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药学杂志
西北药学杂志

杨世民

双月刊

1004-2407

xbyxzz@xjtu.edu.cn

029-82655134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校区药学系

西北药学杂志/Journal Northwest Pharmaceut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药学学术刊物。1986年3月创刊。本刊连续数年被我国医药主要检索期刊《中国药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收录。本刊在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评中多次获奖。本刊设有药物分析、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药剂、药物与临床、药事管理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芩苷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范宏芳王孜涵王莉马韵翼...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颗粒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48只大鼠成功建立PCOS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芩苷低剂量组、黄芩苷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作为对照组.黄芩苷低剂量组、黄芩苷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 25、50 mg∙kg-1 黄芩苷,阳性对照组大鼠灌胃 0.3392 mg∙kg-1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 1次,连续 3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睾酮(testos-terone,T)以及雌二醇(estradiol,E2)含量;用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损伤,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颗粒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I3K、磷酸化磷脂肌醇 3-激酶(phospho PI3K,p-PI3K)、Akt以及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对照组大鼠可见黄体,未见囊状扩张卵泡;模型组大鼠卵巢体积变大,少见黄体,可见囊状扩张卵泡;黄芩苷低剂量组、黄芩苷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大鼠卵巢体积变小,可见黄体,囊状卵泡扩增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FSH和E2水平、颗粒细胞存活率以及p-PI3K和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LH、T水平和颗粒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低剂量组、黄芩苷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FSH、E2水平,颗粒细胞存活率及p-PI3K和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LH、T水平及颗粒细胞凋亡率降低,其中阳性对照组各指标水平变化最显著,其次是黄芩苷高剂量组(P<0.05).结论 黄芩苷可促进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抑制凋亡,改善卵巢组织病理损伤,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

    黄芩苷多囊卵巢综合征颗粒细胞增殖凋亡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灯盏细辛基于Psmb8/NF-κB轴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炎症反应

    谷梁张凤强王磊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us,EB)是否通过介导β型蛋白酶体亚基8(proteasome subunit β type 8,Psmb8)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轴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炎症反应.方法 随机选10只SPF雄性SD大鼠作为正常组,剩余大鼠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构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模型.成模大鼠共41只,随机剔除1只,将剩余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EB低剂量组、EB中剂量组和EB高剂量组,每组10只.其中EB低剂量、EB中剂量和EB高剂量组分别灌胃EB 20、40、80 mg·kg-1·d-1,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持续给药8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肾脏指数(renal mass index,KI);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 h尿蛋白(urine protein,UPro)、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的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Psmb8和NF-κB p65 mRNA相对表达量;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smb8、NF-κB p65及p-NF-κB 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KI升高,体质量下降(P<0.05),肾小球形态见明显病理改变,间质水肿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TNF-α、IL-1β及IL-18含量升高,肾组织中Psmb8和NF-κB p65 mRNA及Psmb8、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EB 低、中、高剂量组大鼠FBG和KI下降,体质量升高(P<0.05),肾组织炎性病理情况见不同程度减轻,血清TNF-α、IL-1β及IL-18含量降低,肾组织中Psmb8和NF-κB p65 mRNA及Psmb8、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且EB对DN大鼠的炎症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EB可抑制DN大鼠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smb8/NF-κB轴激活有关.

    灯盏细辛糖尿病肾病蛋白酶体亚基8/核因子-κB轴炎症

    番泻叶苷A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自噬的影响

    王凯孙林成余婓刘凤勋...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番泻叶苷A(sennoside A,SA)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足细胞自噬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择10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剩余大鼠尾静脉注射55 mg·kg-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DN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A低剂量组、SA高剂量组及贝那普利组,每组10只.SA低剂量组、SA高剂量组大鼠每日分别灌胃给予SA 40、80 mg·kg-1,贝那普利组大鼠每日灌服给予盐酸贝那普利10 mg·kg-1,模型组及正常组大鼠每日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1 d.检测24 h尿白蛋白(albumin,Alb)含量、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染色观察肾组织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组织自噬体形成情况;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Bcl-2相互作用蛋白1(Bcl-2 interacting protein 1,Beclin-1)、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波形蛋白(vimentin,Vim)、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silencing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和肾病蛋白nephrin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其他4组大鼠24 h Alb含量、FBG及Scr、BUN水平升高,肾小球和肾小管发生病理损伤,胶原纤维及糖原明显沉积,肾小球系膜及基底膜增厚,肾组织中自噬体数量减少,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E-cad、nephrin及Sirt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Vim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3个给药组大鼠24 h Alb含量、FBG及Scr、BUN水平降低,肾小球和肾小管病理损伤情况呈不同程度减轻,胶原纤维及糖原沉积减弱,肾小球系膜及基底膜增厚情况改善,自噬体数量增加,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E-cad、nephrin及Sirt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Vim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SA低剂量组、SA高剂量组及贝那普利组对DN大鼠的作用效果逐渐增强(P<0.05).结论 SA可改善DN大鼠肾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通路进而促进足细胞自噬并减轻EMT有关.

    番泻叶苷A糖尿病肾病足细胞自噬上皮-间质转化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聚合物辅料对无定形氯雷他定溶出行为和结晶形态的影响

    王嫦鹤畅瑞苗焦洁郭欢迎...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聚合物辅料对无定形氯雷他定溶出和结晶的影响.方法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无定形氯雷他定在不同体积分数聚维酮K30(PVP-K30)、聚乙二醇4000(PEG 4000)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3种聚合物溶液中的溶出情况;用偏光显微镜观察无定形氯雷他定在水及3种聚合物溶液中的结晶形态及结晶生长情况.结果 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对无定形氯雷他定均有一定的增溶作用,聚合物体积分数越高,增溶作用越明显,其中PEG 4000的增溶作用最强.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对氯雷他定晶体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聚合物辅料的种类和体积分数对无定形氯雷他定的溶出特性及晶体形态有一定的影响,为无定形药物稳定性研究及制剂研发提供理论指导.

    无定形氯雷他定聚维酮K30聚乙二醇400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出结晶

    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筛选草乌甲素纳米乳凝胶贴膏的处方

    何雨晓李丽云孙文强丁江生...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草乌甲素纳米乳凝胶贴膏基质的处方.方法 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实验的基础上,以甘油、酒石酸、纯化水用量作为变量,以初黏力、持黏力、感官评价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草乌甲素纳米乳凝胶贴膏基质的处方.结果 最优处方为甘油用量 40.877 g,酒石酸用量 0.294 g,纯化水用量 42.491 g,综合评分为 94.937分.结论 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预测性能优良,此方法可用于优化草乌甲素纳米乳凝胶贴膏基质的处方.

    草乌甲素纳米乳凝胶贴膏Plackett-Burman设计

    基于药物拼接的verubulin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

    王晓锋王明张晨李倩...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在verubulin(1)结构中的喹唑啉环2位引入MP-HJ-1c(3)结构中的吡咯并[2,3-d]噻唑-5-甲酰胺基团,发现新结构类型的微管聚集抑制剂.方法 将化合物1的衍生物2和3与微管蛋白的复合晶体结构6BR1、5YZ3进行叠合,设计了分别用亚甲基或1,2-亚乙基将1喹唑啉环2位与3中吡咯并[2,3-d]噻唑-5-甲酰胺基进行连接得到的目标化合物4a和4b,并进行了分子对接.4a和4b经酰胺缩合、分子内成环、亲核取代和酰胺缩合4步反应合成,总收率分别为7.9%、11.3%,结构经 1H-NMR、13C-NMR和HR-ESI-MS确证.评价了4a和4b对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活性和微管聚集的抑制活性.结果 分子对接结果显示,4a与5YZ3的结合能为-27.93 kcal·mol-1,来源于1、3的结构部分各自基本维持了与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方式.4a和4b的A549增殖抑制活性分别为(0.15±0.03)μmol·L-1 和(9.91±1.04)μmol·L-1(GI50 值);仅4a表现出微弱的微管聚集抑制活性[(67.1±11.1)μmol·L-1(IC50值)].结论 设计的化合物4a表现出一定的体外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和微管聚集抑制活性,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一步对其结构中的N-甲基-4-甲氧基苯环部分进行构效关系研究.4b经体外测试无明显微管聚集抑制活性,与分子对接中由于连接链过长导致吡咯并[2,3-d]噻唑-5-甲酰胺基无法与微管蛋白形成有效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致.

    verubulin微管聚集抑制剂分子设计药物拼接

    抗痨清脑汤联合四联抗结核药对结核脑膜炎的疗效

    杨博曹颖梁峰蒋超...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痨清脑汤联合四联抗结核药对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2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服用四联抗结核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痨清脑汤,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60 d,出院后随访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早期分泌性靶抗原-6(early secreting antigenic target-6,ESAT-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以及β2 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水平,用中医证候积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价;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指标,包括住院时间以及头痛、发热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时间;观察并记录 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脑脊液TNF-α、LDH、β2-MG、ESAT-6、IL-23、IL-10、INF-γ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痨清脑汤联合四联抗结核药可有效缓解结核性脑膜炎成人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脑脊液TNF-α和β2-MG水平,且安全性高.

    四联抗结核药结核性脑膜炎抗痨清脑汤脑脊液

    丹红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效果

    李爱林袁鼎山包玉华蒋海燕...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和丹红注射液.对比 2组的治疗效果,记录 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HMGB1、sTREM-1、肾功能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等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的各项生命指标、炎症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HMGB1及sTREM-1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体温、心率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更低,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t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l-citonin,PCT)、血肌酐(screatinine,S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均更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明显更长(P<0.05).2组治疗后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能够通过抑制sTREM-1、HMGB1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增大肾灌注,减轻肾组织损伤,从而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

    丹红注射液急性肾损伤肝素脓毒症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与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比较

    吴朝晖谢振宏韩志远李海苗...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马来酸左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6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服用的降压药物将其分为左氨氯地平组(n=604)和氨氯地平组(n=757).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2组患者进行2年随访发现,降压治疗1个月后,左氨氯地平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显著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随着2组患者用药时间延长,2组血压达标率逐渐上升,且左氨氯地平组的增长速度快于氨氯地平组,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 1~3次随访期间,左氨氯地平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2组第4~7次随访终点事件的累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4.30%)低于氨氯地平组(5.42%),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左氨氯地平,短时间用药可以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和终点事件的发生率,长时间用药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达标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高.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老年高血压

    艾司奥美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邢龙吴丽颖王书海王金芝...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艾司奥美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的效果.方法 将112例ANVUGI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止血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12、24、48 h内的止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72 h内的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的再出血率(1.79%)显著低于对照组(10.71%),P<0.05,但2组外科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RBC和Hb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奥美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ANVUGIB可抑制炎症反应并提高Hb水平,提高止血成功率、缩短出血时间并降低再出血率.

    艾司奥美拉唑云南白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