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孟楠

双月刊

1000-2820

xuebao@xju.edu.cn

0991-8585177

830046

乌鲁木齐胜利路14号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方向,强调学术性、思想性和创新性,特别注重立足新疆,面向全国,既充分体现本校和新疆的区域特色,又致力于促进学术的交流和繁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能否促进共同富裕?——基于劳动收入份额的视角

    范爱军耿旖旎贾力坤·曼苏尔
    8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文章运用异质性企业理论,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方向和效果进行了多时点DID和灵活DID检验.研究发现:出口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检验表明,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低生产率企业、非国有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的企业以及高市场集中度行业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持续期检验表明,即使企业出口转为内销,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依然持续;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出口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存在正向的劳动收入效应和负向的生产率效应,其中,劳动收入效应占主导地位.因此,中国应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鼓励非国有企业对外开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鼓励高市场集中度行业对外开放,同时进一步优化劳动力市场结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出口劳动收入份额制造业企业DID

    正当防卫证明责任承担之实践、机理与中国模式

    王从光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证明责任的本质功能在于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为法官裁判提供制度装置,重要功能在于促使控辩双方积极举证以推进诉讼程序.我国正当防卫条款之所以久唤不醒,正当防卫认定之所以举步维艰,除正当防卫实体要件的厘定外,关键在于正当防卫证明责任承担之厘清.然而,司法实务中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承担存在着随意和混乱的顽疾.分析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正当防卫证明责任承担的历史流变及影响因素,可为厘清我国正当防卫之证明责任承担提供借镜.不过,正当防卫证明责任作为实体法与程序法的交汇场域,需立基于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诉讼模式及控辩力量,确立被告人就正当防卫承担修正的提供证据责任.

    正当防卫证明责任犯罪构成诉讼模式修正的提供证据责任

    我国刑事在线庭审的审判公开质效的回落与提升

    孙潇琳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在线庭审是现代科技服务于现代刑事司法活动的必然产物.审判公开原则对刑事在线庭审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我国当前的刑事在线庭审,审判公开的深度不够、内容不完整、法庭礼仪不规范、后续工作未能及时跟进等问题严重降低了审判公开的质效.我们要以实现有效审判为首要目标,审慎地推进刑事案件在线庭审工作,让科技服务于审判.在此基础上深化审判信息的公开,通过互联网审判平台实现对审判信息的全程化、体系化、层次化的公开,同时还要规范法庭礼仪,维护在线庭审的庄严性和权威性.一审过后的后续程序和最终裁判文书的公开工作也不能忽视.另外需采取适当的辅助性措施加以配合,进而提升我国刑事在线庭审的审判公开质效.

    刑事在线庭审审判公开在线诉讼庭审直播

    经济生活中的认同感、批评欲与工农情——论延安文人的三次思想转变

    田松林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文人的思想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变,这除了缘于前后不同的政策等因素外,特有经济生活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抗战初期,文人在供给制的经济生活中体验到了一种民主、平等与尊重感,这使他们在思想上表现出了对延安民主政治与集体生活的认同."皖南事变"后,随着经济生活质量的下降、差异性的突显以及些许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文人改变了对前期延安的固有印象,并在文艺领域掀起了一股书写经济生活中"琐末的'小事件'"的批评潮流.文艺整风后,作为经济行为的劳动进入了文人的日常生活,成了思想改造的重要方式.文人的思想、情感由此开始了"工农化"转向,显示出了"深入实际斗争"在思想改造中的意义.因此,讨论延安文人的经济生活及其生命体验,不仅可以还原他们极具特色的生活环境,也将为其思想转变问题打开新的研究空间.

    经济生活延安文人思想转变

    从学术概念到文学文体的迁移——文类语境下古代小说的演进逻辑

    张永葳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秦至汉代,小说是一种学术概念;汉末至唐,小说是一种广义的文类概念;由宋至清,小说不仅是一种文类概念,更是一种文体概念.这三种小说概念的演进契机是时代与文风的丕变.在中国古代的文类语境下,概念小说通过向各散文文体的迁移,最终形成了小说的各种子文体:向笔记文体迁移,形成了笔记体小说;向杂史杂传迁移,形成了传记体小说.这是古代小说在中国古代文类语境下的独特演进逻辑,也是小说文体在演进过程中自我扬弃、创新的本质体现,这对于我们思考古代文学中其他文体迁移现象或有启示意义.

    古代小说笔记杂史杂传文体迁移

    体例、体式和体制:从《史通》《文史通义》的对话论早期史文之形态

    吴志刚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史通》《文史通义》围绕早期史文发生了学术史上的诸多对话,透视并接续二者对话中的思考,则可更深入把握早期史文之形态.首先,二书关于《尚书》之史体的论说,历来多误解为言说文体,廓清这一误读则可知史体与文体在《尚书》中呈现为"体—例"的组合形态.其次,二书关于言、事关系的思考,揭示了言、事构成的"文集"与"史书"之间的体式张力,而从文集向史书转换需实现"事之始末的完备"的史体层面的构造.再次,二书关于宗旨与文本体制关系的思考,表明作为价值系统的史义与作为历史规律的事理决定了史文的不同偏向,而二者张力下的体制异趋凸显了论说与叙事自融而未分到逐渐溢出的过程.

    史文形态体例体式体制

    基于可比语料库的"比"字句研究

    谭晓平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比"字句在口语语料中的分布为基础,将其归纳为5大类、14小类.考察发现:T1、T4是典型形式,T2下位句式最多;"比……还……""比……更……""A比B+形""A比B+形+程度补语"在教材中的分布与母语者的实际使用存在较大差异,二语者与母语者在其使用上,也存在较大差距,应予以重视;教材输入与学习者输出基本成正比,但"比……还……""A比B+动词+宾语+(补语)""比……更……"例外;比较结果项的偏误为主要偏误,占66%.

    "比"字句可比语料库偏误对比分析

    "把个"句的意外类型及"个"的信息标记调整功能

    黄婧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语法研究认为,"把个"句表示发生不如意的事或意外,"个"是无定宾语标记,属于句法标记范畴.文章在对事件表述空间二分和意外类型三分的基础上,验证了"把个"句是典型的言者意外句,事件表述的命题空间与交际空间之间事件信息的不一致是引发言者意外的基础语义条件.其中,"个"是言者意外标记,而非无定宾语标记,属于信息标记范畴."个"的添加还使句子由包含信息焦点和位置可变的对比焦点的双焦点结构,转化为位置固定的信息焦点、对比焦点与话题焦点共存的双层事件空间多焦点结构.

    "把个"句事件表述空间言者意外信息标记焦点

    "好个"的话语功能分析及形成机制研究

    王荔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中"好个"的话语功能与该结构词汇化成语用标记的机制和动因直接相关.文章讨论了"好个"结构组配成分"好"和"个"各自的语法化历程,然后从语法的动态视角来探析这一语法化格式的历时发展,进而探索该结构如何凝固为一个语用标记的历史变化,即它的词汇化机制和形成模式,指出"好个"经历了一个先语法化再词汇化的双层形成过程.

    好个语法化词汇化话语功能语用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