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与外语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赵永青

双月刊

1004-6038

dwflatt@163.com

0411-82563258

116002

大连市中山区延安路94号

外语与外语教学/Journal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外国语言与文化研究专业性刊物,以英语为主,兼顾俄、日、德、法等语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通用语种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使命、情怀、视野

    张国强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华民族伟大革命和复兴的征程中,非通用语教育始终回应时代需求,响应国家号召,服务民族复兴,致力于培养外交、改革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的人才,体现了专业教育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历史必然性.新时代非通用语种专业人才培养,还需主动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处理好国家需求、学生个人发展与外语习得规律三要素的关系,把家国情怀的培养作为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非通用语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有大视野,并适应新文科背景下"价值塑造"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要求,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设计,打造好主力军、建设好课程链,推进一二三课堂联动.

    课程思政非通用语价值塑造家国情怀课程链

    大思政,小环节——以语用学导论课程思政为例

    向明友张敏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课程思政的终极目标.本文从分析部分青年学子与党和国家所需人才规格尚存之差距入手,以外语专业语言学方向课程"语用学导论"的思政实践为例,探讨行为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革教学活动组织方式、助力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呈现教师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干预和调节,推动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活动、思政行为融入学习行动的育人过程.

    课程思政行为主义语用学导论

    立场与立场表达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

    张辉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批评认知语言学为视角,探讨立场与立场表达的认知机制、本质和内涵、其合法化和说服性的功能以及立场表达的分类与语言资源.具体而言,本文论述了以下四方面内容:(1)阐释人类思维中认识警戒是立场与立场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立场表达研究的范围;(2)借鉴立场三角(the stance triangle)和立场表达模式(the Stancetaking Model)理论,论述了立场与立场表达的本质和内涵,强调这一研究领域不仅涉及主观性,且更重要的是涉及主体间性;(3)讨论立场表达两个重要功能:合法化和说服性;(4)考察立场表达策略的分类:效果立场策略与认识立场策略,并简要论述了这两个立场策略所需的语言资源.最后本文指出,未来的研究需要借鉴语料库语言学和心理学实验的方法,采用"三角互证"的视角探讨立场表达的听读者接受和反应效果.

    立场立场表达批评认知语言学认识警戒话语策略合法化

    视角化与语义建构

    王文斌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学界专谈视角化与语义建构的关系者,极为鲜有.本文立足于认知语言学,就这一关系展开相关论析,主要提出四点看法:一是思维指向是催生视角化的关键要素,而生发思维指向的诱因是客观事物外在和内在的多维性和主观识解的多维性;二是客观事物的外在多维性和内在多维性是形成不同思维指向的必要条件,情感态度、立场观点、历史文化等是衍生主观识解的前提条件,主观识解的多维性是诱发不同思维指向的充分条件;三是事物的多维性就是事物本身提供的多视点,视角化是在多视点中受思维指向的引导选择特定视点的结果;四是语义建构是思维指向经视角化后借助语言所呈现出的内容组织,即语义的表达方式.因此,视角化是语义建构的基础,决定语义表达的内容形式,而语义建构则是视角化在语言层面的具体实现,通过语言呈现视角化的结果.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认知主体理解和表达世界的重要方式.

    认知主体思维指向视角化语义建构事物的多维性

    时间与情态的内在一体性:以英语将来时为例

    刘正光马琼英向怡
    3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里的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都表达情态意义.三个时态的时间性依次变弱,情态意义依次变强.由于将来时的时间性最弱,情态意义最强,由此学界存在英语里是否有将来时的论争.文章在点评否定英语里存在将来时的认识论、方法论以及论证缺陷的基础上,认为英语里存在将来时,进而阐释了将来时能够表达情态意义的三个内外动因为语义基础、内涵特征、将来时标记语法化程度,进而论述了将来时表达的四种主要意义所具有的时间与情态的内在一体性.

    时间情态一体性英语将来时

    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评估路径

    常辉孙奇玉朱正才
    5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语症是由于与语言功能相关的脑组织发生器质性改变而导致的语言系统损伤和交流障碍,最常见的是脑中风后失语.对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的评估是失语症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失语症开展康复治疗的基础和依据.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常用的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评估工具;然后,从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评估的两条路径,即语言的表征和功能,对现有的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评估工具进行剖析;最后,论文深入分析现有的失语症患者语言能力评估工具存在的问题,并系统阐述解决思路.

    失语症语言能力评估

    孤独症儿童康复互动的临床会话分析:多模态分析框架与应用

    马文马晓昕
    6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影响个体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会话分析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方法,在深入剖析孤独症儿童在康复互动中的沟通细节,识别孤独症儿童沟通障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首度聚焦汉语文化背景中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康复互动场景,基于对自建多模态孤独症儿童语料库的反复观察和分析,建构了孤独症儿童临床会话交际的多模态分析框架,并结合实例分析,进一步揭示该分析框架在理解和促进孤独症儿童沟通能力方面的独特应用价值.

    孤独症多模态临床会话分析康复互动

    特殊人群的语言韵律感知:原理与前景

    杨小虎金倩雯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韵律指用以揭示说话人语言信息的各类超音段特征,如单词重音、句法停顿、语调曲拱等.语言韵律感知是将言语中相关声学线索映射至超音段表征以理解语言的加工过程.本文在梳理不同特殊人群各类语言韵律感知表现差异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侧重于特殊人群对韵律基本声学特征的感知加工困难,对其如何处理不同语言结构、功能的韵律加工差异和机理关注不够.未来研究亟待对各类人群在韵律与各层面语言特征的界面加工上的表现展开探索,并重视汉语及方言的韵律感知研究,对我国特殊人群的社会融合有所贡献.针对特殊人群进行的语言韵律感知研究,不仅可为语言障碍临床诊断与康复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也对探索言语加工机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韵律感知言语障碍特殊人群语音加工

    基于深度学习的老年认知障碍与语言特征研究

    黄立鹤叶子
    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是老年语言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新方法.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基于语言标志物的老年人认知筛查手段正在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可弥补基于神经影像学、体液标志物的传统方法存在的采样成本高、具有侵入性的不足.本文从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的背景出发,梳理了神经网络方法在基于语言标志物对老年人开展认知障碍检测研究中各环节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国内外学界在提升模型性能的新技术、嵌入特征的可解释性,以及医疗领域大模型三方面的前沿进展,并对未来以汉语母语老年人为对象的相关研究方向作出展望.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赋能认知筛查是语言学服务人类卫生健康的新兴路径,具有广阔前景.

    老年语言学认知障碍检测语言标志物深度学习神经网络

    中国学习者二语写作功能充分性发展研究

    李绍鹏
    9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采用个体生长曲线建模和反思分析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考察28名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写作功能充分性发展变化情况,同时关注学习者个体发展轨迹和群体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个体学习者功能充分性不同维度发展过程呈显著性差异,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个体变异性;群体层面,功能充分性的可理解性和衔接与连贯维度显著增长,内容维度无显著变化.研究进一步利用变点分析和反思分析探究高增长组和低增长组学习者功能充分性发展态势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高增长组在经历变点后呈上升趋势,而低增长组则无显著变化.反思分析显示,注意力资源分配和任务态度是影响学习者写作功能充分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二语写作课堂教学任务,帮助学习者提高写作水平.

    功能充分性二语写作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个体生长曲线建模历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