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信息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信息科技
广东省电子学会
现代信息科技

广东省电子学会

半月刊

2096-4706

xdxxkj@xdxxkj.cn

020-31233573

5104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718号

现代信息科技/Journal Modern Informationn Technology
查看更多>> 《现代信息科技》杂志是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省电子学会主办的大型优秀科技期刊。本刊始终坚持学术第一的标准和科学、创新、前瞻、实用的原则,主要刊载电子信息科技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涉及工控技术、新型电子器件、军事电子、计算机软、硬件设计与应用、网络与通信工程、仿真与测试技术、传感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子应用技术、微电子技术、智能制造、物联网、互联网技术等领域。致力于促进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换,提高该领域研究水平和科技装备水平,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集总参数法的EHA柱塞泵热特性分析

    苏颖杰李硕夏立群朱明君...
    149-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EHA(电静液作动器)工况多样、发热严重、散热环境复杂进而难以进行系统温度特性管理的问题,提出了对于其主要元件柱塞泵的热网络模型。分析了EHA柱塞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其组件特性设立网络节点,利用集总参数法建立热平衡方程。使用MATLAB在多种工况下对模型进行求解,能够得到各个组件的温度曲线,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热网络模型能够完成EHA柱塞泵的热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和快速地对系统温度进行预测,并在系统的设计初期针对热特性设计提供依据。

    EHA(电静液作动器)柱塞泵集总参数法热分析

    基于COPSO-GRNN的土壤重金属含量预测模型

    曹文琪
    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重金属含量预测是土壤污染治理的重要一环,为提高预测准确性,文章提出一种基于COPSO-GRNN的土壤重金属含量预测模型。该模型针对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平滑因子难以确定的问题,使用余弦优化粒子群算法(COPSO)对其进行优化,优化过程中除了为种群个体增加小种群比较策略之外还采用了余弦加速系数来扩大搜索范围并避免陷入局部最优,之后引入适应准则来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对该模型与几种常见的土壤重金属含量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

    土壤重金属含量预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余弦优化粒子群算法参数优化

    面向跨平台可复用组件的交叉编译工具设计与实现

    陈鼎才尹俊许鹏
    158-162,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软件三化(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发展,军用领域软件跨平台可复用已成为一种趋势。针对这一趋势,文章设计并实现一种面向跨平台可复用组件的一体化交叉编译工具。首先介绍了基于组件框架的组件跨平台技术,其次从工具链管理、项目向导、并行构建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交叉编译工具的设计,最后通过实现的编译工具同时编译出龙芯锐华、DSP锐华和ARM麒麟等多个目标平台的组件目标文件。实验结果表明,该交叉编译工具可支持组件的跨平台复用,提升了软件的复用性和可移植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跨平台可复用组件交叉编译并行构建

    立创EDA在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程亮亮金庆学江胜利赵晓虎...
    16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线路CAD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基于以成果为导向的OBE教学理念,引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简单易用的立创EDA软件,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这一软件,学生得以完成从电路仿真到元件选型,再到原理图和PCB绘制,以及最终PCB打样的完整流程。立创EDA软件还在学科竞赛、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获得了较好的应用,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流程,为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电子线路CAD实践课程PCB立创EDA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评价体系构建及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电工电子学课程为例

    王新占滕晓云刘啸宇
    168-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教育认证基于社会和行业需求,强调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制定毕业要求,对于优化我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专业的行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为目标,阐述了电工电子学的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构建了面向新能源人才培养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以三个学年的教学结果为例,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提出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项目式教学和持续调整评价标准等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工程教育认证电工电子学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基于Python和S-T的课堂教学分析——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为例

    王瑰霞刘兴红张苏薇李逸雪...
    173-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普及,如何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研究和分析,让其进一步完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文章选取高中信息技术两门相同理论课和两门相同实操课进行"同课异构"分析,通过反复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并运用Python和S-T分析法分析其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理论性课程和操作类课程分别给出相关改进建议,为信息技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自我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信息化教育课堂的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S-T分析法Python课堂教学分析

    Tiva C系列微控制器PWM外设教学实验设计

    赵兰迎张静苏渤力
    179-18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学生对TI公司Tiva C系列微控制器PWM外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占空比调节控制为重点目标,在介绍PWM产生机制及相关库函数后,使用参数控制、按键控制、外部因素控制实现占空比调节,通过示波器、LED、电机等观察不同占空比条件下的波形输出及实际效应。通过实验设计与演示,使学生掌握了该系列微控制器PWM产生过程、调制方法及其实际场景应用,提高学生对嵌入式系统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TivaC系列微控制器PWM外设占空比调节嵌入式

    电子测量技术实验教学案例设计

    沙晶晶夏玉果
    18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测量技术是一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程实验内容的设计至关重要。文章给出了实验总体设计思路,并详细介绍了各个实验的设计目的和内容。这些实验涵盖了通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和虚拟仪器测量中数据采集、传递、处理、存储、显示全流程要素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可操作性强,富有启发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验证,这些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为电子测量技术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借鉴。

    电子测量仪器虚拟仪器数据采集LabVIEW

    基于课程思政背景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探索——以Java SSM框架技术课程为例

    李伟
    190-193,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院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处于初始阶段,课程建设和实施的过程尚需完善,文章以Java SSM框架技术课程为例,结合课程思政和专创融合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建立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创新创业融合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果。

    课程思政专创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模式

    虚拟仿真在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段中山路浩源秦冰曾晨浩...
    194-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核与辐射应急监测存在的辐射环境风险大、监测仪器成本高及综合训练实施难等问题,为此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了一套核与辐射应急监测虚拟仿真训练系统。该系统按照核与辐射监测仪器模拟操作与训练、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技能模拟训练和核与辐射应急监测综合模拟训练三个层次开展学习与训练。将传统理论教学内容、实验仪器实操演示融合到虚拟仿真教学场地中,制定了理论融入、虚实结合的教学训练规程与方案,实现了传统理论学习、实验仪器操作与虚拟仿真训练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战化教学模式。

    核与辐射辐射监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