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北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北药学杂志
西北药学杂志

杨世民

双月刊

1004-2407

xbyxzz@xjtu.edu.cn

029-82655134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校区药学系

西北药学杂志/Journal Northwest Pharmaceutical Journal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药学学术刊物。1986年3月创刊。本刊连续数年被我国医药主要检索期刊《中国药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草药》、《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等收录。本刊在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评中多次获奖。本刊设有药物分析、中药及天然药物、药理、药剂、药物与临床、药事管理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鄂药挨姆末的化学成分及细胞毒作用研究

    刘杏王欣于春萍杨敏飞...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鄂伦春族民族药挨姆末叶(Lonicera caerulea var。edulis)的化学成分及细胞毒作用。方法 用正相柱色谱、反相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对挨姆末叶的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波谱技术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HepG2细胞模型评价样品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从鄂药挨姆末叶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ferna-7,9(11)-diene-3α,16α-diol(1);3β,23-d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2);2-(3-methoxy-4-hydroxyphenyl)-propane-1,3-diol(3);nicotinic acid(4);4-hydroxy-5-methoxy-benzoic acid(5);3,7-dihydro-1,3,7-trimethyl-1H-purine-2,6-dione(6);caffeic acid methyl ester(7);(2E)-2,6-dimethyl-6-hydroxy-2,7-octadienoic acid(8);syringin(9);threo-5-hydroxy-3,7-dimethoxy phenyl-propane-8,9-diol(10);3,4,5-trimethoxyphenyl 1-α-glucofuranoside(11);benzyl-β-D-glucoside(12)。其中化合物 1 对HepG2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结论 这12个化合物中包括2个三萜、2个生物碱、3个木脂素、1个不饱和脂肪酸和4个芳香族化合物,化合物3、8、10、11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6、7、12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

    民族药鄂药挨姆末化学成分细胞毒

    天山假狼毒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李小万李洁琼王佳辉魏鸿雁...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天山假狼毒花Stelleropsistianschanica(Pobed。)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并结合理化性质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天山假狼毒花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hydroxy-3-methoxy)-phenyl 1,2-propandiol(1)、(2S)-4-(4-hydroxy-3-methoxyphenyl)-2-butanol(2)、香草醇(3)、(+)-(7S,8S)-3-methoxy-3',7-expoxy-8,4'-neolignan-4,9,9'-triol(4)、西瑞香素(5)、benzyl O-b-D-glucopyranoside(6)、squalene(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linoleic acid(9)、2,3-dihydroxypropyl de-canoate(10)、(+)-kusunokinin(11)。结论 除化合物5、8和化合物11外,其余化合物均是首次从假狼毒属中分离得到。

    天山假狼毒化学成分香草醇

    牡丹果荚的质量标准研究

    肖会敏杨旭赵利娟李畅...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牡丹果荚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牡丹果荚中没食子酸、鞣花酸的含量;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鉴别牡丹果荚中没食子酸;按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法对果荚粉末进行鉴别。结果 建立了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的药材中没食子酸的TLC鉴别方法;建立了药材中没食子酸及鞣花酸含量测定方法:没食子酸在1。30~166。70µ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6%,RSD值为1。95%;鞣花酸在1。00~128。2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2%,RSD值为1。15%;12批药材中没食子酸、鞣花酸、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73~10。00 mg·g-1、11。31~12。50 mg·g-1、9。98%~11。07%、10。35%~12。35%、0。32%~0。41%、32。27%~33。55%;果荚粉末观测到簇晶、导管和非腺毛。结论 所建立的牡丹果荚质量标准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

    牡丹果荚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量标准没食子酸鞣花酸

    中药远志薄层色谱及超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的研究

    韩沅沅陆美龙张倩马程程...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远志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及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HPLC)特征图谱,并分析远志全根、根皮和木心间化学成分差异,为远志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以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苷A和远志皂苷B为指标成分建立TLC图谱;用UHPLC法建立远志特征图谱,结合热图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评价多批远志全根、根皮和木心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TLC图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UHPLC特征图谱共标定28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7个特征峰,13批次远志特征图谱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批次间质量较为稳定;TLC和UHPLC特征图谱显示远志全根、根皮和木心化学组成一致,未发现特异成分,热图聚类分析和PCA显示远志全根与根皮中各成分峰面积接近,OPLS-DA筛选出10个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t in projection,VIP)值大于1的差异性成分。结论 所建立的TLC及UHPLC特征图谱简便、准确、稳定,展开系统和提取溶剂均使用低毒试剂,符合绿色化学理念,适用于远志的质量评价,从化学分析角度说明木心的存在对远志整体化学成分影响较小。

    远志薄层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质量评价去心化学模式识别

    蒙药材东北齿缘草的质量标准研究

    丹妮斯玛春玲郝俊生辛颖...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东北齿缘草药材的质量标准,为东北齿缘草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相关方法,对东北齿缘草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 ODS(300 mm×4。6 mm,2。5 µm)为色谱柱,以4 mL·L-1磷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5 ℃,检测波长为360 nm,建立东北齿缘草中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的定量分析方法。结果 东北齿缘草中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10。0%、7。0%、2。0%,浸出物不得低于20%。在HPLC条件下,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质量浓度分别在1。42~4。25、0。80~2。40、0。14~0。42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33%、95。50%、95。63%,RSD值分别为1。7%、0。9%、1。4%。结论 建立的东北齿缘草定量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用于蒙药材东北齿缘草的质量控制。

    蒙药材东北齿缘草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质量标准

    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小儿氨酚那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

    陈蓉周震宇许奇程继业...
    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小儿氨酚那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氯苯那敏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提高该药品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用HPLC多波长切换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150 mm×4。6 mm,5 µm),流动相为0。025 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3。0)-甲醇乙腈(1∶1)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310nm(对乙酰氨基酚)、225nm(氯苯那敏)。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µL。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与氯苯那敏的分离度良好,溶剂和辅料均不产生干扰。对乙酰氨基酚在0。58~1。73 mg·mL-1、氯苯那敏在2。50~7。49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 7);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实验的RSD值均小于2。0%(n=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4%~101。74%、98。00%~101。54%,RSD值均小于2。0%(n=9);耐用性考察符合要求。结论 建立的HPLC多波长切换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稳定性好,可同时测定小儿氨酚那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氯苯那敏的含量。

    小儿氨酚那敏片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多波长切换

    HPLC法同时测定冠心安口服液中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韩懿王芳华尚伯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能同时测定冠心安口服液中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 Capcell Pak UG C18色谱柱分离;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检测波长分别设定为334、281、320 nm;柱温为室温;进样体积为10 μL;以乙腈为流动相A,1 mL·L-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节pH至6。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结果 蒙花苷、延胡索乙素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24 5~2。450 0、0。045 7~4。570 0、0。047 4~4。740 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0。8%、99。9%、101。4%;精密度和重复性RSD值(n=6)均在5。0%以内;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结论 此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和检测结果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冠心安口服液制剂的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冠心安口服液蒙花苷延胡索乙素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

    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究七氟醚麻醉对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程亮亮田毅谭义文王伟明...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对大鼠认知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取9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吸入2L·min-1氧气)、七氟醚低浓度组(吸入体积分数为1%的七氟醚+2L·min-1氧气)、七氟醚中浓度组(吸入体积分数为2%的七氟醚+2L·min-l氧气)、七氟醚高浓度组(吸入体积分数为4%的七氟醚+2L·min-1氧气),持续吸入6h。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认知能力,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学形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海马组织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oluble protein 100β,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海马组织 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 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磷酸化磷脂酰肌醇 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PI3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hosphorylated serine/threonine kinase,p-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的水平。结果 HE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结构正常,排列紧密,七氟醚各浓度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减少,排列紊乱,分布不均匀。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各浓度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S100-β、NSE、IL-1β、TNF-α水平,Bax蛋白水平和神经细胞凋亡率均升高,穿越平台次数,平台停留时间,Bcl-2、p-PI3K、p-Akt和p-mTOR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七氟醚各浓度组诸项指数水平变化规律相同,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七氟醚麻醉可诱导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使大鼠认知能力衰退,其可能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七氟醚神经细胞凋亡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研究槲皮素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机制

    巴音桑吉米丽汗·司马依艾尼瓦尔·吾买尔周文婷...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和探究槲皮素(quercetin)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Uniprot数据库筛选槲皮素对应的作用靶点。通过TCMIP V2。0、TCMSP、TTD、DrugBank、CTD和DisGeNET数据库得到与AD发病机制相关的靶点,并与槲皮素作用靶点进行映射,将得到的交集靶点作为槲皮素治疗AD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CytoNCA和MCODE插件对槲皮素治疗AD的靶点进行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作用强的靶点为槲皮素治疗AD的关键靶点。将槲皮素治疗AD的靶点通过Cytoscape3。8。2软件的ClueGO插件和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对预测的通路进行初步验证。结果 筛选出与槲皮素作用的靶点有230个,与442个AD疾病靶点重合的靶点有43个,该靶点涉及多个生物学过程和54条信号通路。通过聚类分析和网络拓扑参数,得到槲皮素治疗AD的6个关键靶点,包括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β,GSK3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淀粉样 βA4 蛋白(amyloid βA4 protein,APP)、磷脂酰肌醇 3-激酶调节亚单位α(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α,PIK3R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Ⅱ,IGF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可提高AD细胞模型中的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GSK-3βmRNA水平,与调控AKT/GSK-3β通路的磷酸化有关。结论 槲皮素可增强损伤神经细胞的稳定性、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稳定细胞内环境。该作用可能与槲皮素提高AD细胞模型中的AKT、GSK-3β等mRNA水平,调控AKT/GSK-3β通路的磷酸化有关。

    槲皮素网络药理学阿尔兹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

    6-姜酚基于PKB/KIF14信号通路对大鼠口腔黏膜愈合的作用

    张先琴陈营杰张睿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生姜提取物6-姜酚对实验性口腔溃疡大鼠黏膜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对蛋白激酶B(PKB)/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4(KIF14)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6-姜酚组、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和LY294002联合6-姜酚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用冰醋酸烧灼法建立口腔溃疡模型,6-姜酚组大鼠尾静脉注射6-姜酚6mg·kg-1,LY294002 组大鼠尾静脉注射 LY294002 0。3 mg·kg-1,LY294002 联合 6-姜酚组大鼠尾静脉注射 LY294002 0。3mg·kg-1,30min后,尾静脉注射6-姜酚6mg·kg-1;每日1次,连续7d。计算溃疡面积,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水平,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PKB和KIF1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无新生成纤维细胞;6-姜酚组黏膜上皮覆盖,溃疡趋于愈合;LY294002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结构被破坏,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LY294002联合6-姜酚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病变较6-姜酚组减轻。与模型组比较,6-姜酚组大鼠溃疡面积减小,IL-6、TNF-α、IL-1β水平及MMP-2、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PI3K、p-PKB以及KIF14的相对表达量升高;LY294002组溃疡面积增加,IL-6、TNF-α、IL-1β水平以及MMP-2、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PI3K、p-PKB及KIF14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LY294002联合6-姜酚组比较,6-姜酚组大鼠溃疡面积减小,IL-6、TNF-α、IL-1β水平及MMP-2、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PI3K、p-PKB及KIF14的相对表达量升高;LY294002组溃疡面积增加,IL-6、TNF-α、IL-1β水平及MMP-2、MMP-9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PI3K、p-PKB及KIF14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生姜提取物6-姜酚可促进口腔溃疡大鼠创面愈合,其可能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B/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4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

    6-姜酚(生姜提取物)口腔溃疡蛋白激酶B/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4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