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周刊

现代职业教育/Jour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需求与实践探索

    刘文霞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建"一带一路"进入第二个十年,中国企业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能力持续增强,职业院校随企出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走向普遍实践。企业对技能人才提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力资本的供需困局。职业院校需以产教融合为关键、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多元协同构建新型技能人才育人模式,优化一体化师资培养体系,着力完善平台、经费和信息服务支持机制,形成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供给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新型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数字变革时代职业教育提升弱势群体就业能力的困境与对策

    陈雪婷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时代就业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弱势群体的就业环境更加恶劣。职业教育作为与就业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实施就业帮扶中还存在自身建设不充分、成效发挥不显著、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新人力资本理论对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在就业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审视,据此职业教育需要从人力资本开发培训体系设计、终身学习路径制定以及多主体协同合作三方面着手,提升弱势群体文化知识和数字技能,培养和塑造其知识融通、技能迁移、协作沟通以及数字时代的价值观和自我认同等非认知能力,使其在实现就业的同时,具备较强的适应性、发展性和内生力,从而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弱势群体职业教育数字经济新人力资本就业能力

    面向东盟的高职国际化课程建设探究

    彭定文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广西高职面向东盟的国际化课程的建设状况进行分析,阐述国际化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问题,并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老挝鲁班工坊的建设为例,提出了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有效路径:建立长效的建设机制;确定课程标准的建设方向;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创新团队;建立课程质量保证体系。最后对未来国际化课程建设提出了展望。

    东盟高职国际化课程鲁班工坊

    高职教育人才供给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淮安地区为例

    李敏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贴合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从高职教育人才供给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入手,分析了淮安市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优化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打造地区职教特色、转变人才培养策略、提高人才待遇水平四个方面提出提升淮安高职教育人才供给的路径,从而不断提高淮安高职教育人才供给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

    高职教育人才供给地方经济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构建研究

    宋玲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五育融合"理念下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构建策略。首先分析了"五育融合"的内涵,其次阐述了艺术教育在"五育"中的作用及当前品牌构建挑战,最后提出了树立"五育融合"理念、深化课程体系交融、挖掘艺术教育特色、打造"双师型"队伍、优化教育资源及构建全面评价体系等策略,旨在对学生个人发展乃至高职院校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五育融合"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品牌构建

    智能制造时代高职院校"新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基于黄炎培职教思想

    叶紫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能制造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培育"新工匠"精神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工匠精神培育不仅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而且是适应智能制造时代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的内在要求。对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深入研究,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梳理工匠精神的历史演变,明确当代标准,挖掘其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内在联系,进而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强化等措施,全面推动工匠精神的深度融入与有效传承,加快构建适应智能制造时代要求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黄炎培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思想课程与专业设置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王全云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发展的新方向。高校课程思政在获得数字技术支持的同时,需要积极回应数字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方法创新、资源平台建设、评价机制完善等层面优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达到数字技术、学科课程、思政育人三者深度融合,实现数字技术赋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助推高校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

    数字技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高校美育生态课堂的本质意涵、价值意义及体系建构

    曹韦璇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界定高校美育生态课堂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明确高校美育生态课堂是由学生、教师、美育环境三个生态因子共同组成的独立生态循环系统,具有平等性、开放性、浸润性等特点。课堂中的三要素整体贯通、互相作用,通过尊重、唤醒、激励三个步骤自主流动,充分整合教学智慧与教育资源,使师生具备可持续发展即终身美育的能力,美育环境与美育生态循环优化、持续生长。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遵循高校美育育人规律和构成要素,提出以美育生态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为两翼,以学生参与、教师对话、环境浸润为三柱,以涵养美、传播美、创造美、践行美为四阶的美育生态共同体,构建"一体两翼三柱四阶"的美育生态课堂体系,实现美育生态的循环与生长。

    高校美育生态课堂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与激励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虞惠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有效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依据扎根理论的研究范式挖掘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采用ISM法建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阐明其逻辑关系与层级结构,并提出激励机制,旨在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推动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高职教育学习动机影响因素扎根理论

    现代产业学院赋能高职院校眼视光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探究

    孙晓琪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新趋向,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载体和新抓手。以学校视光产业学院建设为例,全面总结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意义和任务,确立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基本条件,重点阐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路径,并对产业学院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期相关研究内容能够为医学技术类专业开展现代产业学院的探索和实践带来一定启示。

    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眼视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