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化工
现代化工

张立萍

月刊

0253-4320

mci@cheminfo.gov.cn

010-64444090

100029

北京安外小关街53号

现代化工/Journal Modern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化工技术信息性期刊,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公开发行,月刊。1980年创刊,坚持大化工、全方位的服务方向,以战略性、工业性和情报性为特色。重点报道国内外化工、石化、石油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兴边缘学科和高技术成就,读者对象为化工科研及设计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化工行业管理干部以及化工企业的厂长经理及营销人员。主要栏目有专论与评述、技术进展、科研与开发、化工行业设备、市场研究、环保与安全、海外纵横、知识介绍、 国内简讯、国外动态、专利集锦及服务窗等。并承办国内外广告业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低温SmMnOx催化剂高效脱硝及抗硫性能研究

    张靖段玉梅孟思彤何云刚...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新型共沉淀耦合溶剂热法制备SmMnO,催化剂,其在75℃超低温、100 μL/L SO2环境中的NOx转化率大于94%.探究了 75~275℃下不同O2、NO、NH3体积分数及空速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在75℃下具有100%NOx转化率.XRD、SEM和TG-DTG表征结果表明,SmMnOx催化剂芦苇花状结构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和极强的Sm2+和Mn4+电子转移能力,抑制了 SO2的吸附氧化,仅有微量硫铵盐沉积在花状尖端,表现出优异的超低温抗硫性能.

    NH3-SCR钐锰催化剂抗硫性脱硝活性超低温

    白芍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及其与总萜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杨颖彭效明居瑞军杨思敏...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比较白芍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考察了其与总萜质量分数之间的相关性.将白芍提取物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95%乙醇、65%乙醇和水6个不同极性部位,采用总还原力和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3个指标评估其抗氧化性,并用显色法测定各部位的总萜质量分数.最后用SPSS 19.0软件分析白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总萜质量分数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白芍95%乙醇提取部位的抗氧化性最强,其次是65%乙醇提取部位、正丁醇提取部位、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水提取部位、石油醚提取部位;此外,各部位总萜质量分数与抗氧化性强弱之间呈正相关,且与清除ABTS、DPPH自由基相关性达到显著.

    白芍提取物抗氧化极性部位总萜质量分数

    基于3D打印技术对甲烷干重整结构催化剂的优化研究

    张光才张津津宋健薛志伟...
    113-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立体光固化(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SLA)3D打印技术制备了直通道圆孔蜂窝、波纹通道方孔蜂窝与金字塔斜边框架拓扑3种不同结构的α-Al2O3支撑体.各项物理参数表明金字塔斜边框架拓扑结构的α-Al2O3支撑体以最小的质量(1.90 g)达到了最大的表面积(8 342 mm2),实现了催化剂的轻量化.通过浸渍法在3种支撑体表面负载硝酸镍并煅烧后得到NiAl2O4(镍铝尖晶石)结构催化剂.结果表明,在甲烷干重整反应(DRM)中,金字塔斜边框架拓扑NiAl2O4结构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在950℃时对CH4、CO2的转化率可达97.50%、99.07%.

    结构催化剂3D打印甲烷干重整镍铝尖晶石

    油茶果皮基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

    赵吉晓王雯焦志锋闫德勇...
    11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碳化和活化两步法将油茶果皮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并探究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活化过程中碳/碱质量比和温度对碳材料的结构有很大影响,当碳/碱质量比为1∶3、活化温度为700℃时制得的碳材料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2 453 m2/g)、最大孔容(1.08 cm3/g)以及丰富的边缘缺陷位点.这些特性增加了电极的活性位点,促进了离子传输,进而表现出优异的电容性能(电流密度为1 A/g时质量比电容为382.1 F/g)以及优良的循环稳定性.

    生物质碳材料油茶果皮超级电容器缺陷位点电化学性能

    锌系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合成聚戊二酸乙二醇酯的研究

    王雪健徐铁军郭立颖孙营晰...
    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了 4种锌系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剂,利用FT-IR、UV、TGA及SEM对其进行表征与测试.将4种杂多酸离子液体用于催化戊二酸二甲酯与碳酸乙烯酯反应合成聚戊二酸乙二醇酯,并利用FT-IR、TGA、DSC、CTM、GPC对聚戊二酸乙二醇酯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Bmim]6ZnW11TiO39(H2O)催化剂催化效果最佳,在220℃、4.5 h、戊二酸二甲酯与碳酸乙烯酯的投料摩尔比为1∶1.5、催化剂质量为总投料质量的0.8%的条件下,聚戊二酸乙二醇酯的预聚物收率达到59.27%,选择性达到63.59%.缩聚反应的温度为235℃时聚酯分子质量达到最高,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拉伸性能及可生物降解性能.

    杂多酸离子液体碳酸乙烯酯戊二酸二甲酯聚戊二酸乙二醇酯可生物降解聚酯

    IrSn双金属催化剂催化丙烷脱氢机理研究

    王明山马瑞周博解晓伟...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PtSn催化剂在丙烷脱氢(PDH)中结构不稳定导致的失活问题,通过原位转变法设计了一种表面富集SnOx的高效丙烷脱氢催化剂Ir@SnOx-S.结果表明,与浸渍法制备的IrSn-S相比,Ir@SnOx-S催化剂丙烷转化率增加52.8%,同时表现出97%的丙烯选择性,在连续的循环测试中保持了高度稳定的催化性能.通过XRD、XPS、TEM和原位红外等表征手段对2种催化剂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在Ir@SnOx-S催化剂表面生成了 SnOx富集层,该物种与Ir之间产生强烈的电子交互作用,诱导生成高活性的表面Irδ+物种,进而提升了丙烷活化的转化频率.

    丙烷脱氢双金属催化剂合成稳定性构效关系

    酶辅助法优化金缕梅多酚提取工艺及其美白功效评价的研究

    樊远红杨思敏李慧婷秦小桐...
    137-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金缕梅多酚提取工艺及美白功效,采用酶辅助法和响应面法优化金缕梅多酚提取工艺,并检测金缕梅多酚对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缕梅多酚提取最优工艺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2.5%、酶解温度为38℃、酶解时间为85 min、料液比为1∶21、乙醇体积分数为40%,该条件下金缕梅多酚提取率达到62.16 mg/g.金缕梅多酚具有良好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生成的功效,具备潜在的美白功效.

    金缕梅多酚酶辅助提取响应面分析美白

    FeCo/NCNT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

    熊子龙张正江晓雪李翠芹...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温热解法成功制备了掺氮碳纳米管包覆FeCo合金颗粒的催化剂FeCo/NCNTs-3∶1.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与分析,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为中空竹节状碳纳米管结构,利于O2输送、电解液扩散和电子传递;催化剂中FeCo合金的形成利于提高催化速率;催化剂中含有丰富的Fe/Co-N-C活性位点,利于促进催化反应;FeCo/NCNTs-3∶1对于氧还原反应(ORR)性能的半波电位为0.84 V;对于氧析出反应(OER),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对应的电位为1.652 V;以其为空气阴极的锌空气电池,开路电压为1.49 V,功率密度为 142.41 mW/cm2.

    氧还原反应氧析出反应掺氮碳纳米管双功能电催化剂锌空气电池

    全氟磺酸树脂和三乙烯基二胺盐的两性离子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晓莉郭晋婷苟瑞婷何振峰...
    150-15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子交换膜作为全钒液流电池(VRB)的核心组成,起到传输离子和阻隔钒离子渗透的作用.将全氟磺酸树脂(PFSA)和三乙烯基二胺(DABCO)盐离子化合物共混,对全氟磺酸树脂进行改性制备了两性离子共混膜.以DABCO-PFSA共混膜为研究基础,采用阴阳离子非共价相互作用的超分子交联方法制备的共混膜可以有效提高膜的综合性能.通过优化共混膜的二组分结构差异合成了聚阳离子PDABCO,并与PFSA共混,聚合物链间超分子交联赋予膜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降低了钒离子渗透,其中PDABCO-PFSA-7.5%膜的钒离子渗透率达到0.25×10-6 cm2/min.在VRB测试中,当电流密度为160 mA/cm2 时,PDABCO-PFSA-7.5%膜的库伦效率(CE)达到 88.43%.

    两性离子共混膜VRB钒离子渗透超分子交联网络

    类普鲁士物前驱体铜基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制备多碳产物的研究

    李晶正刘鑫宇姚琳薛渊...
    156-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合成的铜铁类普鲁士物为前驱体,通过热解、还原及脱铁法制备了纳米铜催化剂颗粒,系统研究了热解温度(250、400℃)对催化剂性质及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热解温度导致CuFe-250含有更多碳氮元素残留,并导致了不同的催化效果.与CuFe-250相比,CuFe-400拥有更高的乙烯和一氧化碳选择性,其中乙烯的法拉第效率峰值可达52%.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过程中,受催化剂影响的三相界面结构对产物的选择性具有关键的影响.

    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类普鲁士物铜基催化剂多碳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