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周刊

现代职业教育/Jour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方高校善用"社会大课堂"推进思政课建设路径研究——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王丽霞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大课堂"是高校思政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善用"社会大课堂",能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社会大课堂"的建设,要以阐释党的科学理论为切入点,推动地方资源转变为实践教学资源;以真懂真用真信为突破点,推进实践过程转化为实践教学成果;以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为着力点,推动实践共同体完善实践教学保障。立足地方实际,围绕思政课教学热点问题,地方高校要以项目为依托,深入探索善用思政"社会大课堂"的路径。

    地方高校"社会大课堂"思政课建设

    责任关怀融入思政课的实践研究

    刘跃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责任关怀以"健康、安全、环保"为核心价值理念,将其融入思政课教学,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是践行"一专业一思政"理念,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责任关怀融入思政课是在院校系推广的背景下,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知识赋能补益价值引领为理论基础,遵循政治性、价值性、职业性原则,通过打造"有理有据"的理论课堂,创设"有行有效"的实践课堂,激活"有滋有味"的第二课堂,培养化工类专业高职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责任关怀思政课知识赋能

    高职英语教学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探究——以"用英语讲好茂名故事"为例

    陈凤娟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将地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课程能发挥高职的专业特色和地域优势,对于树立讲好中国故事的多元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茂名本土文化延续岭南文脉,底蕴深厚。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数字赋能四个层面着手,将冼夫人文化、荔枝文化、石油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推动地方高职院校优势特色更加鲜明,助力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改革,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为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跨文化视角下的思路,为讲好中国故事增添新的力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高职英语地域文化冼夫人文化荔枝文化石油文化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顾卉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热点的"1+X"证书制度,在注重技能传授的基础上,更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其与工匠精神的培养相辅相成。针对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缺失的原因,社会应营造尊崇工匠的文化氛围,政府应提供培育工匠的制度保障,学校应发挥主阵地育人作用,企业应完善职业素质考核评价机制,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工匠精神的培育深深扎根于职业教育。

    "1+X"证书制度高职教育工匠精神职业素质

    新媒体背景下职业大学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创新路径

    史宏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性、时代性、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职业大学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不良信息影响内容的传播效果、客观环境增强内容选择的复杂性、多元化导致内容的针对性不足等。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建议突出新时代的主导性内容、夯实价值观的基础性内容、丰富人文性的基础性内容、拓展素质性的保障性内容,以便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新媒体职业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教育理念下高职劳动教育策略研究

    靳辉王丽岩颜景霞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劳动教育逐渐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内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在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中劳动教育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核还需要得到进一步落实。为此,针对高职劳动教育工作展开分析,在明确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生活理念,构建出具有高职特色的"三维四域"学生劳动教育模式,在明确劳动教育策略的基础上,明确劳动教育开展的保障措施,以求让学生真正树立劳动价值观,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基础上得到综合成长。

    生活教育劳动教育高职院校

    新时代劳动精神融入职业本科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马琳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将其融入思政教育中,是落实立德树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的必然需求。职业本科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教育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重要职责,理应在弘扬劳动精神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此,职业本科院校应了解劳动精神的内涵,理清劳动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在遵循专业化的贴近原则、多样化的化人原则、知行合一的育人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营造劳动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环境、优化劳动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丰富劳动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载体"探索具体路径,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劳动观。

    劳动精神职业本科思政教育

    "BOPPPS+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董敏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BOPPPS+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许多课程中得到实践,均有一定成效,以该模式为基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方式,优化社会心理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促进高职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实验改革效果显著。

    社会心理学对分课堂BOPPPS自主学习能力高职生

    "三全育人"视域下职业本科院校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实践研究——以N校为例

    谭小月黄良韦干华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法治教育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针对职业本科院校大学生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开展问题研究,进一步捋清"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与隐性法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新时代职业本科院校开展隐性法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以法育德、以法培元",不断开拓法育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新路径。

    "三全育人"职业本科大学生隐性法治教育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现状分析及影响因素探究

    曹曼倩万晨旭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基础上,面向江苏省内 8 所高职院校学生开展职业核心素养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测算职业核心素养水平,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职业核心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年级、任职情况、学科分布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学科融合培养、校企协同育人对职业核心素养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而学历提升教育对职业核心素养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