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农垦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农垦经济
新疆农垦经济

杨兴全

月刊

1000-7652

xare2000@263.net

0993-2058262

832003

新疆石河子市北四路石河子大学(北区)

新疆农垦经济/Journal 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农垦综合类期刊。栏目有本刊专稿、构建和谐社会、农村劳动力、农场改革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建设、生态环境、金融与财会、工作研究、学会动态等。读者为农垦工作者。有参考文献和英文目次。0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现状、模式与对策

    徐旭初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已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实践困境和挑战.目前,我国已涌现出了一批乡村生产、营销、治理、生活和创新等方面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模式,开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局面.可以预见,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将是今后较长时期内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热点、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助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乡村引擎.

    数字乡村发展现状实践模式

    互联网使用有助于减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吗?——基于农村劳动力回流的调节效应

    张红丽刘畅
    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农村劳动力回流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1)互联网使用会加剧农民农业收入差距,但有助于缩小农民非农业收入差距.(2)互联网使用扩大了中—低、高—低收入群体的农业收入差距,缩小了中—低收入群体的非农业收入差距.(3)劳动力回流能够缓解互联网使用扩大农民农业收入差距的影响,促进互联网使用缩小农民非农业收入差距的功效.因此,政府应加强培训低收入农民的互联网使用技能与网络营销能力,通过招商投资等方式加大非农就业容纳量,加快农村农业生产规模化、现代化,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吸引优秀外出劳动力回流,发挥好劳动力回流在互联网使用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互联网使用农民收入劳动力回流收入差距

    在线消费与农民主观福祉:机制探索及其鸿沟效应分析

    茹佩沚钟文晶
    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乡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不断促进在线消费是提升农村居民主观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但发生机制和效应差异却仍有待探索.文章基于社会比较理论,阐明在线消费促进农民主观福祉的理论逻辑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在线消费提升了农民主观福祉,主要体现在家庭经济、社交和文娱生活满意度三个方面;在线消费通过提升农民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进而改善其主观福祉;在线消费影响下的农民主观福祉在收入、年龄和地区分组中存在鸿沟效应.因此,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加快农村消费数字化转型,引导在线消费绿色化和健康化,这有利于促进全体农民的主观福祉提升;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欠发达地区在线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以弥合地区间和农民群体内在线消费的主观福利差异.

    在线消费主观福祉农民社会地位生活满意度

    "三社"融合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基于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视角

    唐德祥廖盛兴
    28-3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三社"融合发展协同创新模式,有利于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关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各地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重构了"三社"融合发展协同创新模式,并基于合作博弈视角运用Shapley值法测算了协同创新模式下各个主体的利润分配,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三社"融合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下,"三社"整体及其各个主体的福利均得到了改善;(2)供销社通过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使"三社"整体收益大幅提高;(3)信用社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了"三社"的整体收益.因此,建议因地制宜地构建"三社"融合发展协同模式,发挥基层供销社销售主渠道作用,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三社"融合发展协同创新模式合作博弈Shapley值法数值仿真

    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采纳?——基于CLDS数据的分析

    王慧敏朱建军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的背景下,文章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促进农户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采纳,不管是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还是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经过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依然正向影响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采纳.(3)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对作用路径的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农户非农创业、劳动力务工以及农地转入来促使其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两点启示:一是继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不断提高其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二是根据中介路径来看,应鼓励农户非农创业和就业,还要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市场,更好地发挥中介传导作用,从而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农机社会化服务非农创业劳动力务工农地转入

    数字金融赋能农业韧性:效应及机制——兼论人力资本的异质性

    曾明耀宋山梅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造农业韧性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数字金融发展为农业风险识别、冲击抵抗、经济恢复和组织重构提供了技术与资金新动能.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省面板数据,在使用熵值法测算我国农业韧性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模型、中介模型、工具变量法等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农业韧性的影响效应、机制和差异.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农业韧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后仍然成立,但其维度下的覆盖广度与信贷应用并不显著.通过提高农业风险识别能力和冲击抵抗能力,数字金融对农业韧性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可以激励农业科技创新以及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间接推动农业韧性提升.数字金融对农业韧性的提升作用仅在东部地区显著,且其促进效果随人力资本的提高逐渐增强,受数字鸿沟的影响低人力资本地区存在抑制作用.故需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提高农户数字素养,借助数字金融激活农业科技创新助力农业韧性提升.

    数字金融农业韧性农业科技创新产业结构高级化人力资本

    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

    邢大伟李晶吴玮
    6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素养是个体具有的一种金融能力,对金融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行为和参与深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素养会显著促进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行为,对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深度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农村高收入家庭商业保险参与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家庭收入和风险态度在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家庭总资产、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年龄会显著提升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因此,文章提出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升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积极发展农村商业保险,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等建议.

    金融素养农村商业保险CHFS中介效应

    农业食物系统包容性发展研究综述及展望

    谢小飞吕剑平
    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包容性农食系统是保障弱势群体营养食物安全供给、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从农食系统包容性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包容性主体、包容性政策、包容性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关于农食系统包容性的研究相对欠缺,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包容性系统是集"同权、共享、共富、可持续"于一体的核心特征形成了共识,重点关注老弱妇幼等弱势群体、偏远农村等边缘区域,强调维护弱势群体利益、机会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但存在农食系统包容性界定模糊且分散,跨学科系统理论研究框架尚未构建,缺乏完整指标体系量化设计、缺乏农食系统全产业链环节和政策执行效果的实证研究、缺乏农食系统利益相关者的系统性和异质性研究等不足.未来研究应当明确包容性农食系统的关注主体、重点领域,基于全生命周期,"分区域、分人群、分主体"的开展跨学科、系统性和异质性研究,以期为优化食物系统转型的政策体系与制度安排提供基础.

    农业食物系统包容性公平共享共同富裕

    加快推动优化营商环境 促进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江帆陈阳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营商环境优化是推动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营商环境制度保障、政务服务、信用体系三个层面对兵团优化营商环境现状进行了系统阐述,并重点剖析了兵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可控资源要素少、经济发展韧性不足、诚信政府建设薄弱、数字政府建设滞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比较突出,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不足等.因此,兵团应深入推进政府诚信建设,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推动一批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切实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

    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建议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