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研究
外语研究

李建波

双月刊

1005-7242

waiyuyanjiu@163.com

15952023818

210039

江苏省南京市国际关系学院《外语研究》编辑部

外语研究/Journal 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2011年9月1日《外语研究》编辑部紧急声明 近日发现有人入侵《外语研究》的邮箱,盗用《外语研究》名义和作者联系,说已决定采用该作者稿件,但要收版面费,并让对方转账到其银行卡上。本编辑部在此声明:《外语研究》用稿有严格的审稿程序,按正常工作方式和作者联系,从来没有也不会向任何作者收取版面费或其他费用。以上欺诈行为已触犯法律,我们保留采取一切法律手段的权利,以维护《外语研究》的学术声誉,并保证《外语研究》正常的工作秩序。请各位告知自己的熟人朋友,不要上骗子的当。谢谢!《外语研究》编辑部2012.7.1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译者行为互动关系分析

    周领顺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用译者行为"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互动关系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结合文学翻译和应用翻译实例,分析了译者行为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证明人本路径译者行为研究的个性化特征、分析方法和三位一体分析框架对于解决问题与解释现象的普适性和解释力.

    译者行为研究互动关系文学翻译应用翻译"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分析方法

    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存在主义哲学思辨

    霍红
    6-1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译者行为批评理论观照"人"的行为,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于翻译研究的映射,是翻译活动的认识论,也是翻译研究的方法论.该理论提出的"翻译内"与"翻译外"分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以及"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的评价系统,既是对人与"文本""社会"这两种"在世界之中"的不同存在方式的动态交互分析,也是对人与文本和人与社会双重建构翻译终本的译者行为动态分析.研究译者行为是将"人本性"归还翻译研究的哲学探索.

    译者行为批评人本文本存在主义哲学

    基于语料库的《阿Q正传》两英译本翻译风格之译者行为批评

    黄勤冯赛男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自建的《阿Q正传》原文本与华人离散译者王际真英译本、英语母语译者威廉·莱尔英译本的平行语料库,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依据,以计量风格学和语料库翻译学的相关风格分析参数为参照,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了上述两英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发现,在"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评价模式观照下,王译本更偏向于"求真",而莱尔译本则更注重"务实".两译本呈现的不同翻译风格和译者行为与译者所处的社会语境、译介动机和文化身份存在关联性.

    《阿Q正传》语料库王际真威廉·莱尔翻译风格译者行为批评

    体认语言学视阈下ChatGPT语言生成及性能研究

    张智义
    20-2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来兴起的ChatGPT改变了人们对语言生成的认知.本研究基于体认语言学的语言生成观审视ChatGPT的语言生成和语言性能,以期获得语言研究和人工智能融合的启示.本研究首先回溯了 ChatGPT语言生成技术的三个环节,分析了相关的理论语言学内涵;其次,结合体认语言学从现实到认知再到语言的语言生成观,分析人们真实使用的语言是现实、认知的产物,进而结合ChatGPT语言生成的三个环节,分析其语言生成基本遵循从"语言到语言"的生成范式,其语言生成只有少量的认知间接参与.ChatGPT庞大的语料使其具备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现实和认知作为基础,会形成与事实不相符、语义混淆、无意义废话等性能偏误.最后,本研究认为优化ChatGPT语言性能的关键要解决其具身认知难题.

    体认语言学ChatGPT语言生成性能偏误

    基于引用情感分析的领域知识发展演进特点研究:评价理论视角

    马晓雷陈颖芳胡琼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评价理论为框架,对大规模生物灭绝领域学术文献中的引用内容进行人工标注;借助突变度分析,识别36年间各个时期内频次发生激增的评价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该领域科学知识的发展演进规律.研究发现,评价资源的分布情况能够反映科学共同体中立、反对、支持等态度倾向的集体转向趋势,能够反映科学知识"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证明了评价理论在引用情感研究中的价值,对于改进传统引文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启示.

    知识演进评价理论语料库情感分析

    论最简句法中的合并操作与工作域——兼论Chomsky新近对合并操作的重塑

    邓昊熙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讨论最简句法研究中合并操作与工作域,同时剖析Chomsky新近通过工作域对合并进行重塑的出发点及基本思路.结合早期最简句法的典型做法、侧向移位、迟合并、平行合并以及Chomsky新近的观点等角度讨论三个问题:工作域是什么?需要多少个工作域?合并如何影响工作域?本文认为,上述合并的拓展形式均涉及至少两个工作域,合并后工作域中可及成分数量会增加,因此在Chomsky看来不符合"降低运算原则"的要求,应该被摒弃.其次,Chomsky新近基于工作域对合并操作的重塑在很大程度上明确了合并对工作域产生的影响,消除了一部分对工作域的误解.但Chomsky没有给工作域下形式化定义,他利用递归性差异和孤岛现象来反对合并拓展形式的做法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合并工作域最简句法运算

    社区矫正司法社工身份的副语言实现

    郑洁袁传有
    44-5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Martin和Zappavigna提出的副语言系统,本文采用多模态分析法,描写并阐释司法社工在社区矫正个别教育谈话环节中如何使用不同类型的副语言与语言资源协同实现身份构建.研究结果表明:副语言系统与语言资源在身份构建上具有互补性,司法社工的四种身份经由音韵融合型副语言和语义融合型副语言资源得以构建并强化.厘清社区矫正司法社工身份的副语言实现过程,有利于完善司法社工的专业服务水准,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发展与司法治理的社会化进程.

    身份社区矫正司法社工音韵融合型副语言语义融合型副语言

    新时代"翻译+国际传播"融合型文学翻译人才培养研究:概念、内涵与路径

    祝朝伟任淑平
    51-5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亟需提升文化软实力,"自塑"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这对文学翻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创新.新时代,文学翻译人才培养应实现从翻译到"翻译+国际传播"的转变,以提升中国思想的国际传播效能.本文认为,树立翻译与国际传播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翻译人才全要素教学是培养"翻译+国际传播"融合型文学翻译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翻译"翻译+国际传播"学科交叉人才培养

    新时代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建构:价值意蕴、内涵维度与实施路径

    安丰存王铭玉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教育"核心素养"与高等教育"新文科"均秉承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两者均蕴含了外语教育的学科发展任务.本文结合我国核心素养发展框架以及新文科建设对外语学科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对现行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维度及内涵论证分析基础上,提出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在"语言文化素养""思维学习品质""国际责任意识"三个维度上展开.这不但体现了"基础—能力—态度"这一素养发展的内在逻辑,也凸显了外语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人文性及外语特质性等特征.外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要具有整体性、系统性、阶段性、连续性、发展性等建构特点,外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要做到可定、可行、可教、可学、可评、可续,通过不同学段的课程来具体实施,这样才能助力"益于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目标.

    新时代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新文科价值意蕴

    语音回路对词汇习得的作用——不同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对比研究

    曹宁陈桦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音回路在多个研究中都被证实对二语词汇习得有促进作用,然而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母语为拼音文字的英语学习者.对于母语为符号文字的英语学习者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这一促进作用是否受学习者二语水平影响也鲜有研究.本研究比较了较高和较低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假词时语音回路的作用.两组学习者在两种条件下(控制条件和发音抑制条件)分别完成了两组配对联想学习任务.结果表明,当语音回路被抑制时,两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都减弱,但是高水平组下降的幅度要显著地大于较低水平组.由此可见,语音回路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的促进作用受学习者二语水平的影响,并且二语水平越高,促进作用越大.

    语音回路词汇习得二语水平跨语言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