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教育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教育管理
现代教育管理

刘国瑞

月刊

1674-5485

bianjibu2004@126.com

024-86591009

110034

沈阳市黄河北大街249号

现代教育管理/Journal 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编发稿件,引导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为教育行政管理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为教育管理理论创新提供平台,为教育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典型示范。 主要栏目有:决策咨询、热点研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教育政策、院校改革与发展、教育法制建设、教育督导与评估、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师资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职业教育、比较教育、大学生就业等。 主要读者对象: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教育管理理论研究者;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高等院校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欢迎订阅《现代教育管理》杂志,热切期待广大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赐稿。联系电话:024—86591009。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真实型领导如何影响教师知识共享——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实证分析

    毛亚庆张婉莹关迪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知识共享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形成互惠发展的合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学校公共知识的质量,最终惠及学生.如何促进教师的知识共享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出发,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对真实型领导如何影响教师知识共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校长真实型领导对教师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内部人身份感知和社会情感能力在校长真实型领导与教师知识共享之间发挥着单独中介作用;内部人身份感知和社会情感能力在校长真实型领导与教师知识共享之间发挥着链式中介作用;教师工作自主能够正向调节链式中介机制的后半段,即教师感知工作自主性越高,其社会情感能力对知识共享的正向预测作用越强烈.因此,需要从提高校长真实型领导水平,激发教师知识共享;培养内部人身份感,提升社会情感能力;构建增权赋能机制,重视教师工作自主等方面促进学校管理变革.

    真实型领导知识共享内部人身份感知社会情感能力工作自主

    百位高校书记校长的办学治校经验与启示

    郝清杰
    1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进程中,百位高校书记校长在办学治校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集中体现在:紧紧围绕国家需求确立科学的办学定位;探索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倡导自由探索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智库、科技成果转化、满足行业需求等社会服务职能;自觉担当高校文化创新的新职能;积极发挥高校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办学治校经验,对新时代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启示.

    高等教育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新质生产力赋能教育治理的行动逻辑与路径探究

    汪大海莫雪杨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内生动力.新质生产力作为全新质态的生产力,以创新生产力、技术生产力、要素生产力为三大核心,驱使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向新质转型,进而为教育治理蓄力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加速教育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及重塑教育治理的体系架构,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在教育治理中的潜能,需进一步优化教育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教育数据共享机制,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对关键领域的集聚,推动我国教育治理朝着更加科学、高效、智能的方向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质生产力教育治理治理创新高质量发展行动逻辑

    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等教育空间治理的目标形态、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

    张东亚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空间是高等教育理念与活动的空间要素集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行动要求完善高等教育空间治理.贯彻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理念,需要构筑配套新质生产力的高等教育空间关系,建立正义的、协调的和异质的高等教育空间形态.对照高等教育空间的目标形态,当前高等教育空间治理面临战略模糊的目标游离、执行受阻的策略失灵和主体失范的失序流动等实践困境.完善高等教育空间治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高等教育空间治理应当坚持区域协调与重点发展的战略一体化,推进空间生产和补偿分配的策略相结合,协同保障合理而有序的高等教育空间流动.

    新质生产力高等教育空间治理合理流动目标形态

    教师减负中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困局与突围路径

    张家军王嘉龄
    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教师减负是党和国家基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综合考量下的重要举措.然而,教师减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主体的利益.以行政部门为代表的权威利益相关者、以教师和中小学校为代表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以学生家长与学生为代表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共同构成了教师减负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权威利益相关者与核心利益相关者合作博弈的异化、主要利益相关者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负和博弈、权威利益相关者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非合作博弈造成了教师减负复杂的博弈困局.究其根本,各利益相关者共识不清、权责模糊与利己决策是造成教师减负博弈困局的根源.为真正减轻教师负担,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建议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以营造良好的减负生态环境,明晰各主体的权责关系以形成各利益主体的共治格局,重视整体利益提升以缓解多元主体的利益冲突.

    中小学教师教师减负利益相关者博弈困局负担治理

    学术资本主义思潮下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理性审思

    郝广龙黄培森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学术资本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大学教师正面临"立德树人者"与"知识雇佣者"、"求真型学者"与"求利型学者"、"服务社会者"与"资本追逐者"、"引领文化者"与"迎合文化者"的学术职业冲突,导致大学教师"立德树人者"形象的式微、"知识创生者"旨趣的偏失、"学术创业者"动机的异化和"价值引领者"取向的偏离.厘定学术与资本的边界,消解学术职业危机,大学教师应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恪守学术为本的职业根基,谨守学术创业的发展航向,坚守文化学人的责任担当,优化学术职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学术资本主义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学术创业制度环境

    学生发展增值评价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郝琦蕾梁金淼李广海
    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值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方式,属于过程性评价范畴.国外学生增值评价研究主要集中于增值评价模型的研究,多出现在学校效能评价和教师效能评价的研究之中,主要采用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的改变来评估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同的增值评价模型形式各异、内容多样,在构建有效增值评价模型测量学生的"增值"时,需要考虑增值评价模型的不同功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构建.我国学生增值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增值评价的构成要素、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及模型运用等方面.增值评价的理念从"注重学生成绩的唯一性"到"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其目标"重过程";其内容从"重成绩"到"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了学生增值评价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总体来看,国内增值评价模型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且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等的不断发展,相关模型的研究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增值评价模型的研究重心在于增值评价的实施,探讨科学反映学生"增值"的模型或技术方法,旨在精确地描述学生的增值状况.未来学生发展增值评价研究,需加强增值评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提升评价实施的有效性;加强增值评价模型优化的研究,提高评价手段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加强学生发展增值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发展增值评价研究回顾研究反思研究展望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基于评价使用理论视角

    程龙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是新时代高考招生改革的关键举措.然而,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面临着来自综合素质评价自身、评价者、使用者和社会组织背景因素的制约,使其陷入困境.借鉴国外教育评价使用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发现,困境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如何使用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对高校参与综合素质评价使用过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和对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使用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缺乏全面分析.为了深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实质性进程,需要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技术和评价结果使用的培训,促进校长、教师和学生等评价者深度参与评价,明确高校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使用者身份,营造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的社会组织背景条件.

    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招生录取评价使用理论过程使用结果使用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政策的演进、特征与展望——基于30份政策文本的分析

    高明丁洪宾杨红霞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梳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政策的演进,对优化和调整职业教育现代化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等软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相关政策文本,并构建政策文本的语义网络发现:政策主体由党中央和国务院向部委迁移,政策数量趋于持续和稳定,政策样本形成了由"教育""职业""发展""学校""建设""改革"等词构成的核心层.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政策可划分为基础、能力、内涵和制度建设四个阶段,政策特征从追求规模扩张、服务经济主战场、政府主导、刚性工具为主,转向高质量发展、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兼顾、政府统筹多元参与、刚柔并济的阶段.为高质量地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全方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应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完善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制度体系,落实相关主体的权利和责任.

    职业教育现代化教育政策政策演进政策特征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耗散逻辑与增效路径

    徐小容孙敏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是重构职业教育系统、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的重要契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职业教育系统创新变革,使职业教育摆脱转型前的无序状态,建立职业教育系统有序的耗散结构,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可能遭遇过度转型的冒进风险或被动转型的保守困境.因此,需要从更新价值理念、把准转型方向、驱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生态适应、完善政策制度提供动力支撑等方面,深入探索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增效路径.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耗散结构理论数字技术职业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