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l@126.com

0537-4453307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语言学专家一线语文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展示名家新秀的语言研究成果,提供纯理论的语言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东方言中表示地貌特征和地名通名的几个字

    徐复岭王永超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山东等地方言中,"埠""垓""湖""泊"等字,除了其本义或常用义之外,还可以表示不同的地理地貌特征,并用于地名通名.在鲁东、鲁南方言中,"埠"字主要表示高岗或土丘,并用于当地的村镇名.在鲁西南、鲁西方言中,"垓"可以表示村寨堤围或寨墙,并广泛用于村寨名.在鲁南和鲁东南地区,"湖"可以用来表示平原、田野或田地,亦用于地名.在胶东地区方言中,"泊"同样表示平原、田地的意思,也用于当地的村镇名.在这类常见字中,表示地貌特征、用于地名通名的意义及用法,是大中型语文辞书编写工作中的一个盲点,应引起足够重视.

    山东方言地名通名用字"埠""垓""湖""泊"

    粤北土话日内时间表达及其来源

    黄希悦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粤北土话韶州片和连州片13个方言点中,日内时间词核心构词语素"早""朝""昼""晏""夜""晡"呈现出显著的分布差异.根据这些核心构词语素的分布,可以将粤北土话时间词分为两种类型:主要分布在韶州片的昼夜系和主要分布在连州片的晏晡系.从汉语历代文献和现代方言的情况来看,构词语素"朝""昼""晏""晡"均是古语词,并且是典型的南方方言语素.而特征构词方式"早/夜+经验性事件"和"方位义成分+方位义成分"在现代方言中比较罕见,应该是粤北土话的自主创新.从粤北土话日内时间表达与其他方言的比较来看,粤北土话可能与客家话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历史关系.

    粤北土话时间词时间表达系统韶州片连州片客家话

    招远方言"VVP"式正反问句类型研究

    王素平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山东方言正反问句"VP-neg-VP"中,存在一个变体,即招远方言的"VVP"式正反问句.它主要表示未然的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VP不VP".在回答时,肯定式使用"VP",否定式一般用"不VP"."VVP"式正反问句属于"V-neg-VP"紧缩形式中的融合式,它是把否定词"不"的声调合并到前一个音节"V"的声调上形成的,而不是采用动词重叠形式来表示正反问.同时,招远等地还存在着"V-neg-VP"式,尤其在新派方言里常见."V-neg-VP"代表了招远方言乃至山东方言正反问句的发展趋势.

    正反问句招远方言"VVP"类型分析推演过程

    《尔雅·释训》训诂重言词之成就

    张雨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尔雅·释训》篇对以往的重言词进行了系统的收集、训释,这在汉语词汇学术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尔雅》在训诂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成就首先表现在注重结构类型的多样化,将各种类型的重言词收录其中.其次,按照"一个意义"的标准,对重言词进行构组,多数情况下是两两成组.再次,在训释时采用集合训诂形式,大多遵循以单音词训重言词的基本原则.以上因素构成了《尔雅·释训》对于重言词整理与训释的完整体系,并为后世学者提供了重言词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尔雅·释训》重言词结构类型构组训诂形式

    《倭名类聚抄》征引《尔雅》旧注探析

    任开迪窦秀艳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倭名类聚抄》是日本较早的类书,它援引《尔雅》及旧注共222例,征引量位于中日古籍的第三位.其中,明确标明征引李巡《尔雅注》2例、孙炎《尔雅注》6例、沈旋《尔雅集注》37例.通过与清人辑佚成果、《尔雅》传世版本的对勘与比较,不难看出,这些引文既能够丰富雅学研究材料、补充清人辑佚缺失,还可以归纳出域外学者征引《尔雅》的方式与特点.希望通过这一个案的探讨,不仅为《尔雅》研究开辟新的视角和路径,也为《尔雅》传本异文"当代化"问题提供借鉴与思考.

    《倭名类聚抄》《尔雅》《尔雅注》《尔雅集注》

    四种日本古写经《玄应音义》卷六引《尔雅》考释

    侯立睿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古写经四种是指石山寺本、七寺本、金刚寺本、西方寺本《玄应音义》.以这四种古写经卷六所引《尔雅》为研究对象,参照宋监本《尔雅》,结合汉魏六朝隋唐时期的文字特点,从内容和文字两方面来考探异文.这四种写本反映了《尔雅》在唐代及唐前时代的文字特点,绝大多数为俗写文字;四种写本的文字内容、具体字形存在一定差异,说明这四个写本并非源自同一个母本;它们与宋监本《尔雅》在内容、文字方面多有不同.它们彼此之间既具有日本写本的共性,也体现出各自的独特个性.

    日本古写本《玄应音义》《尔雅》引考

    虎溪山汉简"梯""柂"释义及其相关问题

    孙梦钰李明晓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湖南沅陵虎溪山汉简1号汉墓出土的竹简中,涉及到《食方》内容,其中,亦不乏各种量词的使用.简11"黍一梯""枣膏一柂"中的"梯""柂",均用为器物量词,它们的释义以及文字隶定,对于理解句意至关重要."梯"可能与出土的节状木器有关,为分层的、卷筒状的、类似于竹桶形的盛装粮食的器具."柂"即为"匜",应隶定作"柁",亦是用于盛装食物的器具,在同墓中曾出土了一些品相精良的漆匜.药食同源,黍米与枣膏配伍,既反映出墓主人生前的饮食喜好,亦体现了时人的养生观念.

    虎溪山汉简《食方》"梯""柂"量词释义

    《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条目商榷

    张泰林帅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目前最大规模的汉语类工具书,《汉语大词典》以其独特的"语文性""历史性"而备受世人关注,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不过,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它还存在着例证晚出、释义不精、词条漏收、义项漏释、例证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词典的有效使用,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不仅有助于《汉语大词典》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一般工具书的编纂也具有指导意义.

    《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条目商榷

    "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的或然弱性推断

    欧阳志风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既然p的话,那么q"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复句句式,属于"推断+假设"的异类组配."既然"句与"的话"句都属于因果类复句,两者都具有推断性的语义,它们的语义共性推动了接口的产生.同时,说话人的特定表达需要,也对两类复句的异类组配起到了促成作用.在语义接口和语用优先原则的作用下,这两类复句进行了概念整合,重新组配成或然弱性推断句式"既然p的话,那么q".用以阐释该句式义的或然弱性推断,是汉语复句的固有特征,具有承继性和能产性.此外,假设后置标记进入其他复句前分句末尾,这也意味着同一层次的前后分句之间可能会具有三视点.

    "既然p的话,那么q""既然""的话"复句异类组配或然弱性推断

    基于CiteSpace的地名研究可视化分析

    张琳杜丽荣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990-2022年中国知网所刊发的地名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其中,期刊文献有 10311 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文献有 595 篇.在相关调查数据统计的基础上,绘制出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等可视化图谱以及战略坐标图,剖析其关注度和新颖度.同时,结合地名研究著作、科研立项等状况,对地名的研究现状予以综合分析,并对今后地名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地名研究CiteSpace中国知网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