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叶世祥

双月刊

1674-3555

xuebao@wzu.edu.cn

0577-86596009

325035

浙江省温州市茶山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温州大学交流学术观点、展示学术水平的重要平台,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孔子的眼光看古典文明

    王小盾蔡洁晴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子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其思想包含两个时代的差异和矛盾.比如孔子的"仁"的观念,即表现了从仪式中心向伦理中心的转变.分析孔子人生和思想的两重性,有助于澄清"轴心突破"理论所造成的对孔子和古典文明的两个误解:其一强调孔子在"突破""超越"方面的特色而不重视他对周代礼乐的继承,其二强调古典文明对秩序、规范、节制的重视而忽视它同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看古典文明的特质,可以建立一个明确的认识,即作为华夏人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全部智慧之结晶,古典文明既包含多种思想形态又有丰富的历史层次.

    孔子古典文明思想两重性文化多元

    《民法典》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规范分析与实施路径

    周湖勇章淑娴
    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法典》补全老年人行为能力,为老年人从家庭生活进入到社会生活提供基础性保护,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有效手段,标志着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进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的规定具有普遍性、基础性,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了基本前提,《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则在《民法典》的基础上,结合老年人的其他合法权益,将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有关规定予以落实,以实现对老年人的特别保护.但《民法典》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非简单的一般法和特别法的关系,一方面《民法典》为老年人权益保障"奠基",即为老年人重新进入社会提供基本法律条件,同时从民事生活的角度为老年人提供权利保障,另一方面,《民法典》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其他法律协力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为老年人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提供保障,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对于《民法典》中有关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基础性规定,还须加强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并有待行政法、司法解释等对其进行细化规定,老年人权益保障要求行政机关的积极作为,还需要在程序法上设置与弱势群体相配套的行权"轨道".

    老年人权益保障民法典民事生活实质正义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解除劳动合同的适用条件研究

    于汇
    2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对《劳动合同法》第 38条第 3项规定的"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这一事由,存在较大的裁判分歧.分歧类型主要包括完全未缴纳、未完全缴纳、对缴费金额存在争议以及对应办理险种的争议.产生这一分歧的原因是立法上对于该解除事由的构成要件规定过于简略,缺乏必要的文义限定和实质正当性因素限定.基于文义解释和对司法裁判中呈现的正当性因素讨论,该条文中"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适用范围,应当是完全未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形,同时应当考虑用人单位的主观过错程度、用人单位欠缴金额的数额、用人单位的补正意愿等因素,决定是否允许劳动者根据该条解除劳动合同.

    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合同解除法律解释实质正当性限制

    人力资本专有性视角下平台劳动自主性的生成机理——以平台球鞋鉴定师为研究对象

    严雪雁
    4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经济催生出庞大的平台劳动者群体以及平台劳动的新形态.在主流的劳动过程理论看来,平台通过算法等技术手段使平台劳动者面临着严苛的劳动控制,丧失了劳动自主性.随着平台劳动者类型不断分化,球鞋鉴定师等新兴的技能型平台劳动者却能够享有较高的劳动自主性,这与劳动过程理论的观点形成了反差.面对这类新群体,为了探究其劳动自主性的形成机制,本研究建构了"基于人力资本专有性的劳资互动视角"的分析框架.结合T平台的个案经验,本研究一方面从鉴定技能、个人资历、个人权威等方面梳理了球鞋鉴定师人力资本专有性的关键构成要素,另一方面也分析了平台在工作流程、组织管理、收益分配等方面针对人力资本专有性所做出的制度设计.研究发现,凭借难以被替代的人力资本,球鞋鉴定师在劳资关系中占据优势地位,通过促成劳资之间的协商谈判与制度建构,球鞋鉴定师得以真正从劳资互动中获得劳动自主性空间.

    球鞋鉴定师平台劳动劳动自主性人力资本专有性劳资互动

    信用社会建设背景下犯罪前科的泛化及其应对

    严磊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失信评价与信用惩戒不断融入犯罪治理领域,导致犯罪前科不断泛化,主要表现为前科内容的生活化、负面影响的牵连化和救济途径的稀缺化.造成犯罪前科泛化的原因主要在于信用规范加重法定义务、失信标签引发道德谴责和前科消灭制度仍需完善.在社会信用体系与犯罪治理体系相互影响的背景下,可以借鉴社会信用理论与信用社会建设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应对犯罪前科泛化的态势.具体而言,应当通过明确前科消灭的实质条件、完善前科事实的规范处置机制和提升前科消灭制度的复权效果等措施系统构建前科消灭制度,进而着力消解犯罪前科泛化后导致的负面影响,实现保障人权和防卫社会的平衡.

    犯罪前科社会信用体系前科消灭信用修复

    视觉艺术哲学语境下图像何为?

    周子渊
    6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像已经成为现代传播中最有效、最便捷、最形象、最直接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成为中外研究的热点.图像先于人类的认知、意念而存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对图像的认知促进了人自身的发展,人对图像的运用记录了人类发展的印记,图像已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视觉艺术哲学语境下,无论是作为影子的图像、作为意义的图像、作为象征的图像还是作为艺术的图像,都离不开人的生活实践,离不开人对图像的认知和运用.

    图像影子意义象征艺术

    互联网群体传播视域下节日叙事策略分析——以河南卫视《2022中秋奇妙游》为例

    常启云王琪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群体传播是一种新的文化传播环境,具有边界模糊和情感偏向两大特征.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节日文化能够借助互联网群体传播的力量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河南卫视"节日奇妙游"的成功即是一个典型.其互联网群体传播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注重以情感为叙事核心,深挖节日内涵,触发群体期盼家人团圆的情感共鸣;注重将趣味性融入叙事过程,巧用视觉符号,贴近年轻群体的表达习惯;注重互动性叙事,在构造群体认同的同时重塑节日集体记忆.这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传播提供了有益思路.

    互联网群体传播节日文化叙事策略节日奇妙游

    "智听"行为中的"间性"重构

    张新彤
    89-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听觉技术实现从电子通讯到人工智能的更迭,技术听觉传播也正式步入"智听"时代.基于技术现象学和间性论,"智听"行为中的"间性"重构体现为一种人与技术的关系重构,以智能听觉媒体带来的技术性变更为诱因,以人体知觉的"视听间性"变革、人媒交互的"身体间性"变革、人技关系的"关系间性"变革、听觉结构的"时空间性"变革为主要特征.从此意义而言,作为当前新媒介技术激发下的新型传播实践,"智听"为进一步观察和研究智能媒介所引发的传播迭代提供了一个跨学科新视角.

    听觉技术智能听觉主体间性间性后现象学

    《吟边燕语》:莎剧汉译史中的"影子经典"

    杨冰玉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吟边燕语》是著名翻译家林纾的代表性译作,也是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相关译本之一,对莎剧的中国化产生了关键作用.但在其出版数十年之后,《吟边燕语》的影响却消退殆尽,逐渐淡出读者和学者的视野,未能确立经典译本的地位.借鉴比较文学理论家达姆罗什"影子经典"的相关概念对《吟边燕语》的经典化进程进行分析发现,众多行动者和历史语境共同参与了其经典地位的建构,但由于翻译场域内规范的变化以及相应优质新译本的出现,《吟边燕语》的经典化进程中断,最终沦为莎剧汉译史中的一部"影子经典".这给中国文学外译事业带来一定启示.

    《吟边燕语》林纾莎剧翻译影子经典《莎士比亚故事集》

    土地出让金追缴行政公益诉讼中"不依法履职"的认定

    董兴佩黄乙浩
    11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土地出让金追缴公益诉讼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土地出让金追缴权责划分不清、追缴方式不明、对行政机关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的评判标准适用分歧等问题,导致法院在对"不依法履职"的认定上面临法律适用的困境,因此亟需明确土地出让金追缴公益诉讼中的履职主体、履职方式,确立对"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的评判标准.尽管在实际操作环节,土地出让金的征缴机关和监督管理机关的并不一致,但土地管理部门享有相关的行政权力且作为出让合同的当事人,仍应为"不依法履职"的责任主体;在认定土地出让合同系行政协议的基础上,土地管理部门可以依法采取行政措施追缴土地出让金,并不需要提起民事诉讼,并采取"行为标准"对行政机关是否业已全面履行法定职责进行评判.

    行政公益诉讼土地出让金追缴履职主体履职方式全面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