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城市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城市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叶菊华

月刊

1009-6000

urbnrech@163.com;editor.mur@gmail.com

025-84784510

210029

南京市华侨路37号29楼

现代城市研究/Journal Modern Urba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创刊,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追求学术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新动态,刊载有创见的现代城市研究成果、述评、实例分析、文摘等。深受高校、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的广大读者的好评。本刊内容充实、版式清新、装饰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明收缩视域下的乡村产业:困境解析、逻辑内涵与治理路径

    陈炼段德罡东云龙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需"精明收缩",乡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与乡村精明收缩有着最本质的联系,然而,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与乡村振兴目标不匹配,难以顺应乡村收缩的趋势.文章以"精明收缩"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成因,从价值研判、组织方式、行为逻辑、目标导向4 个维度解析乡村产业发展的逻辑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乡村精明收缩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提出匹配乡村收缩趋势的产业发展方向转型、构建契合收缩治理的体系化产业调适机制、转变从数字游戏到"村民主体性"产业的行动取向、达成公平与效率兼顾共识逻辑的耦合乡村收缩目标的产业发展路径,以期促进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及收缩治理的现代化.

    乡村精明收缩乡村产业村民就业资本下乡效率与公平

    城郊型乡村社区老年人生活圈测度与界定——以德安县梅桥村、岳山垅村为例

    李小云杨玉婷程桂林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郊型村庄作为乡村社区的重要类型之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及配置的适老化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文章在梳理乡村老年人生活圈测度方法的基础上,以江西省德安县梅桥村、岳山垅村为例,采用调查问卷、现场踏勘、GIS、GPS等研究方法,对城郊型乡村社区老年人生活圈进行了实证测度,提出了包含邻里生活圈、日常生活圈和拓展生活圈等的圈层结构内容,以准确地刻画老年人日常性的活动轨迹、生活圈范围及相应的设施配置.

    城郊型村庄乡村社区老年人生活圈测度

    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杨槿石元博方志勇
    15-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色田园乡村是江苏省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示范.文章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以2019-2022 年江苏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空间分异特征与演变规律,并剖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特色田园乡村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苏南地区分布密度最高、苏中地区分布密度最低,在城市尺度上呈现集聚、不均衡分布特征,但其不均衡程度逐年降低.②空间格局具有高密度集聚区逐年增加、范围不断扩大的演变特征,当前呈现"Z"形分布,主要集聚在苏南丘陵地区、沿江地区、里下河地区和徐宿毗邻地区.③从单因子作用看,农民可支配收入、通车里程、农村财政支出和人口密度等因子对特色田园乡村空间分异的解释力最高;从因子交互作用看,区位交通条件是特色田园乡村空间分异最重要的驱动因素.研究有助于拓展乡村振兴增长极的理论研究,对及时优化政府政策、合理调整乡村发展格局和资源配置、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特色田园乡村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地理探测器

    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对乡村建设行动的启示

    王鹏罗小龙顾宗倪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发达地区综合性乡村建设行动的地方典型实践.文章通过对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历程和特征的梳理,从理念和机制层面总结江苏经验.在理念上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基于价值挖掘的乡村地域功能重塑和基于集成行动的乡村地域系统重构,准确把握了乡村振兴的要义.在机制上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构建起"组织+制度"的管理运行机制、"专项+协同"的资金统筹机制、"规范+人才"的技术支撑机制以及"政府+市场"的主体参与机制,实现从要素叠加、维度累进到建设长效机制的结构性嵌入.基于江苏经验,认为乡村建设行动的要点在于塑造特色多元的乡村地域功能、构建系统高效的乡村建设体系、形成梯度有序的乡村建设格局.

    乡村建设行动特色田园乡村经验启示江苏

    数字叙事视角下的长三角地区乡村景观设计

    王玮李晓菡
    30-3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长三角地区乡村景观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文章探讨了数字叙事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强调了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及其在长三角地区的实践意义.研究指出,数字化技术为乡村景观的设计和保护提供了持久性、集成能力和高效管理等优势.文章分析了数字化工具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一步论证了数字叙事在促进乡村景观可持续保护和传承中的战略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将数字叙事融入乡村景观设计,能够有效推动长三角地区景观设计的创新发展,同时确保了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传承.

    数字叙事乡村景观设计数字化保护长三角地区

    中原地区典型乡村姓氏形态单元划分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张东陈笛菡石子璇张小星...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康泽恩形态学理论与中原乡村聚落的典型特征相结合,划分乡村姓氏形态单元,构建量化模型与评估方法,分析乡村形态单元之间的差异,研究乡村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主姓宗族的发展影响了乡村的空间结构和突破点,裴城村的乡村空间是以彭氏核心街坊为中心、圈层式向外发展.然后基于量化模型与评估方法划定乡村保护管理单元,对乡村空间提出分区域、分类型的精准保护策略,以实现对乡村形态的精细化保护与管理.

    姓氏宗族康泽恩形态学乡村形态单元乡村保护管理单元

    城市发展思考:基于城市发展理念演变的分析

    张昊余春雪辜智慧苏美蓉...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发展理念是引领城市前进方向的准则,也是人类对城市发展诉求的凝练.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应对特定的城市问题与诉求,出现了不同的城市发展理念.文章首先初步梳理了城市发展理念的演变历史,随后构建了4W城市发展理念演变特征分析框架,并从提出背景(Why)、发展阶段(When)、提出者(Who)和核心要义(What)4 个角度,具体解析了城市发展理念提出的内在逻辑,以及在不同发展阶段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分析其主要提出国家/组织的类别.此外依据发展理念核心要义的侧重点将其划分为生态型与社会型两类理念,归纳其关键特征.最后,基于城市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特征,提出了管理建议和研究展望.

    城市发展理念演变特征4W框架核心要义

    积"微"致著:2012-2022年城市微更新回顾与展望

    刘建军王有鹏杨惠钰何沁...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扩张,城市更新工作也相应进行转型.小尺度、精细化的微更新模式成为当前存量时代建筑改造、环境优化、设施完善、品质提升的重要方式.回顾城市微更新发展历程,总结各阶段的问题和经验,有助于把握微更新的内涵与外延.文章根据我国政策法规和城市发展进程,将2012-2022 年的城市微更新发展划分为萌芽伊始、深化探索、多元发展 3 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现实背景、学术研究及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最后基于城市微更新的发展轨迹,提出多样化、人本化、规范化及创新化的发展新趋势,为我国城市微更新的发展提供参考.

    城市微更新公众参与以人为本发展趋势

    北京老城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的分类评价方法研究

    荣玥芳宋健张新月吴勇江...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文物建筑现状特征综合评估其开放利用潜力与利用形式,是提升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水平的重要支撑.针对北京老城文物建筑特征,文章从文物建筑的本体现状、价值禀赋、外部环境 3 个维度构建评估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潜力的指标体系;结合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的不同形式,从参观游览、文化展示、经营服务、公益办公、社区服务、国事服务 6 个方面研究确定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并以北京老城 54 处文物建筑为例,进行分类评价方法的实证应用,以期为北京老城文物建筑开放利用的总体统筹与分类管理提供参考.

    文物建筑开放利用评价方法分类指引北京老城

    空间句法在记忆场所重构叙事中的应用

    陆邵明李修杰杨滔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目前国内城镇更新面临的记忆危机与设计难点,阐述记忆场所的意义与重构叙事的方法与实践.文章重点介绍空间句法在记忆场所重建叙事中的3 种作用:挖掘潜在叙事信息、甄选优化叙事路径与模拟不同叙事场景;同时结合西部聚落、东部街区更新案例,创新性地应用DepthmapX凸空间、VGA以及Agent等分析技术,为记忆场所化隐为显、化零为整、化繁为简的重构实践提供技术支撑与应用前景,进而使记忆场所重构叙事更加合理、更有内涵、更能激发文化认同.

    记忆场所空间句法叙事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