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城市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城市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叶菊华

月刊

1009-6000

urbnrech@163.com;editor.mur@gmail.com

025-84784510

210029

南京市华侨路37号29楼

现代城市研究/Journal Modern Urba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创刊,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追求学术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新动态,刊载有创见的现代城市研究成果、述评、实例分析、文摘等。深受高校、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的广大读者的好评。本刊内容充实、版式清新、装饰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机制研究

    王兴平彭思伟韩静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经过多年建设,"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已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具备提升发展质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文章研判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梳理了相关文献和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发展概况及其转变发展方式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而辨析、揭示和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路径,并以中白工业园区为例进行实证,进而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境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带一路"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详细规划中城市滨河空间管控模式研究——以杭州南站单元控规为例

    袁勋许超李佳虹周玲娜...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研究了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围绕"蓝绿统筹,功能复合"这一规划目标,在详细规划层面上对城市滨河空间进行管控的策略和方法.并结合杭州南站单元控规编制实践经验,提出"一线、一带、一通道、功能认定、多指标"的管控模式.同时探索在滨河空间管控线划定和指标确定过程中,运用多目标优化算法辅助确定滨河空间管控线和指标的方法,弥补单纯依靠经验判断确定控制指标的不足.

    详细规划滨河空间管控模式多目标优化

    基于供需匹配的城市旧住区微基建理论内涵及实践案例研究

    陈飞梁同同程天万羽翀...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立足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绩效治理解析微基建基本理论,探寻旧住区蕴含的社会观念及价值判断,研究旧住区微基建的基本理论内涵.通过特定案例设计实践解析,从物质空间与设施服务、社会空间与功能提升及治理结构与管理3个层面的供需匹配关系出发,指出了包含空间共享、功能连接、设施提升为核心的空间路径,文化认同、社会融合及生活重塑为核心的社会路径,合作治理、共建共享及整合运营为核心的治理路径.

    旧住区微基建需求供需匹配路径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

    田园任毅李金林周瑜...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测算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第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第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通过影响市场一体化、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来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同时还对周边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新基建"投资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GMM动态空间面板

    人工自然交错带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以西安市鄠邑区为例

    王敬儒岳邦瑞兰泽青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扩张造成秦岭北麓生态交错带环境发生显著退化,如何针对生态交错带特征开展区域生态修复,成为亟待研究的规划技术问题.文章借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一般方法,结合秦岭北麓人工自然交错带、山地平原过渡带的生态特殊性分析,选择西安市鄠邑区为对象开展研究,提出适宜人工自然交错带的景观格局分析4步骤,包括:生态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生态廊道识别、交错带景观资源整合,并基于此提出了秦岭北麓生态交错带修复的基本思路与分区策略.

    风景园林生态安全格局人工自然交错带秦岭北麓

    城市文化定位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南京夫子庙景区秦淮文化为例

    吴菱蓉
    108-11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文化全球化的热潮下,各个地区的旅游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每个城市都希望能够树立一个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文章以南京夫子庙景区为研究对象,对夫子庙地区的文化资源、文化元素进行整合与分析,并对其文创产品现状和发展战略提出思考,为提升夫子庙地区的文化形象和文化氛围提供一些建议.

    夫子庙秦淮文化文化定位文创产业

    地方应用型高校行业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城市产业发展——基于知识溢出效应的研究

    鲍锐曹超樊文育蒋雪伟...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行业专业创新人才推动城市产业发展是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文章基于知识溢出理论,在对地方应用型高校行业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研、整理和分析后,构建了地方应用型高校行业人才创新能力与城市产业发展的知识溢出效应关联模型,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知识溢出、地方应用型高校行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对于推动城市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效应,为地方应用型高校行业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对策建议.

    行业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知识溢出效应

    文化资本的独特作用:社区书记带领社区发展的深层机制

    黄惠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差异化发展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其内在的机制并未得到揭示.社区发展理论从以需求为本转变到以资产为本,显示了社区社会资本的重要性.通过对一个城市社区的社区书记带领社区发展的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发现在资源禀赋相似的社区,社区书记的使命感和事业心以及领导力是社区发展最关键的因素.理论分析表明,社区书记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本.文化资本通过开发利用多样化社区资产,从而在带领社区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发挥文化资本的作用,需要转变社区"两委"负责人的遴选机制和改变社区绩效考核的重点.

    社区发展社区书记文化资本

    基于社交行为的"老漂族"城市融入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杨成凤章皓宇鲍婕孔亚婧...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部分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问题已成为地理学、社会学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基于问卷调查获取合肥市"老漂族"社交行为特征及城市融入状况的数据,同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他们的城市融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合肥市"老漂族"以省内流入为主,来源地呈现地理空间上的邻近性且受迁出地人口数的影响.(2)"老漂族"依旧以原有的社交网络为主,新的社交网络并未完全建立,但社交总体情况满意.从不同类型来看,城城型较乡城型的城市融入状况更好,乡城型群体对原住地的依恋情感更为强烈,且在融入感知方面乡城型比城城型更多地感受到本地人对外地人不够友善.(3)综合"老漂族"融入意愿水平发现,"愿意和本地人做朋友"比"愿意融入本地,成为本地的一员"的意愿高;"老漂族"对本地人是否持友好态度的感知总体表现较好;不过在融入现状中,相比于认同"自己已成为本地人""老漂族"更认同"自己还是老家人".(4)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职业、个人月收入、是否愿意与本地人做朋友、在合肥的交友目的对"老漂族"的城市融入各方面(融入意愿、融入感知、融入现状)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中乡城型群体的融入感知和融入现状水平不如城城型,且存在明显的消极融入现状.研究结论能够引导城市公共政策关注"老漂族"群体,对促进社会公平、改善"老漂族"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老漂族"社交行为城市融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工艺美术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

    李艳
    后插3-后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