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林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林学院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林学院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范升才

双月刊

1001-7461

xlxb@vip.163.com

029-87082059

712100

陕西杨陵邰城路3号

西北林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林业类综合性学术刊物,1984年创刊。主要刊登国内外林业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主要内容包括林木遗传育种、林木培育、森林经营、经济林、水土保持、园林绿化与设计、森林资源及其保护、木材学及木材工业、林产化学、林业机械、林业经济等学科方面的科学论文。学报紧密结合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863、948等重大科研项目,面向“三北”防护林工程、黄土高原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特别是针对干旱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和有重大价值的科研论文,许多已在林业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深受林业科研人员的欢迎。目前被《CA》、《ZR》、国际林联等国际数据库收录,国内十几种大型数据库、文摘期刊固定收录;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繁殖及生根机理研究

    樊文青史宝胜李雨辰周晓慧...
    104-110,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生根效果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揭示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繁殖的生根机理。以多花胡枝子顶部嫩梢为材料,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对多花胡枝子扦插生根率、生长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生根过程经历愈伤组织阶段、不定根形成阶段和不定根伸长阶段;T5处理的插穗表现出最佳效果,生根率为100%。插穗内源激素与生根密切相关,与CK相比,处理组IAA与GA的含量较高,且IAA/ABA与IAA/ZR的含量比值较高,ABA与ZR的含量较低,经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有利于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生根。研究获得了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生根的最适宜处理,T5处理下有利于一级根生长,促进扦插苗的生长,提高IAA含量及其与ABA、ZR的比值,有利于多花胡枝子超嫩梢扦插生根。

    多花胡枝子生长调节剂超嫩梢扦插内源激素生根机理

    骏枣组培快繁体系及菌根化育苗技术研究

    陈蕊红汪海花郭天然徐崇崇...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骏枣是我国主栽制干枣品种,但基于组织培养技术的高效快繁育苗技术体系尚未建立。本文围绕骏枣的腋芽增殖、继代、生根培养基筛选以及生根组培苗的菌根化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改良MS上添加1。0 mg/L 6-BA、0。2 mg/L IBA以及0。012 mg/L TDZ可有效提高骏枣茎段不定芽增殖效率,增殖系数达4。26。在改良MS培养基中添加1。2~1。5 mg/L 6-BA+0。2 mg/L IBA为继代培养基时,增殖和生长状态最佳。在生根培养阶段,茎段在1/2MS培养基中添加0。6 mg/L IBA和0。5%的活性炭,不定芽的生根率达到86。89%。在生根组培苗移栽时接种含有异形根孢囊霉孢子的内生菌根菌剂,可显著提高其移栽成活率和生物量,接种菌剂的生根苗成活率达96。30%,较对照高出18。52%,菌根接种组平均苗高为8。1 cm,为对照的1。59倍。本研究所建立的骏枣组培快繁体系和菌根化育苗技术,增殖效率高,移栽后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可获得大量生长健壮的植株,为实现骏枣种苗规模化繁殖提供完善的技术体系,为骏枣的规模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

    骏枣茎段腋芽组培快繁,菌根接种

    基于年轮学的北京上方山古侧柏定年分析

    时慧欣王永格王英博巢阳...
    119-12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北京上方山1938-2022年古侧柏的38株树芯为试验材料,建立年轮宽度年表,结合试验区气象数据,探讨了侧柏树龄与自身因子、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侧柏树龄与胸径、降水、温度的古侧柏树龄测定数学关系式和侧柏树龄与胸径的树龄测定单因子最优模型。结果表明:1)阶段法树龄测定模型测量各样品的树龄,各样品测量相对误差均小于单因子模型测量的对应样品树龄相对误差,因此阶段法树龄测定模型的精度高于单因子树龄测定模型,相比于单因子树龄测定模型,阶段法树龄测定模型可为本区域古树树龄测定提供参考依据;2)用4株相同采样地侧柏样本对阶段法模型进行检验,最大误差为7%;3)用四季青、红螺寺、玉泉山、颐和园古侧柏样品检验侧柏的阶段法树龄测定模型和单因子树龄测定模型,四季青古侧柏样品用阶段法树龄测定模型和单因子树龄测定模型进行测定,误差均在9%以内;红螺寺古侧柏样品用阶段法树龄测定模型测定树龄,相对误差在36%以内,用单因子树龄测定模型进行测定,误差在13%以内,阶段法树龄测定模型测定树龄相对误差高于单因子树龄测定模型,玉泉山、颐和园古侧柏样本均表现出类似规律。

    年轮古侧柏定年分析树龄测定

    大熊猫取食对巴山木竹更新补充的影响研究

    周哲吉应政白桦王雪晴...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山木竹是秦岭大熊猫的主要食源,大熊猫的取食干扰是影响巴山木竹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为了解大熊猫取食干扰对巴山木竹种群更新补充的影响,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设置了8个取食样地和非取食对照样地,对取食样地和对照样地发笋和成竹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大熊猫取食样地比对照样地有更高发笋量和退笋率,取食样地中的竹笋基径明显低于对照样地;2)大熊猫取食样地竹笋的成竹率显著低于对照样地,但成竹补充率高于未取食样地,并且取食样地成竹的基径和高度都显著低于未取食样地。以上结果表明,大熊猫的取食干扰可以提高取食点巴山木竹的更新补充,但也会造成竹笋和成竹质量的下降。研究结果对于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巴山木竹更新大熊猫取食干扰

    三北工程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夏凯黄义忠
    13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MODIS NDVI数据,通过趋势分析、Hurst指数、残差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2001-2020年三北工程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特征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2020年三北工程区及其各建设区植被NDVI均呈上升趋势,不同分区年增长速率差异明显,黄土高原区>风沙区>东北华北平原区>西北荒漠区。三北工程区NDVI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2)研究区改善趋势明显,显著改善趋势面积占45。9%,其中黄土高原区的显著改善面积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建设区,未来变化以改善为主,但可持续性不强。3)三北工程区植被NDVI与气温、降水均呈正相关关系,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以促进为主,各土地利用NDVI和残差均表现增加趋势,且趋势具有一致性。4)在植被改善地区和退化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均处于主导地位,人类活动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2。9%和59。06%,不同分区植被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明显,其中黄土高原区人类活动对植被改善和退化贡献率最大,分别为75。36%和71。4%。

    植被变化NDVI趋势分析气候变化人类活动

    不同时间尺度森林群落多样性-稳定性关系

    贾勃王新杰
    14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群落稳定性是体现森林面对干扰抵抗能力的重要指标,已知森林生物量稳定性会受到多样性、物种异步性和优势物种稳定性的影响,然而,关于这些变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相对重要性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时间尺度下森林群落稳定性影响因素。基于吉林省金沟岭林场的110块固定样地数据,本文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时间尺度下多样性、优势物种稳定性、物种异步性和森林群落生物量稳定性的相关关系是否一致,接着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计算直接效应和总效应。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胸径变异系数、物种异步性与稳定性总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物种异步性的直接效应由0。44增长为0。63,总相对效应由36。87%增长为45。57%,物种异步性一直是影响森林生物量时间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本研究得出影响群落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关系的机制,然而多样性-稳定性关系及其机制是复杂的,未来仍需要选择不同多样性指标进行深入研究。

    多样性-稳定性关系时间尺度物种异步性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PSR模型的南渡江流域下游段生态安全评价

    李美慧韦玲艳龚文峰毛铭江...
    15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渡江流域下游段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和城镇化日趋加速使该区域生态安全遭受许多潜在的威胁,而以往结合多时空尺度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探究该区域生态安全及其演变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耦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20个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障碍度诊断模型和莫兰指数等对2000、2010年和2020年南渡江流域下游段生态安全时空动态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南渡江流域下游段年平均生态安全指数由2000年的0。459 4上升到2020年的0。542 4;低等级生态安全(Ⅰ级、Ⅱ级)在空间上由中南部向北部转移,且面积呈现萎缩趋势。2)2000-2020年以低等级向高等级生态安全转移为主,2个时间段均以Ⅲ级→Ⅳ级最为明显,变化面积分别为579。31 km2 和681。52 km2。3)研究区生态安全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且分异特征明显,热点区域均以下游段西部的林草地为主,而冷点区域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且由中南部逐渐向北部聚集。4)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已从早期的温度、粮食总产量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等指标转变为旅游人数和人均GDP等指标,表明社会经济指标已转变为影响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生态安全PSR模型障碍度空间分异南渡江流域

    基于多源数据的云南省水源涵养能力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忠伟郭晋廷张军尉飞鸿...
    16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量评估云南省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力,为云南省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基于1990-2020年7期土地利用、气象、土壤与地形等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对云南省各州市的水源涵养格局进行研究,并结合地理探测器与主成分系统聚类法对18个环境因子进行影响因素探究。结果表明,1990-2020年云南省生态系统以森林、灌丛和草地生态系统为主,森林与灌丛生态系统是云南省水源涵养功能的主体;1990-2020年云南省水源涵养总量与平均水源涵养能力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云南省各州市的水源涵养格局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水源涵养量:普洱市>红河州>文山州>大理州>楚雄州>曲靖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州>保山市>昭通市>昆明市>丽江市>迪庆州>玉溪市>怒江州>德宏州;水源涵养能力: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德宏州>临沧市>保山市>文山州>红河州>玉溪市>大理州>楚雄市>昆明市>怒江州>曲靖市>昭通市>丽江市>迪庆州;1990-2020年云南省水源涵养格局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水源涵养重心呈东北—东南—西南—西南—东北—东南向的倾斜"弓"字型迁移,水源涵养重点区经历了收缩、再收缩、大扩张、扩张、大收缩、微扩张的变化;云南省水源涵养异质性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气象因子是导致异质性形成的关键因子,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改造是异质性形成的最直接因素。

    云南省InVEST模型水源涵养地理探测器主成分系统聚类法

    基于谷歌地球引擎和Landsat影像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沈健岳彩荣李初蕤徐天蜀...
    178-187,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GEE和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在1995-2022年27 a间的土地覆被变化,采用地理探测器对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时空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覆被类型分类结果具有较好的分类精度,整体精度在87%~92%。2)1995-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增幅分别达75。94%和132。67%。林地面积从85 382。72 km2 增加到150 224。55 km2,建设用地面积从2 038。73 km2 增加到4 743。46 km2;与此同时,草地及稀疏灌草混交地面积减少了82。46%(66 990。97 km2);其他土地覆被类型变化则相对稳定。3)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人为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覆被(LULC)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扩张是建设用地和林地扩张以及植被减少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生态环境管理和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具有参考价值。

    土地利用GEELandsat驱动因素地理探测器随机森林广西壮族自治区

    青藏高原特有植物马尿泡地理空间格局及其潜在分布区预测

    周少杰陈凯扬王博高永恒...
    188-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尿泡是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预测潜在适宜分布区对其资源保护和人工种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选择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为研究区域,运用 MaxEnt模型,利用187个有效分布点和28个环境因子,模拟马尿泡当代地理空间分布,以及未来(2050s、2070s)RCP2。6、RCP4。5、RCP6。0和RCP8。5气候情景下的适生分布区,并确定了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AUC值为 0。956,随机误差为0。007,表明 MaxEnt模型对未来8个不同气候情景下马尿泡潜在适生区预测效果良好。2)影响马尿泡潜在分布的主导因子主要有海拔、最暖季降水量、总氮、温度季节性方差和等温性,贡献率分别为72。1%、13。9%、6。0%、3。3%和3。2%,占总贡献率的98。5%,海拔和降水量是影响马尿泡分布的决定性因子。海拔(3 600~5 100 m)、最暖季降水量(320~350 mm)、总氮(1。15~1。18 mg/kg)、温度季节性变化方差(73~82℃)、等温性指标(36%~38%)、土壤pH(6。5~6。8)为马尿泡适宜分布的环境条件。3)在当代气候条件下,马尿泡的总适生区面积为11。20×105 km2,集中分布在青海大部、西藏中东部、四川西北部和甘肃甘南地区。4)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在2050sRCP2。6、RCP4。5、RCP6。0和RCP8。5气候条件下总适生区的面积分别为10。30×105、9。79×105、9。93×105 km2 和9。23×105 km2;在2070sRCP2。6、RCP4。5、RCP6。0和RCP8。5气候条件下总适生区的面积分别为10。34×105、9。75×105、9。66×105 km2 和8。51×105 km2;马尿泡的潜在适生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高排放情景比低排放情景更为明显,2070s比2050s更为明显,新疆、四川、甘肃境内的马尿泡适生区逐渐消失,主要集中于青海、西藏境内。5)马尿泡的潜在适生区向西北向迁移,整体向高纬度地区退缩。

    青藏高原马尿泡气候变化潜在适生区MaxEnt模型分布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