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医药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医药卫生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现代医药卫生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姜瑜

半月刊

1009-5519

xdyyws@vip.126.com

023-63853583;63621701

400015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48号

现代医药卫生/Journal Modern Medicine & Health
查看更多>>本刊是是经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社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半月刊)。本刊知识涉及面广,临床实用性强,适用于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及医药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抑制2型糖尿病成骨细胞铁死亡的潜在机制

    何文李宁许智杰杨茂伟...
    1081-1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角度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抑制成骨细胞铁死亡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检索获得中药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与OMIM数据库查询获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疾病靶点。借助STRING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图,进行拓扑分析,筛选网络中重要靶点。将潜在治疗靶点导入DAVID在线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模拟以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共获得223个潜在治疗靶点。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关键活性物质为木犀草素、20(R)-人参皂苷Rh2、山柰酚、黄芩素、β-谷甾醇等,关键靶点为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等。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主要包括脂多糖的反应、对缺氧的反应、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调控HIF-1A、TNF、IL-17、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7-O-甲基异微凸剑叶莎醇、黄芩素、山柰酚、槲皮素与HIF-1A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发现恒古骨伤愈合剂可能通过多靶点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可能通过HIF-1A信号通路减少氧化应激,抑制成骨细胞铁死亡,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恒古骨伤愈合剂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网络药理学铁死亡氧化应激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李慧成静何意邱丽...
    1088-1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急诊科入院并最终确诊为NSTEMI患者14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是否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其分为MACE组(49例)和非MACE组(9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LR、MHR与NSTEMI患者出现MACE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MHR预测NSTEMI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入院时Killip分级>Ⅱ级比例、白细胞计数、肌酐、NLR、B型钠尿肽前体、高敏肌钙蛋白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LR 是 NSTEMI 患者发生 MACE 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1,95%CI 1。048~1。517,P<0。05);ROC曲线显示,NLR预测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灵敏度为83。7%,特异度为66。3%,最佳截断值为3。12(95%CI 0。72~0。87,P<0。001)。结论 NLR是N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该研究暂未发现MHR与NSTEMI患者出现MACE具有相关性。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不良心血管事件

    2018-2022年重庆市39个区县疾控中心科研情况分析

    黄强徐思垚李小燕毛菊...
    1093-1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庆市39个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的人才和科研情况,为培养科研人才队伍、提升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2年重庆市39个区县疾控中心人员基本情况、论文发表情况、在研课题、科研管理制度及伦理建设情况等数据,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2年重庆市区县疾控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从1 821人升至2 602人,涨幅为42。89%,本科占比从64。03%增至68。49%,硕士研究生从6。81%增至12。53%,专科及以下从29。10%减至18。79%(x2=111。022,P<0。001)。中文论文888篇,核心期刊占比23。76%,英文论文共14篇,SCI占85。71%,年人均发表论文0。09篇。作为牵头单位立项的省部级课题共14项,其中2020年占10项,厅局级课题共172项,年均34。4项。仅10个区县疾控中心设立较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其中开展伦理审查项 目的区县疾控中心只有7个。结论 重庆市区县疾控中心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所占比例增加,年论文发表量有所增长,但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高,自主立项课题少。疾控发展需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营造科研氛围、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

    科研发展疾控中心人才培养重庆

    康复新治疗牙周炎的机制研究

    汤雁利龚斌沈涛李启艳...
    1098-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康复新对牙周组织相关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康复新在细胞炎症反应模型中的抗炎作用,从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和抗炎2个方面探讨康复新治疗牙周炎的相关机制。方法 (1)采用淋巴细胞增殖检测法(MTS法)检测不同浓度康复新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人牙龈上皮细胞(hGECs)、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和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活性的影响;(2)通过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细胞炎症模型,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康复新对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一氧化氮合酶(N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0。100 0、0。050 0、0。025 0、0。012 5 mg/mL的康复新组在24 h和48 h时间点均可刺激hP-DLFs、THP-1和MC3T3-E1增殖(P<0。01),且促增殖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2)在炎症细胞模型中,与对照组比较,0。050 0 mg/mL和0。012 5 mg/mL的康复新组IL-1β和IL-10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OS和MMP-13 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hPDLFs、hGECs、THP-1和 MC3T3-E1增殖;康复新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其抗炎机制可能是降低NOS和MMP-13 mRNA表达水平。康复新可能是通过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和抗感染治疗牙周炎。

    康复新细胞增殖抗炎细胞炎症模型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估营养不良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反应和生存的影响

    黄秀云林慧焦永娟
    1105-1108,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患者首次化疗前营养状态对化疗耐受性、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36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全球营养领导层倡议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GLIM)评估首次化疗前营养状态,根据是否出现营养不良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组(116例)和营养良好组(220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均衡组间混杂因素,评估晚期胃癌患者营养不良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 336例胃癌患者中,116例(34。5%)出现营养不良。匹配前,两组患者的年龄、肿瘤长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1∶1最邻近匹配法成功匹配103对,匹配后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均衡,营养不良组的消化道反应、神经病变、疲乏程度均高于营养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的化疗耐受性、疗效和生存时间均低于营养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情况,并降低化疗耐受性和减少生存时间。

    胃癌营养不良化疗耐受性生存时间

    基于生物信息分析的结直肠癌表达和预后的关键基因筛选

    陈晓玲杨娟吕敏敏贾亦真...
    1109-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识别结直肠癌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探索结直肠癌的关键通路和基因。方法 选取来自基因表达综合数据集的基因表达谱GSE211496、GSE6988和GSE29900数据集,使用GEO2R分析工具进行分析并下载相关数据,通过在线数据库miRDB和TargetScan对GSE29900数据集的差异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然后使用韦恩图取3个数据库的DEGs交集,使用DAVID数据库工具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接着使用PPI进行网络构建并由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使用TCGA数据库验证Hub基因表达,使用pROC包对与TCGA数据库表达一致的Hub基因进行ROC曲线分析,最后,利用Kaplan-Meier绘图仪在线工具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筛选出GSE211496数据集2 570个DEGs(p。adj<0。01且|log2FC|≥1),GSE6988 数据集 406 个 DEGs(p。adj<0。01 且 |log2FC|≥1)和 GSE29900 数据集 99 个差异表达miRNA(p。adj<0。01且|log2FC|≥1),预测出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14 938个,将靶基因与DEGs重叠共获得30个目标基因。KEGG通路结果显示,目标基因主要富集于血管平滑肌收缩和矿物吸收通路。通过连接度从PPI网络中筛选出前10个Hub基因;Hub基因经TCGA数据库验证,发现MYL9、ACTG2、AGT和PDGFRA与GSE211496数据集表达一致。分析这4个Hub基因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情况发现,基因AGT(AUC=0。901,95%CI 0。868~0。933)与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呈正相关,基因 MYL9(AUC=0。820,95%CI 0。757~0。884)、ACTG2(AUC=0。855,95%CI 0。802~0。908)和 PDGFRA(AUC=0。815,95%CI 0。772~0。858)与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呈负相关。基因MYL9、ACTG2和PDGFRA对结直肠癌诊断均有一定准确性,基因AGT对结直肠癌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PDGFRA、ACTG2和 MYL9低表达均显示患者预后较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并鉴定出4个基因是结直肠癌中的枢纽基因,这些基因包括PDGFRA、ACTG2、MYL9和AGT,这将为结直肠癌研究提供一些新方向。

    结直肠癌生物信息学差异表达基因ROC曲线分析生存分析

    超早期饮食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在腹腔镜大肠癌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吴锡平劳景茂邓伟韦小波...
    1118-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早期饮食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镇痛在腹腔镜大肠癌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胃肠外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术的大肠癌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在术后接受超早期饮食联合0。375%罗哌卡因20 mL超声引导下TAP阻滞镇痛及康复治疗,对照组常规术后使用曲马朵止痛。对比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结果 试验组术后2、4、12、24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排气、初次饮水、初次饮食、下床活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饮食联合罗哌卡因TAP阻滞镇痛可显著缓解腹腔镜大肠癌患者术后疼痛,缩短肠胃恢复时间,促进其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治疗费用,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肠癌超早期饮食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腹腔镜康复

    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实施时长对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效果影响的研究

    玛荷芭·玉素甫江林丽
    1122-1125,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实施时长对中转剖宫产时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产房内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中转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分娩镇痛的实施时长8 h为分界值,<8 h为短时组,>8 h为长时组,中转剖宫产时均通过分娩镇痛时置入的硬膜外导管给药,常规首先给予1。5%的利多卡因3 mL为试验剂量,起效后,给予1%利多卡因+0。75%罗哌卡因混合液10~15 mL进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硬膜外麻醉效果和失败率。结果 共纳入56例产妇,其中短时组26例,长时组30例,长时组5例硬膜外麻醉失败,失败率明显高于短时组(16。7%vs。0,P<0。05),短时组麻醉成功产妇分娩镇痛药液剂量明显少于长时组[(45。22±5。35)mL vs。(80。15±10。5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剖宫产中的局部麻醉药用药总量[(15。18±2。52)mL vs。(14。38±1。05)mL]、给予用药剂量至切皮时间[(22。05±8。42)min vs。(23。45±6。87)min]、手术时间[(88。75±21。72)min vs。(85。10±13。22)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产妇和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长时组麻醉后感觉阻滞平面[T9(T4,T10)vs。T6(T4,T7)]和运动阻滞分级[1(0,1)级vs。2(1,3)级]均低于短时组(P<0。05);长时组在切皮后分离肌肉时的不适主诉(24。0%vs。11。5%)和子宫缝合完毕探查腹腔时的不适主诉(84。0%vs。61。5%)均高于短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在产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而言,分娩镇痛实施时间越长,在后续的中转剖宫产过程中不仅会降低术中硬膜外的麻醉效果,还增加了麻醉失败的风险,增加再次穿刺的概率。

    硬膜外分娩镇痛实施时长剖宫产硬膜外麻醉

    中医特色护理联合耳穴压豆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效果分析

    曾琳瑶刘彩云王鹏远杨士杰...
    1126-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特色护理联合耳穴压豆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平顶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9例(59。76%),女33例(40。24%),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耳穴压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睡眠质量及不良情绪。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12%vs。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3。21±1。03)分vs。(7。41±1。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简版(DASS-21)各维度分数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特色护理联合耳穴压豆干预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

    中医特色护理耳穴压豆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睡眠质量

    不同责任半规管BPPV与主诉症状关系分析

    张雪晴邓巧媚刘瑶温超...
    1130-113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确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位置性眩晕主诉特征,以及主诉症状与BPPV责任半规管定位诊断的相关性。方法 对2022年2-3月因位置性眩晕就诊于该院患者100例完成详细病史问卷调查,以视频眼震图位置试验进行BPPV客观定位诊断,分析确定诊断BPPV与病史主诉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中以坐起-躺下、左右翻身为眩晕主要主诉者分别为39、56例,两者分辨不清5例;位置试验阳性75例,其中BPPV确定诊断63例,其他前庭周围性眩晕12例。分析63例确定诊断BPPV患者的主诉症状,以坐起-躺下眩晕确诊垂直、水平半规管BPP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7%和94。4%、5。6%和29。3%,以左右翻身眩晕确诊水平、垂直半规管BPP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和70。7%、29。3%和5。6%。进一步分析63例BPPV患者其位置性眩晕的首发体位,以坐起-躺下者确诊垂直、水平半规管BPP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6。9%和55。6%、44。4%和23。1%,左右翻身者确诊水平、垂直半规管BPPV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55。6%和76。9%、23。1%和44。4%。对30例可明确表述眩晕诱发较重体位侧别的BPPV患者进行分析,右侧位为较重侧13例,左侧位为较重侧17例,余33例对诱发眩晕的左右侧分别描述不清。结论 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主诉症状中,"坐起-躺下"和"左右翻身"性眩晕主诉分别对垂直、水平半规管BPPV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符合Ewald's定律;而首发体位及症状较重的体位侧别,对BPPV责任半规管侧别定位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不高。位置性眩晕患者主诉症状对BPPV快速筛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确定定位诊断要依靠位置试验。

    责任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诉症状位置试验眩晕耳石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