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宋清龙

双月刊

1671-914X

xfzy@chinajournal.net.cn

0710-3551093

441050

湖北省襄樊市隆中路18号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ang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反映国内外科研成果,总结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促进院内外学术交流,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繁荣中国特色社主义文化,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服务。本刊优先发表理工类、应用技术类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职院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源起、理念与路径

    陈礼龙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在党建工作实践中实现"真正融合、深度融合、全面融合"的基本理念与路径主要有四个方面: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政治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强调实践创新在基层党建中的价值引导;完善基层组织功能,推进"双带头人"制度下的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融合教育评价理念,深化成果导向的学校基层党建考评改革.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襄阳市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本地就业率途径及策略研究

    王琼柴长富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素质技能人才对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襄阳市都市圈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襄阳三所高职院校以"三链融合""万亿级汽车走廊""144"三大产业链为基础,致力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推动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襄阳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工资待遇、医疗教育等条件更具吸引力,势必造成人才外流.因此,多举措促进毕业生留在襄阳就业创业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三个层面提出提升毕业生本地就业率的对策及建议,促使职业教育与襄阳产业建立"命运共同体",共同培育本地支柱产业急需人才.

    襄阳职业院校就业率技能人才培养

    解码《黑暗传》文化基因及其应用

    和琼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暗传》是汉民族的长篇神话叙事诗,隶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中的"民间文学",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具有重要的政治、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研究价值.神话故事与教化功能、吟唱底本与音乐疗法、丧葬礼典与集体传承、流放地与文化精英是《黑暗传》核心文化基因.并基于"解什么,用什么"的原则,文章阐述了他们在旅游、教育、社会管理方面的相关应用.

    《黑暗传》文化元素文化基因解码与应用

    事业单位职工心理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襄阳市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为例

    杨云翟晶王昭昭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350名襄阳市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对不同性别、学历、婚姻状况及职业群体等进行针对性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设置,为缓解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心理压力、提高主观幸福感提供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心理压力主观幸福感社会心理服务

    推动高校党建与教育事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段泽兰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建工作能带动业务工作,为高校教育事业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教育事业使党建工作有所依托,促进高校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因此,推动高校党建与教育事业融合发展意义深远.文章在分析现阶段高校党建与教育事业融合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从思想、组织、机制和创新四个维度探索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高校党建教育事业融合发展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育人功能诠释与发挥路径

    龙冠雨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志愿服务能够帮助大学生培育良好的价值观念、培养高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志愿服务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志愿服务发挥育人功能的过程中存在志愿服务育人的总体设计亟待完善、模板化的工作模式影响育人功能发挥、育人功能与学生专业发展不匹配、志愿服务的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提升志愿服务的育人能力,需要高校党委提高重视程度,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创新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发挥院校特色,打造服务专业发展的志愿服务模式;构建志愿服务育人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功能

    "三线精神"的理论特质与高校育人价值研究

    谷雪橙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线精神"形成于20世纪中后期的三线建设中,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育人工作的珍贵资源."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十六字精神是"三线精神"的主要内容,特殊性、民族性、历史性、时代性是"三线精神"的主要特征."三线精神"具有丰厚的育人价值,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坚定文化自信.高校应从"三线精神"这一伟大精神中汲取精神养料,并使其融入高校育人工作中,在充分发挥"三线精神"的育人价值的同时赓续"三线精神"的血脉.

    "三线精神"理论特质育人价值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职业院校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协同育人研究

    冯依锋王莎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实践载体,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文章梳理了产业学院政策背景,分析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协同育人关键任务,探索了基于产业学院的项目化"思政+岗课赛证"育人改革,并对产业学院未来建设进行了展望.

    职业院校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产教融合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一村多名大学计划"为例

    杨丽
    42-4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振兴重要基础,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在于人才.文章针对当前"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旅游管理专业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问题,结合襄阳、随州地区乡村旅游人才需求,从乡村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为"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具体方法,全面助力乡村旅游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数字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课程建设问题与分析

    熊绍刚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教育在职业院校课程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梳理了数字化技术对职业教育产生的积极作用,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职业院校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数字教育职业院校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