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产业经济评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产业经济评论
产业经济评论

双月刊

2095-5073

产业经济评论/Journal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来自宏观和微观双视角的证据

    韩青江李旭升陈雁云
    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技术革命,其必然会对经济系统产生诸多影响,其中,人工智能与实体投资的关系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从宏观省级层面和上市企业微观层面两个视角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与实体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人工智能发展对实体投资率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果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人工智能主要通过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提升投资回报率以及改善信息不对称方式促进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对实体投资的促进作用在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大型工业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同时,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强于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此外,我们发现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和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在人工智能促进资本流向实体经济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中国应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发展,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制造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基于企业微观数据的测算

    张延群贺伟东
    2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方向是CES生产函数中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运用从微观到宏观的加总方法,估计制造业28 个行业的局部替代弹性,考虑资本强度异质性,将行业局部替代弹性加总为行业整体以及制造业总体替代弹性,并识别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研究发现,我国28 个制造业行业的整体替代弹性存在较大差异,制造业总体替代弹性呈下降趋势,从 1998~2001 年的 1.13 下降到 2011~2013 年的 0.88.技术进步为相对资本增强型.用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对近 20 年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化进行因素分解,发现技术进步是导致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主要因素.

    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技术进步方向微观数据宏观加总

    中国已进入一元经济吗?

    吴要武
    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经历长期高速增长,于 2004 年迎来了刘易斯转折点.随后近 20 年,中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和产业升级,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向产出效率更高的非农部门,在此期间,政府持续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使年轻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提高,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新动力,就业结构在走向正规化和白领化.本文认为,2020 年以来,中国已基本完成了经济转型,进入一元经济阶段.对这个判断,本文从劳动力市场变化做了多个角度的检验:劳动力实现了非农化配置及非农就业实现路径;地区间人力资本禀赋趋同;估算非农就业规模已达到峰值;劳动力市场走向正规化和白领化;中央政府对发展阶段的判断以及人才红利;农业部门劳动力的年龄结构等.都支持本文的判断,农业部门已没有可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中国已告别传统的二元经济,走向了一元经济.

    二元经济劳动力市场刘易斯转折点

    产业政策如何影响企业规模分布——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实证分析

    孙黎黄祺林杨丽霞张天华...
    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机制历来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各省份政府五年规划的匹配数据,从微观企业资源配置视角考察产业政策影响企业规模分布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在中国微观企业普遍存在资本投入不足与劳动投入过度的背景下,产业政策的实施缓解了企业的资本投入不足,同时抑制了劳动投入过度.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和信贷支持三类产业政策都显著抑制了企业劳动要素投入过度的扭曲,但税收优惠并未缓解企业资本投入不足的扭曲.(2)产业政策的实施通过资源配置渠道总体上促进了企业的规模提升,其中对大企业规模提升作用更为显著.产业政策实施带来的竞争效应,会淘汰部分小企业,但这一效应居次要地位.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产业政策经济影响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产业政策资源配置企业规模分布

    企业ESG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效应研究

    俞中佟孟华
    8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如何释放ESG优势,促进合作伙伴协调发展?既有研究没有答案.本文利用2009-2022年沪深A股1 576家上市公司数据,从产业链企业关联视角,实证检验了上下游企业ESG表现对焦点企业ESG表现的溢出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产业链企业组合中企业ESG表现存在上下游溢出效应,且绿色创新关联度越大、产业链依赖度越强、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小的产业链企业组合,其产业链溢出效应越显著.进一步通过区分上游和下游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表现的产业链溢出方向发现:上游供应商主动绿色创新的产业链溢出效应大于被动绿色创新;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退步"产生的负向溢出效应远大于"进步"产生的正向溢出效应;下游客户选择灵活型企业战略风格能够释放出更强的产业链驱动力.本文的研究为探索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为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ESG表现产业链溢出效应绿色创新关联度产业链依赖度企业战略差异度

    网络基础设施能否驱动数据资产信息披露

    韩君赵甜甜尉昊
    10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数字化浪潮下,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价值日益体现,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网络基础设施是否影响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本文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实证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对于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的作用.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测度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以"宽带中国"政策为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的推广普及为数字经济发展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技术保障,打破"数据孤岛",加快了数据的互联互通,显著促进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就促进机制而言,网络基础设施能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由此产生的爆发式数据增长使得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成为可能;通过提高客户集中度和信息披露质量,为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提供有利环境,从而促进数据资产信息披露.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网络基础设施对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的驱动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化成效.以上研究结论不仅为目前关于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而且进一步完善了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的现有分析维度,更为政府部门推动"宽带中国"战略落地实施以及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网络基础设施"宽带中国"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双重机器学习

    科技金融政策对数实产业技术融合的影响研究

    刘和旺李蓓郑世林张双...
    126-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这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从微观层面检验科技金融政策对数实产业技术融合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科技金融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且该结论是稳健的.试点政策在大规模、成长期、成熟期和资本集聚型企业以及高端人才资源供给不足、数字经济政策供给水平较高和高信息化水平地区的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科技金融政策的实施能够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和数据等生产要素重新配置,激发地区创新创业活跃度,进而促进数实产业技术融合.研究结论对中国在建设金融强国过程中利用科技金融推进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乃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蕴.

    科技金融政策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双重差分法

    大数据税收征管与企业税负粘性——来自"金税三期"工程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杨永聪李齐笑
    14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2008-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税负粘性视角探讨了"金税三期"工程给企业带来的税负压力.实证研究发现,"金税三期"工程的实施显著加剧了企业的税负粘性,且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在影响机制上,"金税三期"工程主要通过抑制企业"捐赠避税"、提高信息透明度、抑制企业寻租活动等渠道加剧企业税负粘性.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金税三期"工程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加剧效应在数字基础设施较好、征税不确定程度较高、财政透明度较低和征税机关为地税局的企业组别中尤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金税三期"工程一方面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强化了企业"负重前行"的局面,削弱了减税降费的政策红利.上述研究结论从企业税负压力的角度为更全面理解大数据税收征管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持续推进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金税三期"工程税负粘性"捐赠避税"信息透明度寻租活动

    外部科技活动强度与企业创新产出

    金岳秦蒙
    17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研发外包和对外技术引进为代表的外部科技活动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检验其实际创新效果有利于深入了解和把握我国企业的结构性创新特征.对此,本文研究发现,企业外部科技活动强度能够显著提升创新产出水平,其中外部科技活动所具有的研发经费带动效应和人力资本改善效应是其关键内在机制.此外,政府创新政策在进一步支持引导企业外部科技活动、提升创新产出方面具有积极影响,而国外技术引进强度对于企业创新产出并无显著影响.相关研究结论为优化企业外部创新决策、加强我国相关创新政策针对性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外部科技活动研发外包技术引进创新产出

    政府创新目标激励企业创新了吗?——来自五年规划的经验证据

    钟夏洋王贤彬曹诞
    189-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国政府创新目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本文基于中国地级市政府五年规划的创新目标数据及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提出创新目标后,辖区企业的专利申请量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目标的微观创新促进效应通过提高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和外部投资资金等机制实现;创新目标提高了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但未提高企业的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创新目标的创新促进效应在大规模企业、非政治关联企业、高管具有较好教育背景的企业以及高新技术行业中更大.本文为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引领效应、进一步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政府规划创新目标风险投资专利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