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周刊

现代职业教育/Jour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路径探析

    熊晟钰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时代性思考与总结,更赋予了新时代高等教育新使命。优良的学风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既彰显出学校的精气神,又激发出学生奋发向上、成才有为的内生动力。以"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学风建设为研究主题,选取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结合该校学风建设的实践探索,提出新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发展路径,旨在优化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实现"五育融合",为高职院校"五育并举"的教育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五育并举"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路径

    民办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课程体系构建

    袁春明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 年,职教大会正式提出"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理念,这是对职业教育这一教育类型提出的创造性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是"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实施载体,以民办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课程体系构建为抓手,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构建了民办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岗课证赛"综合育人的课程体系,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证书体系、职业技能大赛的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民办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课赛证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智慧城市管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探究

    徐世芳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智慧城市管理领域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探究高职院校如何有效构建智慧城市管理高水平专业群,以适应现代城市管理的需求并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首先简述了"智慧城市"和"高水平专业群"概念的提出以及发展历程,分析了智慧城市发展中人才的"缺口"以及智慧城市管理专业群建设的内在需求。接着,从底层逻辑和组群逻辑的角度入手,详细探讨了高职院校智慧城市管理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策略和实践路径,包括确定专业群建设的目标定位、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并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创设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强国际交流、分享和借鉴成功的实践案例等七个步骤。通过这些策略和实践路径的探究,尝试为高职院校在智慧城市管理领域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促进教育与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于智慧城市的发展。

    高职院校智慧城市管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

    新时代农业类高职院校共青团实践育人路径创新与探索——以"新农人"青年驿站实践项目为例

    董慧杨红进张欢钱多...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实践育人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针对新时代农业类高职院校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存在的师资队伍结构单一、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工作缺乏系统性等问题,结合"新农人"青年驿站的具体做法和实施成效,探索农业类高职院校"1条主线、2色文化、3 大体系、4 方力量"的共青团工作体系和"光温水气肥土"共青团实践育人模式。并研究提出共青团实践育人要把稳政治方向,要构建实施体系,要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构建农业类高职院校共青团实践育人新路径提供了经验借鉴。

    农业类高职院校共青团实践育人路径

    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工作室模式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探究

    毛伟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响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推动学生职业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提升,基于工作室模式,探讨多元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与实践,通过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和辅导员的协同合作,形成了"一引擎双主体三化四角色"的育人模式,强化党建引领和校企合作,将会计职业文化、数智晋商文化和地域红色文化有机融合,助力学生在"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角色转变中获得全面发展,为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工作室模式协同育人

    五年制高职信息技术"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探析——以数字媒体专业为例

    夏慧琳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由于现有的课程体系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1+X"证书制度的实践和探索,以及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效果和效率,在这一背景下,"课证融通"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以数字媒体专业为研究背景,深入探讨并分析"1+X"动画制作证书与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问题。旨在为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改革与提升提供参考。

    信息技术"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数字媒体专业"1+X"动画制作证书

    课程思政系统与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多元融合探讨

    高孝书张彩芬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背景下,课程思政面临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研究新形态立体化教材支撑课程思政大情境叙事的可行性,阐述基于新形态立体化教材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的改革创新,提出新形态立体化教材与课程思政在兼容性和系统性两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从而促进多元融合型新形态立体化教材建设和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助推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目标的落地实施。

    新形态教材课程思政大情境叙事系统化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能力本位教材开发

    阿旺多杰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特别是在"双高计划"的推动下,教材建设已成为职业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深入探讨了能力本位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基于这一理论框架下的能力本位教材开发流程,并通过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实际案例,全面展示了能力本位教材编制的详细过程与策略。旨在为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能力本位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职业教育

    "大思政课"视域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探析

    何周华袁锦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发展既要保证教学的创新,又要注重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这也是"大思政课"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形势与政策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更不符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需要以"大思政课"为前提,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效路径,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养,进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大思政课"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

    数字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以"德法"课为例

    臧俊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时代网络教育与思政课教育深度融合,数字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基于此,围绕数字化技术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路径,展开阐释分析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价值意蕴,剖析当下数字化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并具体以"德法"课程为例,提出"三个课堂"的有效路径。

    数字赋能思政课德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