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教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教育科学
现代教育科学

刘黎莉

双月刊

1005-5843

lyyang0213@sina.com

0431-85383926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湖波路65号

现代教育科学/Journal Modern Education Science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立足吉林、面向全国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学术期刊。本刊发表了大量价值颇高的学术理论文章和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研究文章,已成为吉林教育科学研究的窗口和主要阵地,并辐身全国,为繁荣高等科学研究,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习的概念意涵演进与辨析

    张婉莹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关注的核心概念.在近一个世纪的研究过程中,学界始终无法对"什么是学习"做出统一的回答.从学习的"概念"与"过程"两个方面出发,对学习的意涵进行深入探究,有可能得到对"学习"概念的合理理解."学习"概念的提出应基于4 个原则:第一,有机体的生物基础是学习的起点;第二,学习是有机体的变化;第三,"互动"是学习的机制;第四,学习是过程而非结果.在此基础上,将学习视为一种复杂而动态的生命过程,涵盖了个体与其生物基础之间、个体内部、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多层次互动.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学习的全面性,更注重揭示学习如何塑造和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为未来学习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和多维度的框架.

    学习概念学习过程多层次互动生命过程

    何谓高等教育——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探析

    姜倩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纳德·巴尼特是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人物,他立足教育、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批判性地探索和分析高等教育.巴尼特从概念考古学视角探讨古希腊、欧洲中世纪等各个历史阶段,以及同时代著名教育家的高等教育理念,认为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促进学生个体的心智发展,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面对高等教育在认识论和社会学公理基础上的双重削弱,基于对高等教育文化、理性、研究和学术自由4个关键概念的探讨,巴尼特提出重建自由高等教育的策略,明确高等教育过程需要满足的标准;面对世界的"超复杂性""不确定性",提出"生态大学"理念.巴尼特关于高等教育的阐述奠定了当代高等教育哲学的理论根基,对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以及高等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哲学自由高等教育自由与解放批判性生态大学

    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要素、建设理念与路径选择

    黄彬
    15-1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和显著标识.从大学建设与改革的整体运行逻辑上看,大学治理能力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顶层设计能力、资源调配能力、行动执行能力、政策驾驭能力等关键支撑性要素.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遵循"人本""系统""精细"等基本理念和底层逻辑,着力提升治本能力、治标能力、精细化治理能力和共同体价值整合能力.

    大学治理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性要素基本理念底层逻辑

    人工智能的教育意蕴——基于跨学科分析的视角

    郑延福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在当今作为一门显学,理论上自成一体,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从跨学科的宏观视角分析,人工智能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或将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又一重要基础.人工智能学科知识体系比较宽厚,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还可为相关学科内容的设计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基于人工智能的现代教育技术,整体上为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不可低估产生的负面影响,应根据实际需求适当选用.

    人工智能跨学科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科技术革新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

    李苏婷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能够在多元复杂的社会形势中,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注入强心针,强化培育的系统思维,厚植培育的历史视野,从而提升培育的有效性.因此,要将伟大建党精神通过思政课课堂、红色资源和以人为中心的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纳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当中,发挥其对价值观培育的引领功能.

    伟大建党精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培育价值引领

    校园话剧中的隐性育人功能与实施路径研究

    唐忠宝王志康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话剧以双向教育、实践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方式契合青年的成长规律,并因其主体广泛性、过程现实性和系统完整性的特点使朋辈教育、氛围营造和寓教于乐更好地贯通隐性教育的过程.其引领学生主体对自身道德品行、人文素质、艺术审美、实践品格和创新精神进行自我培育、自我发展,对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赋能提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园话剧隐性教育高校育人双向教育艺术育人

    论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探索

    侯玉童刘树宏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重要课题.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内涵重点在"大中小学"和"一体化建设",其实质是对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系统构建.深刻理解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内涵和实质,遵循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相统一,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等原则,从打造教育共同体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各学段既有序衔接又螺旋上升的课程和教材体系、打造各要素同向同行的横向教育格局、牢牢占领网络阵地等方面着手,打造虚实相融的教育模式.

    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教育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横向教育格局

    再论思政课为什么讲道理及如何讲道理

    许祥云王佳佳周乐强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本质属性、育人目标和创新要求决定了"讲道理"的必然性、主要内容以及方式方法.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既要讲好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宏观道理,又要讲好有关个人成长成才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微观道理.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道理讲深、融合时代背景和"四史"教育把道理讲透、联系生活实际把道理讲活,真正做到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思政课课程育人讲道理内容与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进路

    耿中华
    54-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信念和民族精神,也蕴含着坚实的文化自信底蕴.为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进路是十分必要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然而,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些高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并未充分重视,一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存有偏见.树立传统文化自信、完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拓展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文化传承

    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生态的内涵、生成与优化研究

    管笑笑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生态,是贯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并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各媒介之间、媒介与思想政治教育内部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与思想政治教育外部环境之间形成的有机联系和相互关系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化转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的深入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的平衡运行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生态的生成;而媒介技术的进步、媒介融合政策的出台以及受众复合化、交互化的媒介需求,则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生态生成的现实驱动力.新媒体视阈下,以"道"御"术",引领好媒介生态的发展方向;以"主"带"次",掌握好媒介生态的话语权力;以"多"辅"一",凝聚好媒介生态发展合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生态深入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生态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