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城市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城市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叶菊华

月刊

1009-6000

urbnrech@163.com;editor.mur@gmail.com

025-84784510

210029

南京市华侨路37号29楼

现代城市研究/Journal Modern Urba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创刊,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追求学术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新动态,刊载有创见的现代城市研究成果、述评、实例分析、文摘等。深受高校、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的广大读者的好评。本刊内容充实、版式清新、装饰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京主城区共享单车的骑行环境评估及其优化策略

    全雨霏吴晓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享单车的大规模使用,为居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城市空间资源分配的一系列问题,对城市空间尤其是骑行环境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文章从南京市主城区遴选典型样本路段,评估共享单车的骑行环境,以探索亟待优化提升的影响因素,再据此提出综合优化策略,提供学术借鉴和实践参照.研究发现:交通设施与环境以及道路设施的相关指标对骑行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用户年龄和单车使用方式是导致人群评价分异的主要个体属性;骑行环境的优化提升可从宏观层面的自行车道规划、换乘停放提升以及微观层面的道路断面优化、隔离设施完善等方面入手.

    共享单车骑行环境评估优化策略南京主城区

    基于VR的沉浸式规划方法与实践探索

    徐京天甄峰
    80-84,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梳理了虚拟现实(VR)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研究,包括虚拟漫游、辅助设计研究和公众参与等,针对其特征和局限性,提出具有沉浸式体验、全流程覆盖、多主体协同特性的沉浸式规划方法及其总体框架,并以实际项目为例构建具有基础功能的规划场景,邀请相关人员体验评价.结果表明沉浸式规划方法在要素表达效果上与传统方法各有优劣,能帮助使用者更好地感知空间的同时,还存在着操作不便、场景不够精细等不足.最后,文章对沉浸式规划方法和VR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沉浸式规划方法虚拟现实城市规划方法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多维游憩情绪评价框架研究——以南京中心城区城市公园为例

    闫文萱范晨璟申世广邱冰...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大量带有情绪标签的社交媒体数据,了解和把握居民在城市公园绿地中的游憩情绪感知体验,为城市公园的改造提升提供策略依据.文章基于城市公园使用者发布的新浪微博数据,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和BERT模型的支持下对微博文本进行分类、分析,运用IPA分析法构建了游憩区位、环境、设施和感知 4 个维度的情绪评价框架模型,并以位于南京市中心城区的9 个城市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居民在城市公园的游憩体验整体上积极正向,游客对于南京中心城区城市公园的总体建设较为满意,其中白鹭洲公园表现最好.(2)从IPA分析来看,重要性高—满意度低象限内的,急需改善的因素分别是玄武湖公园和鼓楼公园的游憩区位,莫愁湖公园和古林公园的游憩环境,绣球公园、鼓楼公园和小桃园的游憩感知.使用文章的评价框架,能有效捕捉游憩人群在城市公园中的情绪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这对城市公园的更新与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交媒体数据游憩情绪地方感知BERT模型IPA分析

    双战略作用下的郊区(县)职住空间组织及规划对策研究——以济南市长清区为例

    赵虎孟赛赛王晓彤董铭慧...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战略对郊区(县)的职住组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在系统归纳双战略作用下的郊区(县)职住空间组织导向基础上,以济南大都市区的郊区长清区为例,依托一线问卷调查数据和官方统计数据,围绕职住空间要素分布状态和职住组织效率两个方面,从区域、城乡和城区3 个层次立体分析该区职住空间组织特征,并从目标设定和结构调整两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规划对策.

    双战略郊区(县)职住空间组织规划策略长清

    多源大数据支撑下的城镇职能类型结构测度——从乡镇尺度的视角

    俞艳张宸赫樊建徐雅馨...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镇职能类型结构是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城镇职能互动关系的布局总况.针对当前乡镇职能多以定性判断的现实问题,基于手机信令、企查查、POI等大数据与职能特性的关联,建立了针对各类职能的定量测度方法,并据此构建了适用于乡镇尺度的城镇职能类型结构定量测度框架.以宁波市乡镇为单元展开测度,定量识别出宁波市发挥工业、交通、商业、科教、旅游5类职能优势的城镇单元,且识别结果与该市的规划发展模式基本吻合,验证了框架的可行性.该框架不仅弥补了城镇职能类型定量测度在乡镇尺度的空白,亦能够助力城镇职能类型结构的合理配置.

    城镇职能类型结构测度框架手机信令宁波

    微观建成环境对地铁站域可步行性的影响研究——以大连为例

    徐伟星曾鹏刘蓓蓓蔡良娃...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连中心城区内7个地铁站点周边 800 m范围内的步行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19名步行者进行问卷调查,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探析微观建成环境与站域可步行性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存在 6 个潜变量影响站域可步行性,"便捷性"占主导地位.结合实地调研情况,识别出建成环境中的人行道过街、天桥过街、地下通道过街和指示标识是高效失衡型指标,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

    可步行性地铁站域微观建成环境结构方程模型满意度

    城市停车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停车指数研究

    汪益纯李铭韩林宁
    114-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停车问题作为民生痛点和高质量发展焦点,引起广泛关注.但当前停车治理主要关注政策制定和规划对策,对如何全面评价停车系统发展水平缺乏深入研究.基于停车系统发展引导方向分析,从城市总体、重点区域两个空间层面,综合停车供应、管理、效率、服务、协调及满意度评价 6 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及停车指数模型.最后,选取无锡市开展实证分析,结果与停车实际状况相符合,验证了评价有效性.

    停车评价指标体系停车指数

    基于共同成长理念的民间救助建筑策划与设计

    丁炜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内民间救助建筑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结合国外救助建筑发展经验和"发展性分层级救助"的救助理念,提出以救助对象共同成长为中心的建筑策划模式与开放性设计策略,并探索民间救助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民间组织参与救助建筑建筑策划设计策略实施路径

    社会资本参与污染场地修复项目的投融资模式研究

    王宏婕陶吉孙凯成杜芸...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产生大量污染场地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阻碍城市高质量发展.当前污染场地修复多由政府投资为主,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数量和程度较低.单纯依靠政府财政难以维系污染场地修复事业的有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场地的修复、开发与再利用.文章梳理对比了社会资本参与场地修复的6 类投融资模式,分析各模式的资金来源、典型案例、运行机制并评析,旨在为社会资本参与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社会资本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投融资模式

    基于VORC模型的水网乡村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管控策略——以吴江区为例

    须如怡丁金华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生态活力及组织力,抵御和适应外界压力,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章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基于"活力(V)—组织力(O)—恢复力(R)—贡献力(C)"模型,定量评价水网乡村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分析生态系统健康空间分异特征,为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吴江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呈正相关性,表现出"高值区较离散,低值区较集聚"的特征.健康高值区多聚集于乡村水网密布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态功能较完善;健康低值区主要集中于乡村工业产业建设集聚区域,受建设用地扩张影响,水网乡村景观生态健康水平下降.结合健康等级将吴江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协调发展区和开发管控区等4类空间管控分区,并针对性地提出差异化管控策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为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提供依据和参考,促进水网乡村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空间分区管控水网乡村苏州吴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