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申亚民

双月刊

1008-777X

wlxbsk@126.com

029-88258532 88222403

710065

西安市太白南路168号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西安联合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季刊,每季首月25日出版。主要刊登哲学、文学、史学、生命科学、技术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科学史、自然辩证法、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改探索——以《热工基础》课程为例

    郭峰刘凌何斌锋马琨...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背景下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改需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程思政水平.以机械专业课程《热工基础》为例,首先介绍了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说明了新工科背景下机械专业课程《热工基础》的课程定位、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及考核方式,最后根据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改要求在《热工基础》课程内容各模块中融入典型课程思政元素,在实践教学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新工科机械类热工基础课程思政教改

    高校人文素质课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理路、现实困境和纾解路径

    孙丽娜王宝旺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文素质课作为高校普遍开设的通识类选修课,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进而深化和固化人文精神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教育优势,理应成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前沿阵地.针对高校人文素质课课程思政面临的育人主体下的认知困境、课程体系下的优化困境、教学模式下的实践困境等现实性问题,高校应整体建构人文素质课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共同体、系统设计高校人文素质课课程思政课程体系、统筹优化高校人文素质课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开创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新局面.

    高校人文素质课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思政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声乐课程改革研究

    沙莉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不断深化,高校声乐课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思政育人"理念为出发点,为培养有较高艺术修养、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的专业型声乐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阐述了我国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目的和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课程的意义以及高校声乐课程改革的措施.因此,沿着思政教育的主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本,将其融入高校声乐课程中,从而推动高校声乐课程改革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思政教育高校声乐课程改革

    课程思政视域下学前师范生科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路径

    杨琼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学前师范生科学课程与思政科学的融合,推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目标、理念、内容等方面增强融合力,引用"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理念,结合科学家事迹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案例分析,实施基于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利用爱课程、MOOC、学习通等平台提供灵活学习机会,增强理论;线下则以协作学习形式,通过学生试教和教师点评检验提升科学教育教学能力.并利用"学习、测试、练习、竞赛"四维一体化的评估系统,全面评估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实现学前儿童科学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发展.

    课程思政科学课程重构与实践

    "虚实融合、集散结合"的动态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

    刘孝艳李岚赵志琴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分层教学模式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虚实融合、集散结合"的动态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专业需求为牵引,构建虚实融合、学用一体的特色知识体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个性化培养为导向,动态化开展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弹性学习的需求,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的实践教学表明,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分层教学动态高等数学

    数字化技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四维探赜

    谢林茹余立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以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和时代使命.如何以数字化技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可从四个维度进行探赜缕析:一是以数字化技术提高教学立意,构建促进学生掌握系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辨析多元思潮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二是以数字化技术精选教学内容,遵循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真理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三维共振教学原则;三是以数字化技术优化教学方法,运用情感认同教学法、引导探究教学法、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等三者辩证统一的教学方式;四是以数字化技术健全教学评价,建构学生知识传授效果、能力发展水平、道德品质提升的三重视角考核体系.

    数字化技术教学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双减"背景下西安市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对策

    马云超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背景下大量学科类培训机构向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转型,其中科技类培训机构是近来年培训行业新兴起的一种类型,对于这类机构如何界定其性质、明确其特点,分析其存在问题并进行有效监管,成为各省市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西安市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存在机构底数不清、机构运营中乱象频现、准入和管理缺乏规范性及呈现多头管理等问题.治理对策包括系统规划,摸清科技类培训机构底数;尽快出台文件,明确主管部门;建立联合长效监管机制;加强优质科技类教育资源的供给等.

    "双减"背景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师范生专业能力提升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以《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课程为例

    李莉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范生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优化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是提升师范生培养效果的必然要求.以《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课程在应用型高校的教学为例,开展提升师范生专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团队教师结合学情分析及教学痛点问题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并采用教育行动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检验和改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

    师范生专业能力教学模式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与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之编纂体系探析——以资料采择为中心

    马晓靖顾明佳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料采择是文学史编纂体系研究中的重要考察方面.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和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为研究对象分析可知,两部文学史在资料采择方面的相同点为代表作家作品的选择、丰富翔实的注文.以《中国文学史新著》的资料采择特点为基准,其不同之处在于对马恩哲学经典的摘录与阐发、冷门作家与女性作家群的出现.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编纂体系资料采择

    论贵州作家王华的新乡土小说创作

    吴绪霖易瑛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转型的深入,乡村生产方式、社会形态、文化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需要以新的表达方式与创作方法展现农村新面貌,新乡土文学应运而生.王华的新乡土小说基于乡村转型的基本事实,用寓言化书写的新方式展现乡村境遇,从而引导社会的关注与思考.通过地域化、细微化、祛魅化的乡土观察新视角,体察城乡变迁中的乡村图景,更新文学介入乡土的方式.作为贵州籍仡佬族作家,王华用其新乡土小说记录贵州的"山乡巨变",用"成长"中的新农民形象谱系塑造、具有在场感的"脱贫攻坚"书写、基层干部群体刻画展现新时代乡土文学作家想象,书写乡土中国的新内容.

    王华新乡土小说寓言乡土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