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肖彦君

双月刊

1672-7533

dtqg@rails.cn;bjdtqg@126.com

010-51893693 51849570

100081

北京市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号铁科院主楼610B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Journal Modern Urban Transit
查看更多>>本刊为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服务。面对中央部委和省市相关部门及决策者,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科技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等,全方位介绍国内外城轨建设和运营经验,及时报道相关技术和装备以及高新技术成果,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多元化促进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高质量发展探索

    侯茂华靳守杰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供电系统当前面临的挑战,回顾供电系统发展概况,详细论述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高质量发展相关技术探索及应用.系统阐述新型牵引供电制式和主变电站资源共享的优势和效益,提出列车制动能量利用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接触网悬挂方式选型的原则,分析杂散电流腐蚀防护问题并提出采用专用回流轨和采用新型钢轨全绝缘扣件系统 2种具体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供电智能运维系统,全面应用节能变压器和光伏发电等绿色低碳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高质量发展节能绿色低碳

    基于节点-场所-市场模型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站点TOD发展评价研究

    贺俊赵莎莎毕翎王昊...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际铁路是指服务于相邻城市或城市群间,设计速度为200 km/h及以下的快速、便捷、高密度客运专线铁路,可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推进提供强有力支持.为全面评估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站点TOD发展现状和潜力,基于节点-场所-市场模型构建城际铁路站点TOD发展评价体系,利用多元网络数据计算大湾区各城际铁路站点在节点、场所、市场3个维度的各项指标得分,并将大湾区城际铁路站点分为运营和在建线路站点2类,分别对其TOD发展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运营线路站点的各项指标得分较低,站点区位导致资源难以向站点周边集聚,TOD发展受限;在建线路站点的区位与城市空间结构更匹配,指标得分普遍高于运营线路站点.为此,应利用好存量资源,将运营线路与对其有带动作用的在建线路有机结合,实施精细化的站点TOD综合开发并给予政策扶持,以充分发挥城际铁路站点的经济效能.

    城际铁路站点TOD节点-场所-市场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苏州市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程红余杰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州市作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支点,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需求十分迫切.对于作为区域一体化发展重要抓手的轨道交通,苏州市正加快构建以干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但对标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要求,目前其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为此,在综合分析苏州市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国家通道、城市群、同城化 3个层面阐述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要求,并立足于统筹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分别从功能、布局、站城、运营4方面提出融合发展策略,以期为类似城市的相关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区域一体化苏州市

    基于道路服务水平的综合交通枢纽接驳方案评价研究——以横琴综合交通枢纽为例

    李鸿志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交通枢纽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优化运输结构、提升多式联运水平、加快交通运输转型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的换乘接驳水平,推进其一体化规划建设,文章以广东省珠海市横琴综合交通枢纽为例,对综合交通枢纽的机动车接驳方案进行设计与评价.首先对横琴综合交通枢纽的社会车辆、出租车等机动车通行量进行预测,然后测算出其所需的接驳设施规模,并以此为基础提出 5种机动车接驳方案,最后根据道路服务水平和 TransCAD 仿真对接驳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遴选最优接驳方案,以充分发挥横琴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助力琴澳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综合交通枢纽接驳设施道路服务水平方案评价

    南京地铁电客车"数智人+自然人"巡检协作模式研究及应用

    赵振江胡方阳王彩文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智慧城轨应用在行业内得到广泛推广和建设,但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并成功固化成可推广、可复制、可应用且成效显著的智慧城轨建设模式却不多见.南京地铁在开通最早、设备最老旧且种类最多的1号线引入以360°检测技术和车辆巡检机器人为核心的"数智人"家族.通过对"数智人"应用规则及责任界定的评估,并依托南京地铁已建成的设施设备运维管理平台,实现"数"与"智"的融合.从现场感知检测到任务派发执行,南京地铁经过长期研究验证、调整与优化后,结合生产组织的相应调整,形成可复制的"数智人+自然人"列车巡检协作模式,真正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为行业智慧城轨发展提供借鉴.

    智慧城轨机器人数智人巡检模式研究

    地铁车辆段智慧化提升建设需求分析与方案研究

    高利华李明丁明辉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地铁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地铁车辆段的检修维护、调度运行、生产管控压力随着客流量和列车运用数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大,因此车辆段智慧化提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调研国内外智慧车辆段发展现状和应用实例,分析其在车辆设备检修维护、生产调度和乘务管理方面的实践成果与需求趋势,同时结合车辆段现存问题,提出涵盖检修维护智能化、生产调度自动化、乘务管理智慧化、综合管控数字化的智慧车辆段方案建议.研究成果可为运营管理和规划设计部门制定近期和远期智能运维技术提升方案和车辆基地资源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地铁车辆段智慧化提升需求分析方案研究

    以运营需求为导向的城轨全自动运行线路综合监控系统设计研究——以火灾场景下运营需求为例

    王炯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82年全世界第一条GoA4等级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神户港湾人工岛线开通运营以来,全自动运行线路的运营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文章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模式后,综合监控系统的构建应由"建设方完全主导"逐渐转向"以运营需求为导向,最终用户提早深度介入"的建设思路,以某市全自动运行线路工程建设为例,选择全自动运行场景中较为复杂的火灾场景作为示例,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调试验证 3方面阐述全自动运行线路综合监控系统设计的若干要点,为后续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综合监控系统运营需求火灾场景

    基于TRIZ理论的铁路桥梁预偏量实时可调球型支座设计

    顾晓辉夏俊勇冷新云张小锋...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铁路桥梁球型支座预偏量调节难的现状,文章首先应用TRIZ理论对现有预偏量调节方式存在缺陷的关键问题进行功能分析和因果分析,找到预偏量调节难的根本原因.其次利用物-场模型、技术矛盾等TRIZ工具进行问题求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求解方案,并通过方案评价模型找出最佳解决方案,成功设计出预偏量实时可调球型支座.最后通过理论及实物调节验证表明,该预偏量实时可调球型支座方案可行,且成功应用于部分高铁线路,有效解决传统预偏量调节的痛点问题,对支座预偏量调节实际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铁路桥梁球型支座预偏量调节TRIZ理论实时预偏可调

    地铁列车全生命周期维修经济性建模分析研究

    盛银胜朱爱凤张恒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和可靠性理论,文章提出一种地铁列车全生命周期维修经济性分析模型.以地铁列车全生命周期维修总成本模型为基础,基于可靠性理论,应用修复维修、预防维修的维修次数计算模型和换件、不换件条件下的修复维修、预防维修的平均维修时间计算模型,将人工、物料等成本数据代入模型中,可计算得到地铁列车全生命周期维修总成本.以建立的某城市地铁全生命周期维修成本模型为例,分析预防维修、修复维修的成本占比与人工、物料成本占比,通过单因素敏感度分析,识别出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为集中利用有限资源,降低地铁列车全生命周期成本提供指导.

    地铁全生命周期成本维修经济性可靠性维修性

    国铁电务车载设备运维模式在市域(郊)铁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李国强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上海市域铁路快速发展,市域铁路电务车载设备运维保障工作愈加重要,目前应用的国铁电务车载设备运维模式对市域(郊)铁路已逐渐不适用.文章深入调查国铁电务车载设备运维应用现状,分析现有系统优缺点,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改进之处,从国铁电务车载设备运维模式出发,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适用于市域(郊)铁路的电务车载设备运维体系,并进一步研究市域(郊)铁路运维平台建立需求.依据市域(郊)铁路运维需求及总体架构,通过分析市域(郊)铁路电务车载设备智能运维平台五大子系统的功能,有针对性降低运维成本,保障运营安全.

    国铁市域(郊)铁路运维电务车载设备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