美学图像叙事和侨乡社会教化、民众审美心理近现代演进的重要记录.考察壁画题材类别是侨乡建筑壁画研究最基础的学术问题.基于广东五邑侨乡的田野调查,对近现代建筑壁画题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题材演变进行梳理分析,揭示教化、祈福、现代三类题材的文化功能及其文化意蕴,为侨乡建筑壁画的乡村审美研究提供基础性支撑.

    壁画题材广东侨乡乡村审美

    五邑侨乡祠堂建筑植物装饰纹样研究

    伍晓茵温为才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德类、祈福类与西式三类植物纹样是清至民国时期五邑侨乡祠堂典型的建筑纹样.运用艺术品审美层次理论,分析比德类植物纹样的审美意境内涵,探讨传统比德类植物纹样与祠堂道德教化的内在关联.指出在地化植物纹样在形式层能指及所指两方面拓展了岭南祠堂装饰纹样的范畴.而西式植物纹样整体上属于形式能指层面的审美创作实践.

    壁建筑装饰植物纹样乡村美学五邑侨乡

    基于侨批分析金门华侨的家庭形象及身份认同

    魏宁楠陈成基
    12-1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门侨批存世稀少,具有重要的收藏与研究价值.目前学界探讨金门侨批内信的论文几乎空白.侨批记录了海外金门华侨群体真实的生活与经历,还原了私人领域中真实鲜活、多元立体的华侨形象,呈现了金门华侨不同维度的身份认同,再现了海外金门华侨与中华文化血脉相连的历史渊源.

    金门侨批华侨身份认同

    盐务与海防:清代广东上川盐巡检的运作实态

    姚舒婷黄忠鑫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广东新宁县上川盐巡检之设置既有整饬盐务的考量,也是地方行政系统应对海防局势的举措,具有特殊性.盐务系统为保证灶课完纳,对其实行垂直管理;州县官员出于维护海防之目的,赋予该司管辖人口、土地的职能,对其实行属地管理.上川盐巡检既存在双重隶属关系,也具备县辖政区的特征,反映出清代基层行政管理的灵活性.

    清代盐巡检上川司海防

    陈献章散佚弟子拾遗

    刘金荣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初以陈献章为宗师的白沙学派崛起于粤中而倾动全国,四方拜入门下者众多.对于白沙学派弟子门人的来源、分布以及数量等情况,前人先后作过几种辑录,但仍有遗漏.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和地方志、文集、传记、墓志等多种文献史料,考得散佚陈献章弟子 15 人,其中广东省内 5 人,省外 10 人.白沙学派弟子门人特别是广东省外弟子门人的补缺,对揭示白沙心学的地域流布及社会影响状况,展演白沙学派的规模与传承轨迹不无助益.

    陈献章白沙学派弟子心学

    从隐含读者看商周历史散文中"实录"的演变

    王秋萍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录"是古代历史散文优劣的重要评价标准,也是我国史官崇高的精神追求.目前,学界对其多追溯至春秋时期,以晋国史官董狐等人为代表.事实上,中国史官文化源远流长,春秋史官的实录应是史官书写体系演变的结果.从甲骨卜辞看,殷商时期巫祝就已有如实记录的意识.隐含读者是作者写作时的预设读者,以隐含读者的视角探究史官的"实录"有利于从写作动机的角度更准确、系统地还原"实录"书写的演变,揭示中国史官"实录"传统的发展脉络.

    隐含读者商周历史散文实录

    写实源流·双重结构·群像突破·情理模式——电视剧《狂飙》人物塑造的创获及其意义

    王琦郭应煊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的电视剧《狂飙》以一个跨越 20 年的扫黑除恶故事刷新电视剧热度最高纪录.剧作的出彩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悲剧世界,通过对悲剧命运的回溯、人物群像的塑造和兄弟模式的设定,铸造了艺术典型,达成作品与观众双向的情感共鸣,典型人物高启强"一念之差造就一生之遥"的命运引发观众对人性、现实的深层思考.《狂飙》的人物设定吻合观众的现代性审美,达成了消费文学与严肃文学的一个合理平衡.高启强的人物塑造拓宽了反派人物表现力的边界,对我国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审美多元化有所启发.

    典型论《狂飙》高启强人物塑造

    进化心理学视域下的人工智能美学研究

    马树芳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AI)在艺术和美学领域的应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进化心理学作为理解人类心理与行为的一种理论框架,强调人类的审美偏好和艺术表达根植于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功能.独特的切入点使我们能够解析人类审美体验的生物学基础和心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在AI系统中嵌入进化心理学的原理,以提升其艺术创作的能力;人类对AI生成艺术品的审美反应如何反映进化心理学的基本假设;人工智能在美学领域的创新能否推动进化心理学的发展,以期提供更深刻的审美体验.

    进化心理学人工智能美的生成审美偏好跨领域应用

    征稿启事

    40,封3页

    学海堂拟和诗创作的诗法宗尚及其诗学意义

    魏雨柔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拟和诗是广州学海堂诗歌课艺中不容忽视的构成要素.它以杜韩苏黄四人作为摹拟的主要标尺,承袭其务求争新出奇、擅长点化铸造、讲求章法布局的"诗法".在运用各类典故与稀见字面来遵循以学为诗、以故为新的学术路径的同时,也具有包容通变的学术理念,"黄雀在后"的又一重视角、主题的拓宽与改写、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使学海堂的拟和诗得以在传统"诗法"轨迹上臻于至善,使其成为"宗宋派"一脉之传衍创变的继承者、促进宗唐界宋门庭观念消解的推动者、广州文化场域诗学体系建构的参与者.

    学海堂拟和诗诗法《学海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