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界
外语界

吴友富

双月刊

1004-5112

200083

上海市大连西路558号

外语界/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外语教学专业期刊。探讨外语教学理论,反映各级各类外语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交流教学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原则与路径

    孙有中张莲陈法春
    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回答时代之问"强国建设,外语何为"的关键举措。本文探讨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与可行路径,以期高校外语界同仁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外语类专业高质量发展。

    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目标原则路径

    大语言模型背景下的外语学科发展:问题与前景

    胡开宝高莉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语言模型给外语学科发展带来重大挑战和历史机遇。本文在梳理大语言模型界定和特征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大语言模型背景下外语学科发展在专业人才需求、教师角色身份转变、专业设置等方面的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外语学科未来应推进专业教育的信息化,形成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大语言模型发展的对接,推动大语言模型在外语教学和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实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大语言模型外语学科问题前景

    外语专业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维度探析

    王欣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性教学是外语专业应对数字技术挑战、推进人文化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概念维度。融入"研究"的研究性教学改变传统的教与学范式,把体现"研究"特征的思维训练与习惯培养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包括细读、总结、联想、提取、融合、判断等。具有研究意识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可持续成长型学生。指向研究成果的研究性教学培养专家型教师。三者相互融合、集聚合力,提高外语专业教学育人成效,提升外语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

    研究性教学思维训练可持续成长型学生专家型教师

    学习者能动性视域下英语教材使用活动系统模型研究

    徐锦芬邓巧玲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从活动理论视角,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我国4486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两个班的课堂观察、12名学生的反思日志和半结构式访谈,考察了英语学习者的教材使用能动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学习者英语教材使用的能动性水平整体较高,3个子维度中关系能动性水平最高,建构能动性次之,个人能动性相对较低;(2)教材使用能动性主要受到学习者使用动机和英语水平、教师教材使用策略、教材内容和形式、考试制度与课程安排的影响,是自我、他者和文化制品共同调节的结果。研究结果对外语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具有启示。

    活动理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教材使用学习者能动性

    英语记叙文写作学习中的学生教材使用:变革能动性视域

    杨鲁新苏芳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使用质性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对访谈、课堂观察、学生习作、教材等多种来源数据的分析,从变革能动性视角探究学生在英语记叙文写作学习中的教材使用。研究发现,学生的英语记叙文写作在体裁知识、写作技巧、语言表述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发挥变革能动性,调用以教材为核心的各类资源,采取模仿、创造性融合等变革性行动开展写作活动,在记叙文写作的体裁知识、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述方面得到提升。本研究强调教材使用过程的互动性和动态生成性,能为教材研究与写作教学提供启发。

    英语记叙文写作教材使用变革能动性双重刺激

    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的育人目标与效果:学生感知研究

    许悦婷李展郭强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对1785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10名学生的焦点小组访谈,探究学生对大学英语教材使用中育人目标和效果的感知情况。结果表明,学生对教材育人目标的感知程度处于中高水平,教师教材使用的育人效果体现在认知提升、情感投入、行为改变层面。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教材使用与教材编写具有一定启示。

    教材使用学生感知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与效果

    ARCS动机理论视角的线上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效果研究

    廖鸿婧李坤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118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干预性实验探讨了基于ARCS(注意力、相关性、自信心、满意度)动机理论的线上大学英语教材使用效果。结果显示,ARCS动机调控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教材使用动机、使用体验和学习成绩,但对动机4个维度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阐明了线上教学中动机调控与教材使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和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ARCS模型教材使用线上教学动机调控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专业学生跨学科素养模型构建

    黄慧彭云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学科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融合发展态势。为培养新时代外语跨学科人才,外语专业学生的跨学科素养理应受到重视。本研究借助Nvivo质性分析软件,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探究了外语专业学生跨学科素养的概念、构成要素及要素权重,构建了包含跨学科知识、跨学科能力、跨学科态度3个一级要素和10个二级要素的外语专业学生跨学科素养模型,以期为新时代外语人才跨学科素养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新文科外语跨学科素养模型德尔菲法

    全球治理背景下国际组织的人才需求特征分析及其启示

    张慧玉柯瑶
    63-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125个重要国际组织的招聘信息,从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素质能力等维度剖析全球治理背景下的国际组织人才需求特征。研究发现,高学历尤其是博士学位获得者更具优势;相关工作经验是应聘多数正式岗位的必备条件,且影响职级;多数岗位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及基本计算机技能,且多语者更具竞争力;沟通交流、管理与团队合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隐性胜任力,积极向上、适应性强的应聘者更受青睐。基于研究发现,相关高校应推动国际组织人才的贯通培养,加强外语和相关专业的深度合作,整合内外部育人资源,拓展经验积累渠道,培养语言技能、专业知识与隐性胜任力兼具的高质量国际组织人才。

    国际组织人才需求招聘信息语料库分析话语分析

    基于任务的人机协同口语评分效度论证:以CET-SET为例

    张晓艺王伟杨浩然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交互口语构念,依托全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智能评分系统,在任务层面对考生口语能力实施分析性和综合性评分,对开放性口语测试任务的人机协同评分开展效度论证。研究发现,机器能够根据不同口语任务的特点和测试目的进行评分,智能评分系统在任务层面的评分结果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人机协同评分模式下与任务层面口语能力相关的因子解释了绝大部分考试分数方差。智能评分应用于大规模口语评分的探索中,专家定标阶段可采用基于任务的分析性评分,大规模评分阶段可采用基于任务的综合性人机协同评分,以增强考试结果的可解释性,提高评分效率。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自动评分交互构念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