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周刊

现代职业教育/Jour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的"产教赛创"专创融合育人模式研究

    周向军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赛教融合和创教融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深入剖析"产教赛创"的实质后,提出了基于"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的专创融合育人模式。该模式以"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为核心,整合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通过导师和学长的双重指导,使学生在实战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同时,将竞赛与创新融入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激情。通过构建一个集教育、产业、竞赛和创新于一体的育人平台,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赛教融合产教融合创教融合导师学长制工作室集群

    湖南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就业现状与多元化就业趋势应对策略

    欧陵斌田乐孙莉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医学检验技术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卫生服务质量和卫生需求满足程度具有直接影响。旨在深入了解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就业状况及其面临的制约因素,从而为该专业的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问卷星平台,对湖南省8所开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了就业去向及地方体外诊断(IVD)行业人才需求广泛调查与分析。结果:共调查了湖南省 2021年至2023 年间 704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街道和乡镇卫生院(占比23。39%),检验诊断企业(占比 17。54%),市县级妇幼保健院、血站及中医院(占比 9。8%)。此外,约有 1/4 的毕业生未能实现专业对口就业。结论:医学检验技术需对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技能人才需求,充分体现区域和产业特点,以提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打造精准匹配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金专业。

    高职院校检验人才就业现状就业趋势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基层管理人员身份认同的现实困境与重塑路径

    罗屹曾子峰包兵兵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基层管理人员面临着身份认同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角色价值认同上的落差、专业标准认同上的错乱以及职业发展认同上的迷茫。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高职院校管理人员需要适应新形势、担当新使命,而身份认同的困境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动力,这就借助构建认知支持体系来重塑管理者的职业角色、以加大职后培训力度来提升管理者的专业水平、以消除岗位流动屏障来激发管理者的内驱动力、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来助力管理者的持续发展等途径重塑基层管理人员的身份认同,增强其发展内驱力,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高职院校基层管理人员身份认同

    职业教育服务南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

    陈满江王荣花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务南疆优势特色产业要求职业教育人才供给必须有新的发展路径。深入调研南疆职业院校,厘清南疆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探析职业教育服务南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职业教育如何与南疆优势特色产业中的人才、技术、管理等要件共生共长,孕育推进新质生产力,助力南疆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职业院校提供借鉴参考。

    职业教育南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广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策略

    李爱媚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经济转型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大学是培养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主要基地,大学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以便于更好地满足时代的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着重于对将创新创业教育整合到广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系统中所采取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期能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创新创业职业教育高校改革人才培养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要求

    田玮娜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更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与关键要素。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呈现出政策推行力度大、发展动态化、主体多元化、管理复杂化、运行系统化等特征。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校企合作需持续发力,要进一步对合作机制、内容、形式、运行、评价等方面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实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发展校企合作新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三重维度论析

    黄伟达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西方文化传播和多元文化冲击,新时代大学生要坚定文化自信,以批判性视角审视外来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是民族认同的重要载体,更是全球化语境下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高校思政课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亟须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认同体系。从何为、难为和应为三个维度分析二者融合的重要性、问题和实践路径,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三个课堂"路径研究

    王丽霞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高校思政课重要的理论素材,又能赋能思政课"三个课堂"建设,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遵循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系统性和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校思政课"校内思政理论课堂""校外社会实践课堂"和"网络思政云微课堂"的实施路径包括:内容为本的深挖内涵、价值引领;形式为要的做深做实、实践创新;载体为基的科技赋能、数字叙述;师资关键的队伍重构,提升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三个课堂"

    政、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辅导员实践性作用和提升路径分析

    郑晓榄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协同育人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的重要措施。辅导员作为其中必要的参与者,要发挥重要的引领、组织、管理等积极作用,在实践中深化协同育人理念。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政、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辅导员实践性作用进行了阐述,进而研究了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教学案例探究辅导员实践性作用的提升路径,为辅导员多方位、全方面组织开展协同育人工作提供范式。

    协同育人辅导员实践性作用提升路径

    高职数字技能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

    李向东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字技能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具有国家战略、产业升级、职业教育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针对数字技能和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的先进性、适应性、复合型改革目标,通过对数字能力分析,确定融入新一代数字技术的课程教学内容,实施行动导向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表现性为主的考核评价模式,并从教学内容、能力培养、学生为本提出了三个转变的重要问题。

    高职数字技能基础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