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白盛菊

旬刊

1008-8849

xdjh126@126.com

0311-87738668;13315965390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城路35号万信花园D区8号楼1单元201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探讨不同温度悬起灸干预对压疮创面修复的影响

    于杰张守臣李金贵黄俊杰...
    1607-1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温度悬起灸干预对大鼠压疮创面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明确悬起灸促进压疮创面修复的最佳干预温度,以期为临床艾灸治疗压疮及慢性难愈性创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133只雌性健康SD成年大鼠,随机选择3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130只大鼠通过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式建立2~3期压疮模型.将模型制备成功的12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水凝胶组、低温艾灸干预组、中温艾灸干预组及高温艾灸干预组,每组25只.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仅进行碘伏常规处理;水凝胶组用碘伏处理压疮创面后将水凝胶伤口敷料覆盖于创面处;低、中、高温艾灸干预组给予碘伏处理后分别对压疮创面中心施以38~41℃、43~46 ℃、48~51 ℃的悬起灸干预(通过红外热像仪检测创面皮肤表面温度),艾灸干预1次/d,每次持续15 min.分别于干预1,3,5,7,10 d后取各造模组大鼠压疮创面组织,透射电镜下观察压疮组织超微结构;空白对照组大鼠一并取材以观察正常皮肤组织镜下超微结构.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造模组大鼠造模后干预前均出现表皮脱落或损伤及真皮层损伤.①表皮修复情况:模型对照组压疮创面中基底细胞结构及功能恢复相对较慢,干预10 d后才可见大部分基底细胞基本恢复正常,但细胞器相对较少,功能较低下.低、中温艾灸干预组干预5 d后可见大部分基底细胞基本恢复正常,中温艾灸干预组可见绝大部分基底细胞基本恢复正常,绝大部分基底细胞的线粒体状态较好,结构较清晰,10 d后基底细胞线粒体数目增多,胶原纤维致密,新生表皮完整,更优于低温艾灸干预组.水凝胶组干预5 d后可见部分基底细胞线粒体肿胀;7 d后可见大部分基底细胞细胞器增多,线粒体结构逐渐恢复正常.高温艾灸干预组干预7 d后可见少部分有线粒体自噬产生,相对略差于水凝胶组.②真皮修复情况:模型对照组干预5 d后可见真皮层炎性细胞高度浸润,成纤维细胞变性;7 d后真皮层尚有少量炎性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增生并有功能恢复,少部分胶原纤维相对较致密;10 d后真皮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真皮有淋巴细胞,真皮损伤有恢复,部分胶原纤维相对较致密.中温艾灸干预组干预1 d后真皮层出现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5 d后可见真皮层不新鲜的粒细胞浸润,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大部分胶原纤维较致密;7 d后绝大部分真皮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功能活跃,且胶原纤维较致密;10 d后真皮成纤维细胞功能旺盛,胶原纤维致密.低温艾灸干预组可见上述类似大体趋势;水凝胶组及高温艾灸干预组干预5,7,10 d后亦可见真皮成纤维细胞不同程度的增生,其功能亦逐渐恢复,胶原纤维排列逐渐致密,但修复情况均较中温艾灸干预组差.结论 不同温度悬起灸干预及水凝胶处理能够整体上提前压疮创面急性炎症浸润的高峰,促进压疮创面由炎症损伤阶段向增殖修复阶段的顺利转变,继而加快压疮创面修复进程.不同温度悬起灸干预后压疮创面修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38~41 ℃、43~46 ℃温度下悬起灸更有利于促进压疮组织残存表皮修复、新生表皮生成及真皮浅层修复,且43~46 ℃温度下悬起灸更具优势.

    压疮创面修复悬起灸温度基底细胞超微结构表皮修复

    复方芪芎颗粒通过TLR4/MCP-1通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软骨炎症的机制

    陈利锋谭张奎卢绮萍陈芳...
    1615-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Toll样受体4(TLR4)/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通路观察复方芪芎颗粒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软骨炎症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方法 取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择8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其余大鼠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模型.造模第14天,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TAK-242组7只、复方芪芎组7只、复方芪芎+TAK-242组8只.从第15天开始,复方芪芎组按0.03 g/mL剂量给予复方芪芎颗粒液灌胃,1次/d;TAK-242组给予TAK-242 3 mg/(kg·d)腹腔注射,2次/周;复方芪芎+TAK-242组给予复方芪芎颗粒液(0.03 g/mL)灌胃(1次/d),TAK-242 3 mg/(kg·d)腹腔注射(2次/周);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d.各组连续干预至第35天.分别记录造模后第14,17,20,23,26,29,32,35天大鼠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评分;干预至第35天取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软骨组织形态和破骨细胞数量,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软骨组织中TLR4、MCP-1、IL-6、TNF-α和滑膜组织中CD68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第14~35天,模型组大鼠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均明显高于同期空白组(P均<0.05);第23~35天TAK-242组、复方芪芎+TAK-242组大鼠足趾肿胀度和第26~35天大鼠关节炎指数均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第32~35天TAK-242组、复方芪芎+TAK-242组大鼠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均明显低于同期复方芪芎组(P均<0.05);TAK-242组与复方芪芎+TAK-242组各时间点的足趾肿胀度和关节炎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和软骨组织中TLR4、MCP-1、IL-6、TNF-α阳性细胞比例及滑膜组织中CD68+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05),大鼠软骨损伤明显,破骨细胞数量增多;各药物组大鼠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和软骨组织中TLR4、MCP-1、IL-6、TNF-α阳性细胞比例及滑膜组织中CD68+阳性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软骨损伤明显减轻,破骨细胞数量减少,且TAK-242组和复方芪芎+TAK-242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低于中药组(P均<0.05),TAK-242组与复方芪芎+TAK-242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复方芪芎颗粒可以缓解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保护软骨细胞,这可能与调控TLR4/MCP-1通路活性减少炎症因子浸润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复方芪芎颗粒Toll样受体4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炎症因子

    基于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 MEBT/MEBO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愈合的机制

    左远娟黄金梅丘平黄文华...
    1622-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湿润烧伤膏(MEBT/MEBO)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Wnt3a表达以促进慢性难愈合创面修复的机制.方法 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急性创面组、慢性难愈合创面组、MEBT/MEBO组、贝复济组,每组12只.空白组大鼠不进行损伤性处理;其余组大鼠均在统一部位进行全层皮肤切除建立创面,之后慢性难愈合创面组、MEBT/MEBO组、贝复济组大鼠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建立慢性难愈合创面.然后每天进行2次清创换药,MEBT/MEBO组、贝复新组创面分别外敷2层创面大小的MEBO纱条、贝复新浸透纱布,其余组外敷2层创面大小的生理盐水纱布,最后覆盖2层消毒的干纱布.统计各组大鼠换药第3,7,14天的创面愈合率,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换药第3,7,14天创面组织中GSK-3β、Wnt3a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慢性难愈合创面组和MEBT/MEBO组换药第14天创面组织中GSK-3β、Wnt3a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急性创面组、MEBT/MEBO组、贝复新组各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慢性难愈合创面组(P均<0.05);MEBT/MEBO组、贝复新组换药第7天的创面愈合率和MEBT/MEBO组换药第14天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急性创面组(P均<0.05).换药第3天,MEBT/MEBO组和贝复新组创面组织中GSK-3β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慢性难愈合创面组(P均<0.05);换药第7天,MEBT/MEBO组、贝复新组GSK-3β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慢性难愈合创面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换药第14天,MEBT/MEBO组和贝复新组GSK-3β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慢性难愈合创面组(P均<0.05).换药第3,7天,MEBT/MEBO组、贝复新组Wnt3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慢性难愈合创面组(P均<0.05);换药第14天,MEBT/MEBO组、贝复新组Wnt3a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慢性难愈合创面组(P均<0.05).换药第14天,MEBT/MEBO组的细胞形态较完整,存在较多新生血管,GSK-3β蛋白表达分布多于慢性难愈合创面组,Wnt3a蛋白表达分布少于慢性难愈合创面组.结论 MEBT/MEBO可能通过参与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GSK-3β、Wnt3a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慢性难愈合创面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湿润烧伤膏糖原合酶激酶-3βWnt3a

    基于UBA2/PTEN/PI3K/Akt通路探讨蔓荆子黄素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张东姣曹伟田志刚樊丽伟...
    1629-1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泛素样修饰激活酶2(UBA2)/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探究蔓荆子黄素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SW480细胞,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蔓荆子黄素组细胞加入10 μmol/L蔓荆子黄素培养,UBA2抑制剂组细胞加入0.5 μmol/L UBA2抑制剂培养,蔓荆子黄素+UBA2抑制剂组细胞加入10 μmol/L蔓荆子黄素和0.5 µmol/L UBA2抑制剂共培养.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的单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UBA2/PTEN/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显示,UBA2抑制剂组和蔓荆子黄素+UBA2抑制剂组培养72 h后的细胞增殖吸光度OD值明显低于蔓荆子黄素组(P均<0.05),细胞克隆形成数量均明显少于蔓荆子黄素组(P均<0.05),UBA2抑制剂组和蔓荆子黄素+UBA2抑制剂组培养不同时间的细胞增殖吸光度OD值和细胞克隆形成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显示,UBA2抑制剂组和蔓荆子黄素+UBA2抑制剂组划痕间距均明显宽于蔓荆子黄素组(P均<0.05),穿膜细胞数量均明显少于蔓荆子黄素组(P均<0.05),UBA2抑制剂组和蔓荆子黄素+UBA2抑制剂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蔓荆子黄素组、UBA2抑制剂组和蔓荆子黄素+UBA2抑制剂组细胞中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UBA2、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UBA2抑制剂组和蔓荆子黄素+UBA2抑制剂组细胞中PTEN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蔓荆子黄素组(P均<0.05),UBA2、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蔓荆子黄素组(P均<0.05),UBA2抑制剂组和蔓荆子黄素+UBA2抑制剂组UBA2、PTEN、p-PI3K、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蔓荆子黄素可能通过抑制UBA2/PTEN/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结直肠癌SW48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

    蔓荆子黄素SW480细胞泛素样修饰激活酶2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基于NF-κB通路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

    刘江燕段洪超张晓峰徐西林...
    1635-1641,1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核因子κB(NF-κB)通路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方法 取52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择8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将术后2周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玻璃酸钠组及丹参酮ⅡA低、中、高浓度组,每组8只.丹参酮ⅡA各组分别给予每2 mL药液含生药量2.5 mg、5 mg、10 mg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0.09 mL关节腔注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组给予等量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均每周1次.连续干预5周后,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骨关节炎病变程度和胶原纤维含量,Mankin评分量化软骨的退化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中NF-κB p65、p-NF-κB p65、IκBα、Ⅱ型胶原蛋白(Col Ⅱ)、蛋白聚糖(Aggre-can)蛋白表达情况,qRT-PCR法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中NF-κB p65、IκBα、Col Ⅱ、Aggrecan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损伤严重,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及软骨组织中IκBα、Col Ⅱ、Aggrecan蛋白相对表达量和Col Ⅱ、Aggrecan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软骨组织中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和NF-κB p65、IκBα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 A各组和玻璃酸钠组大鼠软骨损伤减轻,除丹参酮ⅡA低浓度组血清TNF-α水平变化不明显外(P>0.05),丹参酮ⅡA各组和玻璃酸钠组血清IL-6、IL-1β、TNF-α及软骨组织中IκBα、Col Ⅱ、Aggrecan蛋白相对表达量和Col Ⅱ、Aggrecan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软骨组织中p-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和NF-κB p65、IκBα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丹参酮ⅡA可以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来延缓膝骨关节炎的进展.

    骨关节炎炎症软骨基质NF-κB丹参酮ⅡA

    纤维介素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对SKOV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王新玲李楠赵武杰王斌...
    1642-1647,1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介素2(FGL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①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浆液性卵巢癌以及16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患者的切除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标本中FGL2蛋白表达情况.②取SKOV3细胞,实验设空白组、FGL2 siRNA转染组和阴性对照siRNA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FGL2蛋白表达情况,以确定FGL2 siRNA转染效率;后续通过CCK-8法以及Transwell实验检测FGL2 siRNA转染组和阴性对照siRNA组SK-OV3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表达情况,观察沉默FGL2对SKOV3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和IL-6/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组织标本中FGL2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患者[80.0%(32/40)比 37.5%(6/16),P<0.05].FGL2 siRNA 转染组 FGL2 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siRNA组(P<0.05);FGL2 siRNA转染组转染后48 h、72 h、96 h、120 h的SKOV3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同期阴性对照siRNA组(P均<0.05);Transwell加基质胶侵袭实验和不加基质胶迁移实验显示FGL2 siRNA转染组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少于阴性对照siR-NA 组(P均<0.05);FGL2 siRNA组IL-6和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siR-NA组(P均<0.05).结论 卵巢癌组织中存在FGL2高表达,沉默FGL2抑制IL-6/STAT3信号通路的活性可影响卵巢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推测FGL2可作为卵巢癌诊治的靶点之一.

    卵巢癌纤维介素2侵袭迁移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中医正骨推拿、火龙罐联合施罗特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研究

    闫海龙刘翠萍秦静李正...
    1648-1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正骨推拿、火龙罐联合施罗特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诊治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9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疗法组、运动疗法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传统疗法组采用中医正骨推拿和火龙罐疗法治疗,运动疗法组采用施罗特疗法治疗,联合组采用中医正骨推拿、火龙罐联合施罗特疗法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16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脊柱侧弯角度(Cobb角和背部倾斜角)、CSVL-C7PL间距、Nash-Moe椎体旋转度分级、顶椎凸侧和凹侧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统计3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3组治疗后Cobb角、背部倾斜角以及CSVL-C7PL间距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均<0.05),且联合组上述指标均明显小于传统疗法组和运动疗法组(P均<0.05)o 3组治疗后Nash-Moe椎体旋转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Nash-Moe椎体旋转度分级明显低于传统疗法组和运动疗法组(P均<0.05).3组治疗前后顶椎凸侧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的顶椎凹侧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联合组顶椎凹侧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明显高于传统疗法组和运动疗法组(P均<0.05);传统疗法组和运动疗法组治疗后的顶椎凸侧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均明显高于同组的顶椎凹侧(P均<0.05),而联合组治疗后的顶椎凸侧和凹侧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疗法组和运动疗法组[96.67%(29/30)比76.67%(23/30)、80.00%(24/30),P均<0.05].结论 中医正骨推拿和火龙罐疗法、施罗特疗法以及中医正骨推拿、火龙罐联合施罗特疗法均可有效缩小脊柱侧弯角度,恢复脊柱平衡,改善背部不对称形态,而中医正骨推拿、火龙罐联合施罗特疗法矫正效果更佳.

    中医正骨推拿火龙罐施罗特疗法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脊柱侧弯角度脊柱矫正

    调冲化瘀方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

    彭雪梅彭佳华徐玲梁瑞宁...
    1655-1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调冲化瘀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从2020年9月-2023年8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气滞血瘀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中选择符合条件的受试者64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组予以调冲化瘀方颗粒口服,对照组予以安慰剂颗粒口服,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囊肿大小、疼痛VAS评分、血清CA125水平、生活质量[采用子宫内膜异位症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量表(EHP-30)评估],统计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30例、治疗组31例完成研究.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囊肿缩小(P<0.05),疼痛VAS评分和生活质量EHP-30量表中各项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血清CA125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和EHP-30量表中的疼痛、控制和无力感、情感健康3个维度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囊肿大小、血清CA125水平和EHP-30量表中的社会支持、自我形象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2组均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调冲化瘀方可以减轻气滞血瘀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调冲化瘀方疼痛生活质量

    滋肾养心安神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及对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王虹许黎敏王余民马赞颂...
    1660-1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滋肾养心安神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疗效及对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4-11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诊治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4周;治疗组于第1~2周给予艾司唑仑片联合滋肾养心安神方治疗,第3~4周仅给予滋肾养心安神方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统计2组治疗4周后失眠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H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中不寐、出汗、心悸、五心烦热、头晕、健忘评分及总评分和治疗组治疗后腰酸、咽干少津、月经不调/梦遗阳痿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不寐、出汗、心悸、五心烦热、头晕、腰酸、健忘、咽干少津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SF-36总分及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SF-36总分及一般健康状况、健康变化、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失眠总有效率为89.36%(42/47),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7.87%(46/47),对照组分别为72.34%(34/47)和8.51%(4/47),治疗组失眠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滋肾养心安神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过度觉醒状态,减轻中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失眠症滋肾养心安神方心肾不交过度觉醒状态

    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杨影汪富贺飞丁彬...
    1666-1670,1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三维步态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步态分析参数、改良Asworth肌张力量表评分、徒手肌力评定量表(MMT)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运动学参数、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步速、步频、跨步长、步长、步宽及MMT评分、MBI评分均明显增高,最大髋关节屈曲角度、最大膝关节屈曲角度、最大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角度均明显增大,双侧大脑中动脉最大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均明显加快,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步态周期、双支撑时间、Asworth评分、血管阻力指数(RI)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28/30)比70.0%(21/30),P<0.05].结论 头针联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能够明显提高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下肢肌张力、肌力及生活能力,并能明显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从而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脑梗死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头针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系统下肢肌张力脑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