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

户思社

双月刊

1000-5544

xisuxb@163.com

029-85309400

710061

西安市长安南路437号

外语教学/Journal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本刊以繁荣学术、促进中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GenAI时代的翻译伦理:概念重构、伦理变迁与行为选择

    刘世界张滟黄立波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在翻译领域的应用正在推动翻译行业实践模式和理念向深层次变革,传统翻译伦理面临新的挑战,亟需重新审视和调整。本文重构翻译伦理概念,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分析。理论层面上,剖析翻译伦理核心议题、规约主体及理论范式的变迁。实践层面上,重点关注译者预防及应对翻译伦理新问题的举措,包括:提升数据安全意识,规范数据使用行为;识别算法伦理风险,践行公平正义理念;升级人智交互策略,提升智能协同效能。本研究旨在引导翻译行业主体重视GenAI带来的伦理挑战,在技术发展中重新考量伦理,积极制定契合时代发展和行业现状的行为规范,推动翻译伦理研究与时俱进。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翻译伦理概念重构伦理变迁行为选择

    商务印书馆学术经典译介历程及其特点

    朱含汐许钧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在中西方的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本文梳理了商务印书馆成立127年来的学术译介历程,将其归纳为四个时期:探索期(1897-1920)、发展期(1921-1949)、调整期(1950-1977)和繁盛期(1978-2024),并从译介动机、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方式和译介效果五个方面讨论商务印书馆的学术译介特色,以期对当下的学术翻译活动有所启发。研究发现,商务印书馆学术译介紧扣时代主题,注重思想引领,是中国现代学术体系建设的重要见证者和推动者。

    商务印书馆学术译介学术图书出版机构翻译史

    多重身份与立体的译者主体——徐仲年与中国新文学法译

    王婉媛袁筱一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注译者的多重身份,有助于避免将译者主体简单地等同为各种外部规范及话语的附属。20世纪上半叶,徐仲年留法近十年。作为中法文学间的双向译者、双语作家及文学批评家,他为中国文学的域外传播留下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通过徐仲年对法译介中国新文学这一个案,揭示多重书写身份如何对译者的选材及文本阐释持续产生形塑,其翻译方案何以体现出复杂的文化认同协商。这一个案研究意在树立更为立体的译者主体,也以此探究20世纪上半叶留法学人主动译出中国文学的语境与特点。

    徐仲年中国新文学译者主体译者身份

    中国英语口译学习者语境构建能力验证分析

    谌莉文赵芳贤谢波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境构建已成为当下口译语境研究的共识,但对口译学习者语境构建能力的构念效度仍缺乏评估。本文对国内4所高校312名英语口译学习者开展交传测试和问卷调查,运用AMOS建模工具,验证分析语境构建能力的要素构成和运作机理及其对口译信息忠实度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口译学习者语境构建能力与情景融入、文化沟通、语篇推理、心理调控4个潜在变量的在线运作有关,前者对后四者的作用力呈递增趋势;同时,语境构建能力与口译信息忠实度直接正相关,4个潜在变量通过语境构建能力间接作用于口译信息忠实度。分析表明,掌握语境资源并不能自动提升传译效果,教学培训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境资源获取能力,更应着力培养学生语境资源运用能力,重点强化其心理调控能力训练。

    口译学习者语境构建能力构念效度验证分析

    塔什干亚非作家会议后的中非文学关系考论

    李阳朱振武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什干亚非作家会议后,中国与非洲双方建立起长效的文化影响机制,通过文学互译、高层互动、文学互鉴等方式进行人文交流。中非彼此沿着塔什干亚非作家会议精神,在文学文化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镜像影响模式。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与非洲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而且也折射出国际局势变化下中非双方所面临的共同挑战和机遇。塔什干亚非作家会议作为中非文化交流的关键节点,一方面为我国文学的对外传播和非洲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另外也有助于促进中非之间的人文沟通以及相互理解,增进双方人民的友谊与合作,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源动力。

    塔什干亚非作家会议文学译介文化形象镜像影响模式中非文学共同体

    论文学老年学批评范式的建构——以乔纳森·弗兰岑《纠正》为例

    孙璐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文学老年学旨在考察文学的独有机制如何描绘、解释、处理人之衰老的问题。因此,文学老年学的批评范式应兼顾"老年"和"文学"两大研究主体。本文以乔纳森·弗兰岑《纠正》为例,解析其中的老年男性人物从衰退到死亡的生命轨迹,探究其遭遇老年危机的本质根源和现实影射,进而阐释文学中的老年书写兼具的审美"描述"意义和现实"隐喻"意义。本文探索建构的文学老年学批评范式,不仅有助于启迪人们对衰老的认知,亦能深化人们对文学的理解,以期弥补传统文学老年学批评的缺陷。

    文学老年学衰老乔纳森·弗兰岑《纠正》老年男性

    玛丽莲·罗宾逊小说《杰克》中的城市漫游者书写

    唐莹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宾逊在其近作《杰克》中将主人公塑造为城市漫游者形象,以其在美国中部三大城市的漫游叩问现代主义文明的人性向度。从三元空间辩证的视角来看,杰克通过在城市中的漫游目睹资本主义文化形塑过程;践行对消费文明的反抗;更通过与黑人女性的跨种族婚姻表现出挑战现行意识形态的决心。罗宾逊对杰克的漫游者身份塑造和小说的城市空间书写昭示她对美国现代主义文明的反思和对当代美国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

    玛丽莲·罗宾逊《杰克》城市漫游者三元空间辩证

    《外语教学》投稿须知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