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肖彦君

双月刊

1672-7533

dtqg@rails.cn;bjdtqg@126.com

010-51893693 51849570

100081

北京市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号铁科院主楼610B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Journal Modern Urban Transit
查看更多>>本刊为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发展服务。面对中央部委和省市相关部门及决策者,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科技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等,全方位介绍国内外城轨建设和运营经验,及时报道相关技术和装备以及高新技术成果,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多元化促进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兰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

    刘艳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办发[2018]52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的出台,国家对地铁和轻轨建设申报条件的要求日趋严格.在上述政策背景下,兰州市已不能满足地铁建设的申报条件,而既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和规划项目均为地铁模式,导致申报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难以获批,从而影响兰州市轨道交通的长远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文章在分析兰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构建多层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满足不同交通出行需求的兰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思路,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关的规划及申报策略,以期推动兰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落地实施,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申报条件多层次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车辆段出入段线设计方案比选研究——以绍兴市轨道交通2号线曹娥车辆段为例

    罗程孙靖翔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出入段线设计方案对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营效率有重大影响.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在车辆段的逐步应用和推广为出入段线的创新设计提供技术保障.为此,文章以采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的绍兴市轨道交通2号线曹娥车辆段为例,在分析车辆段出入段线设计需考虑因素的基础上,提出2套出入段线设计方案,即顺向接轨的常规方案(方案1)和倒装接轨的创新方案(方案2),并对其进行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方案2在工程投资、可实施性和土地开发利用方面较方案1具有明显优势之后,对方案2的列车出入段能力进行定量分析,以验证其是否满足运营需要,结果表明,方案2的列车出入段能力为28.7对/h,满足2号线远期高峰28对/h的运营需求.因此,推荐选择方案2作为曹娥车辆段出入段线的最终实施方案.希望能够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出入段线设计方案比选出入段能力

    地铁数字化科技创新实践研究

    吴伟鸿杨子昂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杭州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进程伴随杭州市第19届亚运会迎来建设高峰.随着城市规模扩大,杭州地铁从线到面,从原有的1条线路编织成为线网.近年来,随着地铁线网脉络快速延展,相关联的运营安全、管理制度、维护效率、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等运营维护管理面临挑战,亟需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如何通过创新与智能化的管控措施,探索出一条可以解决运营痛点、难点及可持续发展的运维管理道路,一直是运营管理者重点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建立全球港铁系营运标准学院平台、全球港铁系36房创新理念共享平台、线网级智能运维综合数字化平台、企业级资产管理系统、综合运营管理系统、风险管理因果评估及可视化设备管理平台,从企业级视野对运营公司财务、资产、投资与收益情况作全面管理,以此为地铁运营发展提供借鉴.

    地铁运营安全可持续发展智能化构建

    基于城轨智能运维的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王之峰杜心言张秀梅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城轨应急管理体系及处置能力较弱,存在预警、应急处置、响应联动机制不健全,以及设备状态监测有盲点等弊端,城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相对落后.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为背景的新基建时代对城轨应急管理提出即时响应、快速应对、高效处置、协同作战、提前防范和预防以及全阶段管理的要求,因此搭建基于智能运维的应急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实现城轨的安全运营.文章通过分析城轨应急管理必要性、应急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于智能运维的应急管理发展趋势,对基于城轨智能运维的应急管理体系基本框架、处置流程进行研究,并对建设步骤及建设内容提出建议.

    城轨智能运维应急管理构建

    地铁保护区智能化巡查系统开发及应用研究

    刘传磊张贺杨贺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地铁保护区传统人工巡查无法全时段、全范围覆盖的问题,以计算机视觉等先进技术为基础,利用通信铁塔架设现代化监控设备,对地铁保护重点与难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与智能告警,建立地铁保护区智能化巡查系统,并将该系统在地铁保护区实际场景中试点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对地铁保护区影像数据的实时获取、数据智能分析、告警推送、事件处置流程闭环管理,对进入地铁保护区域的目标识别对象进行实时告警,在2年多试点期间累计发出5 000余次告警,对挖掘机、钻机等目标对象的告警识别综合准确率高达99%以上;通过与人工巡查相结合,可提高地铁保护区巡查效能及地铁保护区内建设工程的监管水平.

    地铁保护区智能化巡查智能分析告警系统

    常导高速磁浮轨道梁分析研究

    刘新武付善强梁鑫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常导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特性,通过比对多种轨道梁结构的特点,构建磁浮车辆载荷与轨道梁相互作用的振动模型,并通过模型分析,揭示轨道梁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振动特性.研究发现,针对不同的运行场景应优选适配的轨道梁结构以提升系统性能.文章所构建的车辆荷载-轨道梁模型可有效捕捉轨道梁振动的主要特征和振动规律,对其进一步分析可知,车辆移动速度、系统阻尼、车辆长度以及桥梁与移动荷载的基频比等因素均对轨道振动有显著影响.该研究可为未来常导高速磁浮轨道梁设计与优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常导高速磁浮轨道梁桥梁结构振动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辆走行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李朋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安全性,城市轨道交通通常采用高强度、大容量的运输方式进行交通运输,并在启用之前进行严密的可靠性测试.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高速运行时,走行部极易发生零部件损坏、转向架性能退化等故障.为解决该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走行部故障的在线监测和诊断系统,并使用广义共振和共振解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微弱机械故障中冲击信号的提取和广义共振变换,提出一种智能化的诊断模式.应用分析表明,该智能诊断模式可获得更加精准的故障诊断、健康评估结果.

    城市轨道交通广义共振共振解调车辆走行部故障诊断

    基于PSO-PID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精确停车设计

    夏从东王笑天渠军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全自动驾驶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精确停车技术作为衡量全自动驾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深入探索并提升列车的精确停车能力,文章基于列车动力学模型,结合MATLAB仿真软件中的SIMULINK模块,构建列车运行仿真环境,以获取并分析列车运行仿真曲线,并搭建基于PID控制和基于PSO-PID控制2种不同的控制仿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PID控制方法,基于PSO-PID控制可将停车精度由偏差1.02 m优化至偏差0.26 m,这一显著改进充分证明PSO-PID控制可更加有效的提升列车停车精度.

    城市轨道交通精确停车MATLABPSO-PID

    经济型电子导向胶轮系统应用研究探讨

    尚雄李春宇孟帅军王猛...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速发展,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已趋于成熟,随着国家审批政策的转变,中低运量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电子导向胶轮系统作为一种采用虚拟轨道运行的新型交通制式,具备运量大、准时正点、RAMS水平高、节能环保、维护成本低以及部署灵活等优点.文章以既有产品为基础,结合审批政策对低运量系统的要求,对市场需求、运营模式、线路规划、系统配置等顶层技术指标以及全寿命周期成本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套全面而经济的电子导向胶轮系统方案,旨在为城市交通行业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经济型电子导向胶轮系统解决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经济型电子导向胶轮系统

    关于几处信号联锁电路问题的探讨

    张乐君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典型案例深入探讨和分析在特殊场景下影响运输安全的几处联锁电路设计问题.该类问题主要包括:容许信号点灯电路在特殊情况下导致的货物列车停车问题、反向进站信号机设置并置通过信号机的正线出站发码电路在特殊情况下存在列车闯红灯问题以及机务段结合电路中的调车复示点灯电路在信号关闭后出现的闪白灯问题.进一步描述此类特殊场景下的电路动作时序,分别提出上述电路设计中存在缺陷的关键点,并针对该关键点依次给出电路的修改建议:一是修改容许信号点灯电路,以确保通过信号红灯断丝时轨道电路的发码通道不被切断;二是修改FMJ自闭电路,以确保在一离去占用时轨道电路的发码通道保持畅通;三是增加调车复示点灯电路对无岔区段的下一道岔区段的检查条件,以解决DXJ缓放过程中沟通白灯回路问题,从而为今后相关联锁电路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与借鉴.

    铁路联锁电路容许信号发码电路特殊结合电路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