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高冉冉曹阳郑嵘炅张紫怡...
    209-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chronic acute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影响因素及预后模型的建立.方法 以2017年5月-2022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收治的131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结果分为死亡组(n=60)和存活组(n=71).收集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气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因素,并将筛选的因素使用R 4.3.0软件进行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根据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适用性.结果 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是影响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的重要因素,建立的预后模型区分度和校准能力较好.自发性腹膜炎在存活组和死亡组HBV-ACLF患者并发症中占比均最高.结论 通过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建立的预测模型对HBV-ACLF患者6个月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白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预后模型

    尿PSA与其他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的预警作用研究

    卢晓霞庄茂军李健
    216-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其他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的预警作用研究.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白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84例正常老年人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标志物、尿PSA、血清PSA水平,分析老年前列腺增生的危险因素及尿PSA与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物(TAS)表达水平降低,尿PSA、血清PSA、丙二醛(MDA)表达水平升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老年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与年龄、高脂血症、生长因子、肉眼血尿病史、泌尿系感染无关(P>0.05);与肥胖、逼尿肌功能异常、高血压、雄激素水平升高、糖尿病、膀胱颈纤维化、高盐饮食、前列腺炎症有关(P<0.05).以老年前列腺增生为因变量(未发生=0;发生=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体质指数≥28 kg/m2)、逼尿肌功能异常、高血压、雄激素水平升高、糖尿病、膀胱颈纤维化、高盐饮食、前列腺炎症、尿PSA、血清PSA为影响老年前列腺增生的危险因素(P<0.05).尿PSA与危险因素对老年患者前列腺增生存在乘积交互作用(P<0.05).结论 尿PSA与其他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老年前列腺增生具有预警作用.

    老年前列腺增生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交互作用危险因素预警

    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诺莫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邓勇李迪祁恒旭孙小鹏...
    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脑卒中静脉溶栓(IVT)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诺莫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8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根据溶栓后患者发生END的情况分为END组(n=52)和非END组(n=13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发生END的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构建风险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验证模型区分度,绘制Calibration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 END组患者既往脑梗死占比、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时间、责任血管重度狭窄占比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高于非END组,血红蛋白(Hb)、预后营养指数(PNI)水平则低于非END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入院时高NIHSS评分、高HbA1c、责任血管重度狭窄及高NLR和低PNI是脑卒中IVT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脑卒中IVT后发生END的预测模型方程,采用Bootstrap法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区分度良好,Calibration curve显示模型拟合度好,引入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诺莫图预测模型的AUC为0.928(95%CI:0.880-0.961,P<0.05),预测效能优于PNI、NLR单独预测(P<0.05).结论 入院NIHSS评分、HbA1c、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及NLR和PNI是患者脑卒中IVT后发生END的影响因素,以此构建诺莫图预测模型区分度、拟合度良好,对发生EN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脑卒中神经功能恶化预后营养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模型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清内皮素-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变化与功能结局的关系

    郑丽陈鸿丽刘丹魏彦娟...
    227-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SDF-1)水平变化,分析ET-1、SDF-1与功能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ACI患者.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将其分为功能结局良好组及功能结局不良组.检测患者溶栓前后血清ET-1和SDF-1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I功能结局的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ET-1、SDF-1水平与ADL评分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血清ET-1 ASDF-1水平对ACI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ACI患者溶栓1周后血清ET-1水平降低,SDF-1水平升高(P<0.05);ACI患者功能结局不良发生率为39.81%;与功能结局良好组比较,功能结局不良组发病至溶栓时间、NIHSS评分、合并心房室颤占比、溶栓前、溶栓1周后血清ET-1水平升高,SDF-1水平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长、NIHSS评分高、溶栓1周后的血清ET-1高水平及SDF-1低水平是ACI功能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DL评分与溶栓1周后的血清ET-1水平呈正相关(r=0.563,P<0.05),与SDF-1呈负相关(r=-0.483,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溶栓1周后的血清ET-1、SDF-1二者联合预测ACI功能结局的AUC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结论 ACI患者溶栓后血清ET-1水平降低,SDF-1水平升高,溶栓1周后血清ET-1、SDF-1水平与ADL评分均呈正相关,且对于预测ACI功能结局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血清内皮素-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功能结局

    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脏脂肪代谢活性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龚伟于丽娟孟凡盛潘登...
    23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脏脂肪组织代谢活性(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以海南省肿瘤医院医学影像部2017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18 F-FDG PET/CT检查,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非转移组,在PET/CT图像上(L4和L5椎体水平之间)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内脏组织VAT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SUVmax,脾脏 SUVmax 及骨髓(Bone marrow,BM)SUVmax.VAT代谢活性定义为V/S比值,即VAT SUVmax与SAT SUVmax的比值,分析VAT代谢活性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与淋巴结非转移组比较,淋巴结转移组的V/S比值、脾脏SU-Vmax、骨髓SUVmax明显升高,且与V/S值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S比值与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结论 VAT代谢活性(V/S比)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独立相关,VAT可作为肥胖诱导的炎症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潜在标记物.

    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炎症PET/CT内脏脂肪组织

    RIP1、MLKL蛋白在未分化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姜燕郭越王芳张学...
    238-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在未分化甲状腺癌(A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8例ATC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手术标本组织中RIP1、MLKL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并随访,统计分析RIP1、MLKL在ATC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模式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培养人未分化型甲状腺癌THJ-11T、THJ-16T、THJ-21T、ASH-3、BHT101细胞系、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系CAL-62、PDTC-1、正常人甲状腺细胞系 Nthy-ori 3-1、HTORI-3,利用 Western blot 法及 RT-PCR 检测细胞系中 R1P1、MLKL 的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RT-PCR及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人甲状腺细胞系及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系相比,未分化甲状腺癌细胞系中RIP1、MLKL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更高.(2)48例ATC患者中,14例起源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34例起源于滤泡状甲状腺癌(FTC).肿瘤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多形性.形态学特征包括梭形细胞为主的肉瘤样及鳞状细胞样.(3)免疫组化染色显示,RIP1表达主要定位于ATC细胞膜.48例ATCs中有24例(50.0%)RIP1染色阳性.组织中含有混合岛状或低分化癌成分.MLKL阳性细胞核表达清晰,48例ATC患者中有29例(60.4%)患者 MLKL染色阳性.(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IP1和MLKL 过度表达会缩短AT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P<0.05),但对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无明显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RIP1高表达、MLKL高表达、N分期、M分期均是影响ATC患者DFS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RIP1、MLKL高表达与ATC的发生及DFS密切相关,或可作为ATC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预测的生物学标记物.

    甲状腺未分化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1)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

    胸腔镜辅助单孔与多孔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的应用价值

    李焱陈瑞夏春秋明志兵...
    244-248,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单孔与多孔肺段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代谢反应及心肺耐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2年10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早期NSCLC患者92例,根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孔组与单孔组,各46例.单孔组采取胸腔镜单孔肺段切除术,多孔组采取胸腔镜多孔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术前及术后3 d代谢反应指标[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水平、心肺耐力[6 min 步行距离(6 min walking distance,6MWT)、疲劳指数、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velocity,PEF)、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1 s,FEV1)]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两组手术时长、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中失血量、引流量少于多孔组,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长短于多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 d两组PA、TRF、RBP水平较术前下降,但单孔组PA、TRF、RBP水平高于多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 d两组6MWT、PEF、FEV1较术前降低,疲劳指数较术前增高,但单孔组6MWT、PEF、FEV1高于多孔组,疲劳指数低于多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多孔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胸腔镜单孔及多孔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单孔术式可减少失血量,对代谢状态及心肺耐力影响较小,利于机体功能及早康复,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单孔肺段切除术多孔肺段切除术代谢反应心肺耐力

    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及尿TIMP-2水平与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出口梗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张运伟李殷南沈伟朱文尧...
    249-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IPP)及尿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与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9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IPP及尿TIMP-2,对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测.根据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将患者分为3组,0~7评分为轻度组,共42例,8-19分为中度组,共25例,20~35分为重度组,共3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IPP、尿TIMP-2、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I)的相关性.采用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IPP、TIMP-2检测预测BOO的敏感性.结果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指标,随着患病程度加重,年龄、TPV、IPSS、IPP、尿TIMP-2水平均有增加趋势,尿动力学指标中Qmax下降,Pdet.Qmax、BOOI、PVR均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组患者BOOI与年龄、BMI、TPV、PVR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BOOI与IPP、尿TIMP-2以及IPSS均呈正相关(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PP与尿TIMP-2单独预测BOO均具有较强敏感性,IPP联合尿TIMP-2检测敏感性更高(P均<0.05).结论 IPP、尿TIMP-2与前列腺增生患者BOO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且IPP联合尿TIMP-2预测BOO具有较高敏感性.

    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尿TIMP-2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出口梗阻

    Essen卒中风险评分联合OX-LDL、UCH-1对非房颤人群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陈小沛刘慧
    254-258,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Essen卒中风险评分联合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血清泛素 C 末端水解酶 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对非房颤人群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132例非房颤人群首发AIS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93例,预后不良组(mRS>2分)39例,在入院治疗前进行Essen卒中风险评分和血清OX-LDL、UCH-L1检测.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Essen卒中风险评分与OX-LDL、UCH-L1水平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 Essen 卒中风险评分、OX-LDL、UCH-L1水平及三者联合对非房颤人群首发AIS预后评估的效果.结果 预后不良组Essen卒中风险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Z=-5.365,P<0.001),血清中OX-LDL、UCH-L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Z=-6.152,P<0.001;Z=-7.020,P<0.001).血清中 OX-LDL、UCH-L1 水平与Essen 评分呈正相关(r=0.629,P<0.001;r=0.598,P<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Es-sen 卒中风险评分、OX-LDL、UCH-L1是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Essen卒中风险评分联合OX-LDL、UCH-L1对非房颤人群首发AI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灵敏度为88.54%,特异度为92.93%.结论 Essen卒中风险评分联合OX-LDL、UCH-L1对非房颤人群首发AIS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作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OX-LDL、UCH-L1水平越高,提示预后不良的风险越大.

    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泛素C末端水解酶L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舒更葡糖钠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肌松恢复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李箫张子洲王伟
    259-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舒更葡糖钠注射液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肌松恢复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于全麻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各43例.两组麻醉诱导和术中全麻维持方案相同,使用肌松监测仪(TOF)监测肌松.手术结束后,TOF计数≥2时,A组静脉推注新斯的明(2 mg/kg)、阿托品(0.5 mg/kg)逆转肌松药,B组静脉推注舒更葡糖钠(2 mg/kg).记录推注肌松拮抗药后5、15、30 min时肌松残余率.观察注射罗库溴铵后5 min(T0)、推注肌松拮抗药后5 min(T])、15 min(T2)、30 min(T3)时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同时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 A组给予肌松拮抗药5、15 min后肌松残余率明显高于 B 组(100.00%vs 13.95%,65.12%vs 0.00%)(x2=64.939、41.517,P<0.01).两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TT、APTT、PT、FIB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气管导管拔管时间[(3.8±1.1)min]短于A组[(13.9±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22,P<0.001);B 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 A 组(0.00%vs 11.63%)(x2=5.309,P=0.021).结论 舒更葡糖钠注射液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可快速拮抗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降低肌松残余发生率,缩短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舒更葡糖钠残余肌松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