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白盛菊

旬刊

1008-8849

xdjh126@126.com

0311-87738668;13315965390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城路35号万信花园D区8号楼1单元201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中医证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外周血巨噬细胞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张雅丽袁星星高佳炜杨柳欣...
    1315-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医证型与外周血巨噬细胞M1 和M2 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 年12 月—2022 年12 月在黑龙江省中医医院肝胆脾胃二科门诊就诊并临床诊断为NAFLD的患者140 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湿浊内停组27 例、肝郁脾虚组40 例、湿热蕴结组32 例、脾肾两虚组13 例、痰瘀互结组 28 例.另从该院健康体检中心招募健康受试者15 例作为健康受试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肝功能指标[血清谷丙转肽酶(ALT)、谷草转肽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4(IL-4)]、巨噬细胞表型、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并经Pearson相关分析各组患者巨噬细胞表型与NAFLD病情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受试组相比,各中医证型组患者血清ALT、AST、GGT、ALP、TC、TG、LDL-C、IL-6、IL-8 水平及M1 型巨噬细胞百分比、M1/M2 比值、CAP均显著增高(P均<0.05),血清HDL-C、IL-10、IL-4 水平和M2 型巨噬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均<0.05).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ALT、AST、GGT、ALP、TG、IL-6、IL-8 水平及M1 型巨噬细胞百分比、CAP由低到高分别为肝郁脾虚组、脾肾两虚组、湿浊内停组、痰瘀互结组、湿热蕴结组,血清HDL-C、IL-10、IL-4 水平及M2 型巨噬细胞百分比由高到低分别为肝郁脾虚组、脾肾两虚组、湿浊内停组、痰瘀互结组、湿热蕴结组,血清TC和LDL-C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肝郁脾虚组、湿浊内停组、湿热蕴结组、脾肾两虚组、痰瘀互结组.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ALT、AST、GGT、ALP、TC、TG、LDL-C、IL-6、IL-8 水平及CAP与M1 型巨噬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P均<0.05),与M2 型巨噬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P均<0.05);血清HDL-C、IL-10、IL-4 水平与M1 型巨噬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P均<0.05),与M2 型巨噬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NAFLD各中医证型中湿热蕴结型患者M1 型巨噬细胞百分比最高,肝郁脾虚型患者M1 型巨噬细胞百分比最低,而M2 型巨噬细胞百分比规律与此相反,推测巨噬细胞极化参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巨噬细胞表型相关性分析

    胆腑郁热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代谢组学研究

    王嘉乐周凌王洋洋刘静丹...
    1322-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胆腑郁热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的特异性变化.方法 选择2019 年4 月—2022 年2 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20 例胆腑郁热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慢性鼻窦炎组,选择同期招募的20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采集2 组受试者的鼻黏膜样本,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鼻黏膜代谢物进行检测,并将所得的数据矩阵导入EZinfo 3.0 软件中,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根据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确定每个离子的贡献值(VIP),对代谢物进行筛选,寻找差异代谢物,分析其代谢途径.结果 2 组受试者的鼻黏膜差异代谢物主要表现为28 种代谢物离子的改变(VIP>1,P<0.05),其中24 种属于脂质和类脂质分子;2 组差异代谢物富集于醚脂代谢、丙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4 条代谢通路.结论 与正常人相比,胆腑郁热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黏膜差异代谢物多为脂质和类脂质分子,推测其发病可能与脂质代谢异常具有相关性.

    慢性鼻窦炎代谢组学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胆腑郁热

    吴茱萸碱对H2O2诱导ARPE-19细胞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SIRT1表达的影响

    周洋美丽巴努·玉素甫
    1330-1337,1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吴茱萸碱对H2O2 刺激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 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阐明去乙酰化酶1(SIRT1)在其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 的H2O2(0,25,50,100,200,400μmol/L)和不同浓度的吴茱萸碱(0,2.5,5.0,10.0,20.0,40.0 μmol/L)处理ARPE-19 细胞,CCK-8 法筛选H2O2 和吴茱萸碱的最佳作用浓度.使用H2O2(200 μmol/L)与不同浓度的吴茱萸碱(2.5,5,10,20 μmol/L)联合处理ARPE-19 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SIRT1 蛋白表达情况.按处理方式的不同将ARPE-19 细胞分为二甲基亚砜处理的对照组、200 μmol/L H2O2 处理组(H2O2 组)、200 μmol/L H2O2 与不同浓度吴茱萸碱处理组(H2O2+吴茱萸碱 10 μmol/L组、H2O2+吴茱萸碱 20 μmol/L组)及100 μmol/L的SIRT1 抑制剂Sirtinol拮抗组(H2O2+吴茱萸碱20 μmol/L+Sirtinol组),处理24h后,ELISA法检测各组ARPE-19 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各组ARPE-19 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ARPE-19 细胞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环氧化酶-2(COX-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 相关X蛋白(Bax)、裂解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3(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200 μmol/L的H2O2 对ARPE-19 细胞的生长抑制相对稳定.0,2.5,5.0,10.0,20.0 μmol/L的吴茱萸碱对ARPE-19 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P均>0.05),40 μmol/L吴茱萸碱可明显降低ARPE-19 细胞活力(P均<0.05).H2O2 组和H2O2+吴茱萸碱各组ARPE-19细胞中SIRT1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H2O2+吴茱萸碱5 μmol/L组、H2O2+吴茱萸碱 10 μmol/L组和H2O2+吴茱萸碱 20 μmol/L组中SIRT1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2O2 组(P均<0.05),且H2O2+吴茱萸碱 10 μmol/L组和H2O2+吴茱萸碱 20 μmol/L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H2O2 组、H2O2+吴茱萸碱 10 μmol/L组、H2O2+吴茱萸碱 20 μmol/L组和H2O2+吴茱萸碱 20 μmol/L+Sirtinol组细胞中TNF-α、IL-1β、IL-6 水平和COX-2、NF-κB p65、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及Cleaved Caspase-3/Caspase-3、p-PI3K/PI3K、p-Akt/Akt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5),Bcl-2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H2O2 组比较,H2O2+吴茱萸碱 10 μmol/L组、H2O2+吴茱萸碱 20 μmol/L组中TNF-α、IL-1β、IL-6 水平和COX-2、NF-κB p65、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及Cleaved Caspase-3/Caspase-3、p-PI3K/PI3K、p-Akt/Akt比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Bcl-2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H2O2+吴茱萸碱 20 μmol/L+Sirtinol组中TNF-α、IL-1β、IL-6 水平和COX-2、NF-κB p65、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及Cleaved Caspase-3/Caspase-3、p-PI3K/PI3K、p-Akt/Akt比值均明显高于H2O2+吴茱萸碱 20 μmol/L组(P均<0.05),Bcl-2 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H2O2+吴茱萸碱 20 μmol/L组(P<0.05),各指标与H2O2 组、H2O2+吴茱萸碱 10 μmol/L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吴茱萸碱可在体外通过上调SIRT1 表达来抑制NF-κB通路、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和PI3K/Akt通路,从而减轻H2O2 刺激下ARPE-19 细胞的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

    吴茱萸碱去乙酰化酶1ARPE-19细胞炎症反应细胞凋亡

    膝骨关节炎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关节液中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郭佳军王守国王世杰刘昕...
    1338-1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关节液中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 年12 月—2022 年10 月在甘肃省中医院关节骨科住院的KOA患者50 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证、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血虚弱证,每个证型10 例.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证型患者膝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水平,并采用Spearmen法分析不同证型与各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气滞血瘀证、湿热痹阻证患者关节液中IL-1β、IL-6、TNF-α、MMP-9、MMP-13 水平均明显高于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血虚弱证患者(P均<0.05),湿热痹阻证患者关节液中MMP-1 水平明显高于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气血虚弱证患者(P均<0.05).气滞血瘀证、湿热痹阻证与IL-1β、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r=0.385,0.492,0.334,0.655,0.537,0.584,P均<0.05),寒湿痹阻证与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284,P<0.05),肝肾亏虚证、气血虚弱证与IL-1β、IL-6、TNF-α水平均呈负相关(r=-0.447,-0.471,-0.237,-0.506,-0.350,-0.397,P均<0.05).气滞血瘀证与MMP-9、MMP-13 水平呈正相关(r=0.485,0.411,P 均<0.05),湿热痹阻证与MMP-1、MMP-9、MMP-13 水平呈正相关(r=0.672,0.541,0.613,P均<0.05),肝肾亏虚证、气血虚弱证与MMP-1、MMP-9、MMP-13 水平呈负相关(r=-0.319,-0.392,-0.461,-0.407,-0.388,-0.485,P均<0.05).结论 KOA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间关节液中炎性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有一定差异,且中医分型与关节液中炎性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这些指标可作为KOA中医辨证论治的辅助指标,为中医证候局部化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关节液

    健脾温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张超畅张庚良李凯璇何艳玲...
    1344-1350,1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健脾温肾活血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 年10 月—2023 年3 月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诊治的脾肾阳虚兼血瘀型Ⅲ~Ⅳ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温肾活血方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12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采用修订版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A-DQOL)评估]、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蛋白排泄率(UAER)、肾小球滤过率(eGFR)、β2 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 C)]、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评估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A-DQOL评分及FPG、2hPG、HbA1c、SCr、UAER、β2-MG、Cys C、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 组治疗后eGFR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 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8%(44/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8%(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与服用药物明显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健脾温肾活血方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脾肾阳虚兼血瘀型Ⅲ~Ⅳ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肾脏炎性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健脾温肾活血方糖尿病肾脏疾病脾肾阳虚兼血瘀型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6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相关性研究

    周耕民程小红农婷李妙芳...
    1351-1355,1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22 年于陕西省中医医院住院行肾穿刺活检术确诊为IMN的 635例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中医证型、病理分期、病理特征,比较各证型、病理分期及特征之间的异同.结果 中医证型分为 6 类,以脾肾亏虚、风湿扰络证最多(39.84%),然后依次为脾虚水泛证(36.38%)、阳虚癥积证(10.24%)、脾虚湿热证(9.13%)、气阴两虚证(2.68%)、瘀水互结证(1.73%).膜性肾病Ⅰ期213 例(33.70%),Ⅱ期 408 例(64.25%),Ⅲ期 12 例(1.89%),Ⅳ期 2例(0.32%).膜性肾病Ⅰ期、Ⅲ期以脾虚水泛证多见,膜性肾病Ⅱ期以脾肾亏虚、风湿扰络证多见;气阴两虚证及瘀水互结证不见于膜性肾病Ⅲ期,膜性肾病Ⅳ期患者中1 例为气阴两虚证,1 例为瘀水互结证.中医证型与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相关(P均<0.05),与增生、肥大、水肿、淋巴单核、泡沫细胞、空泡变性、管型的分布情况相关(P均<0.05),与球囊粘连、重度空泡变性、颗粒变性、再生、浆细胞、球周纤维化的分布情况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IMN患者的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分期及部分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可为中医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特发性膜性肾病肾脏病理中医证型病理分期病理特征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难治性高血压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王昱琪王姗姗郇家铭李运伦...
    1356-1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蛋白质组学和复杂网络分析挖掘难治性高血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索其关键生物通路.方法 招募2022 年1-12 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 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另外招募同时期10 例健康人作为健康组.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2 组受试者的血液样本,筛选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标志物,并结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各个标志物的潜在临床价值.结果 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高血压组中共鉴定出60 个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关键信号传导通路上;蛋白互作结果分析发现,COL6A3、CSF1R、HSPG2、ITGA2、PDGFB、THBS1 和vWF是参与难治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标志物,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调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自噬等参与难治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结论 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和转归与 PI3K/Akt 和 HIF-1 通路中的潜在标志物密切相关,并诱导下游炎症反应,出现COL6A3、CSF1R、HSPG2、ITGA2、PDGFB、THBS1、vWF 7 个异常表达的蛋白,这些发现为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蛋白靶点.

    难治性高血压蛋白质组学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缺氧诱导因子-1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结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席敬琪梁恩龙唐玉萍孟林...
    1364-1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结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 年1 月—2023 年10 月在广西骨伤医院诊治的111 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 组,每组37 例.冲击波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1 次/周;触发点针刺组给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间隔6d治疗 1 次;联合组予体外冲击波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3 组均治疗8 周.观察比较3 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 周后、治疗8 周后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关节活动度,统计3 组治疗 8 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3 组患者治疗 4 周、8 周后膝关节VAS 评分、WOMAC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均<0.05),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均<0.05),且联合组VAS评分、WOMAC评分、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冲击波组和触发点针刺组(P均<0.05).治疗8 周后,联合组、冲击波组和触发点针刺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1.89%(34/37)、83.78%(31/37)、78.34%(29/37),联合组明显高于冲击波组和触发点针刺组(P均<0.05),冲击波组和触发点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肌筋膜触发点针刺疗法在减轻膝关节疼痛、缓解僵硬、改善关节功能、提升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更显著.

    膝骨关节炎体外冲击波肌筋膜触发点针刺

    耳穴压丸联合光疗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唐捷怡梁泳彤郑美鸿黎焕杰...
    1370-1375,1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耳穴压丸联合光疗、耳穴压丸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 年4 月—2023 年6 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就诊的96 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耳穴压丸联合光疗组(32 例,脱落2 例)、耳穴压丸组(32 例,脱落 1 例)和西药组(32 例,脱落 1例).耳穴压丸联合光疗组给予抑郁症光疗灯具光照(光照强度10 000 lux,每次治疗30 min,每周治疗5 次)及单侧耳穴王不留行籽贴压(每周治疗1 次,双耳交替)治疗,耳穴压丸组给予单侧耳穴王不留行籽贴压治疗,西药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 mg/d口服,3 组均治疗2 个月.比较3 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 项版本(HAMD-24)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并评定3 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 组患者治疗后HAMD-24 总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SF-36 量表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及GSES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耳穴压丸联合光疗组HAMD-24 总分、SDS评分降低幅度和HAMD-24 量表中阻滞、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评分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耳穴压丸组和西药组(P均<0.05),SF-36 量表中生理机能、情感职能评分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耳穴压丸组和西药组(P均<0.05),各组GSES评分升高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耳穴压丸联合光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耳穴压丸组和西药组[96.7%(29/30)比71.0%(22/31)、71.0%(22/31),P均<0.05].结论 耳穴压丸联合光疗可明显减轻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治疗总体效果优于单纯光疗和西药治疗.

    轻中度抑郁症光疗耳穴压丸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疗效观察

    林萍崔伟锋柴丽秦雷明...
    1376-1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 2019 年 1月—2021 年6 月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及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患者是否应用中药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以倾向评分法匹配137 对患者,每组 137 例.2 组均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艾司唑仑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辨证治疗,2 组治疗周期均为8 周.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PSQ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统计2 组血压、失眠、中医证候治疗疗效.结果 2 组治疗8 周后的血压、PSQ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中西医结合组血压、PSQ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 8 周后,中西医结合组的血压、失眠、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 93.38%(127/136,该组缺失 1 例)、81.02%(111/137)、94.89%(130/137),均明显高于西医组的81.02%(111/137)、43.80%(60/137)、68.61%(94/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能有效降低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高血压失眠倾向评分匹配法中医辨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