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细胞癌和动脉粥样硬化共表达基因的筛选和验证

    马玉玉张丽王炫峥乃菲沙·买买提...
    301-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共表达基因.方法 下载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肝细胞癌(GSE84402,GSE25097)和动脉粥样硬化(GSE28829,GSE100927)的数据集.使用R软件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analysis,WGC-NA)分析GSE84402和GSE28829数据集中共表达基因,Limma鉴定GSE25097和GSE100927数据集中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DEGs),使用Venny识别WGCNA与差异基因的共表达基因并使用clusterProfiler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对WGCNA和差异基因的共表达基因进行q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免疫荧光共定位(Immunofluores-cence,IF)等实验验证.结果 WGCNA分析共识别227个共表达基因,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共识别5个共表达基因,鉴定HIF1A、CASP8、LEF1、BCAT1、LPL为HCC与AS共表达基因,KEGG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和 MAPK信号通路,在HCC和AS中qPCR、IHC、免疫荧光共定位(Immunofluorescence,IF)均显示,共表达基因在病灶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织(P<0.05).结论 HIF1A、CASP8、LEF1、BCAT1、LPL 5个共表达基因可能是HCC与AS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同时,MAPK信号通路及细胞周期通路在HCC和A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肝细胞癌动脉粥样硬化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数据库

    PIK/Akt/mTOR信号通路在肺腺癌不同EGFR突变状态中的临床相关研究与预测价值

    摆惠芹加孜那·托哈依
    308-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IK/Akt/mTOR信号通路在肺腺癌不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中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与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法(NGS)检测342例2010-2019年于本院明确诊断肺腺癌的患者,其中DNA总量不少于150 ng,DNA降解程度≥C级,根据是否有EGFR突变将患者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在肺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分布差异;根据PIK/Akt/mTOR信号通路在342例肺腺癌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分析PIK/Akt/mTOR信号通路与EGFR不同突变状态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及PIK信号通路在EG-FR不同突变状态中的分布差异及与T790M突变状态的相关性.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EGFR基因突变的因素.结果 (1)60岁以下的肺腺癌患者更易发生EGFR突变;(2)磷脂酰肌醇-4,5-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CG)表达阳性的患者EG-FR的突变频率更高;(3)PIK3CA突变阳性患者更易诱导T790M耐药突变;(4)PIK3CB、mTOR表达阳性的肺腺癌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5)年龄、PIK3CA、PIK3CG表达水平是预测EGFR突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肺腺癌EGFR突变在60岁以下的患者中更常见,PIK3CA、PIK3CG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PIK3CA的阳性表达可能参与调节T790M耐药突变的发生,PIK3CB、mTOR表达阳性会增加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年龄、PIK3CA、PIK3CG是预测EGFR突变的危险因素.

    肺腺癌EGFR突变PIK信号通路PIK3CAPIK3CBPIK3CG

    基于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养阴活胃合剂下调AQP3对MC细胞表型的影响及机制

    智勇谢姗珊邵昌明曾斌芳...
    314-32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养阴活胃合剂对 MC细胞(MNNG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恶性转化)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下调AQP3抑制IL-10/JAK1/STAT3信号通路激活进而阻断或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GEO数据库中的CAG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绘制数据的表达矩阵.采用R语言的Seurat 4.3.0包进行处理后分群绘制UMAP可视化图谱.将MC细胞分为养阴活胃合剂组(YYHWM组)、AQP3低表达慢病毒转染组(AQP3低表达组)、养阴活胃合剂+AQP3高表达慢病毒转染组(YYHWM+AQP3高表达组)并以MC细胞和正常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分别作为模型组(MC组)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采用平板克隆、划痕实验、Transwell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变化情况,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L-10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酪氨酸激酶1(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单细胞测序数据集分析显示AQP3在CAG样本及上皮细胞群中表达升高,AQP3可能通过IL-10抗炎性信号通路影响胃癌前病变病理进程.与 MC组相比,AQP3低表达组和YYHWM组细胞侵袭、迁移、增殖能力减弱,凋亡率增加,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0水平降低,细胞中JAK1、STAT3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YYHWM+ AQP3高表达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养阴活胃合剂可通过下调AQP3表达抑制IL-10/JAK1/STAT3信号通路激活进而减弱 MC细胞侵袭、迁移及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进而阻断或逆转CAG病理进程.

    养阴活胃合剂MC细胞细胞表型AQP3单细胞RNA测序

    牙龈卟啉单胞菌上调CCL20的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表型的影响

    刘雪许立明刘朗清凌彬...
    32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通过诱导CCL20的表达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进一步明确CCL20对口腔癌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2023年就诊于本院颌面肿瘤外科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外周血和OSCC组织标本,另收集2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和ELISA检测人口腔鳞癌组织和血清中CCL20的表达.通过体外培养人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和SCC25细胞,建立细胞细菌共培养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CAL27、SCC25细胞和P.g组中CCL20表达情况;运用 CCK-8、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P.g和CCL20对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CL20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control组相比,感染P.g的CAL27和SCC25细胞中CCL20的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上调(P<0.05).在P.g感染下,CAL27和SCC2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得到增强(P<0.05),而阻断CCL20表达后,P.g对口腔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P<0.05).结论 P.g通过上调CAL27和SCC25细胞中CCL20的表达来促进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肿瘤微环境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鳞状细胞癌CCL20表型

    CircRNA_000121在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

    白超杨雯雯祁光伟杨柳雨...
    329-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circRNA_000121表达情况.方法 以2022年1-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住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TMC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央区)[PTMC(L)组]患者30例,PTMC不伴有淋巴结转移(PTMC组)患者30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外周血标本、术中甲状腺癌组织及一般资料.通过qRT-PCR检测2组患者血液和组织标本cir-cRNA_000121、miR-146b-3p和 MMP2的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ir-cRNA_000121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circRNA-000121与miR-146b-3p、miR-146b-3p与 MMP2在PTMC外周血标本、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PTMC组患者比较,PTMC(L)组患者的外周血和组织标本中circRNA_000121、MMP2呈高表达,miRNA-146b-3p呈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曲线下面积(AUC)为0.964,置信区间(95%CI)0.915~1.000,灵敏度0.933,特异度1.000;组织标本AUC为0.943,置信区间(95%CI)0.874~1.000,灵敏度0.900,特异度0.967.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rcRNA_000121、miRNA-146b-3p、MMP2在外周血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rcRNA_000121在PTMC(L)患者甲状腺癌组织标本中呈高表达,与外周血表达一致,circRNA_000121在PTMC发生淋巴结转移预测方面有一定作用,其有望成为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标记物.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circRNA_000121

    沉默lncRNA-MALAT1对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王志涛徐慧牛伟伟帕孜力亚·艾克拉木...
    334-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沉默长链非编码RNA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对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qPCR)法检测人胶质瘤细胞U251、U87和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NHA中lncRNA-MALAT1的表达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分析lncRNA-MALAT1的信号通路及生物学功能.qPCR法检测沉默效率,将沉默效率最高的片段序列作为实验组(LV-MALAT1组),携带无意义片段的重组慢病毒感染人胶质瘤细胞U251、U87作为阴性对照组(LV-NC组),未干预的人胶质瘤细胞U251、U87作为空白对照组(BLANK组),并检测分析3组中lncRNA-MALAT1的表达量.细胞三维培养法观察分析U251、U87细胞的体外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能力.CCK-8实验和划痕实验评估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blot检测VM相关蛋白VE-cadherin、MMP2、VEGF以及PI3K/AKT/FOXO1信号转导通路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NHA细胞比较,lncRNA-MALAT1在胶质瘤细胞U251、U87中高表达(P<0.000 1);KEGG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lncRNA-MALAT1参与肿瘤细胞信号通路PI3K/AKT途径、细胞黏附、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等细胞分子生物学过程;体外VM形成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VM形成数量和长度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VM相关蛋白VE-cadherin、MMP2、VEGF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细胞培养48 h后,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的细胞增长速率明显降低(P<0.000 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在24 h、48 h后划痕愈合面积明显减小(P<0.000 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的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显著减少(P<0.001);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的PI3K、Phospho-PI3K、AKT、Phos-pho-AKT表达量显著下降,FOXO1、Phospho-FOXO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沉默ln-cRNA-MALAT1既能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U87血管生成拟态的能力,又可使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FOXO1通路表达水平变化相关.

    lncRNA-MALAT1FOXO1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迁移侵袭

    Nrf2与NF-κB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黏膜炎的交互作用及预测效能

    杨卫林王骁顾培潘德键...
    343-348,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与核因子κB(NF-κB)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性黏膜炎的交互作用及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与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6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放疗治疗,根据放疗第3周放射性黏膜炎发生情况分为无症状组(0级)、轻度组(1~2级)、重度组(3~4级).对比3组患者血清Nrf2、NF-κB水平.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血清Nrf2、NF-κB水平与发生放射性黏膜炎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Nrf2、NF-κB水平对重度放射性黏膜炎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重度放射性黏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及Nrf2与NF-κB对重度放射性黏膜炎发生的交互作用.结果 重度组血清Nrf2水平低于轻度组、无症状组,血清NF-κB水平高于轻度组、无症状组,轻度组血清Nrf2水平低于无症状组,血清NF-κB水平高于无症状组(P<0.05);放疗前血清Nrf2水平与放射性黏膜炎发生呈低度负相关(r=-0.452,P<0.001),放疗1周血清Nrf2水平与放射性黏膜炎发生呈中度负相关(r=-0.586,P<0.001),放疗3周血清Nrf2水平与放射性黏膜炎发生呈中度负相关(r=-0.620,P<0.001);放疗前血清NF-κB水平与放射性黏膜炎发生呈低度正相关(r=0.475,P<0.001),放疗1周血清NF-κB水平与放射性黏膜炎发生呈中度正相关(r=0.541,P<0.001),放疗3周血清NF-κB水平与放射性黏膜炎发生呈中度正相关(r=0.619,P<0.001);预防性用药、放疗1周血清Nrf2水平是重度放射性黏膜炎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吸烟史、放疗剂量、放疗1周血清NF-κB水平是重度放射性黏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Nrf2、NF-κB水平联合预测重度放射性黏膜炎发生的AUC值为0.829,大于血清Nrf2(Z=2.519,P=0.012)、NF-κB(Z=2.084,P=0.037)水平单独预测的AUC值(分别为0.730、0.764)(P<0.05);Nrf2与NF-κB对重度放射性黏膜炎发生存在拮抗作用(S<1),在重度放射性黏膜炎发生风险中,约31.6%是由二者交互作用所致.结论 鼻咽癌患者血清Nrf2、NF-κB水平变化及放射性黏膜炎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通过检测二者水平变化可为临床预测重度放射性黏膜炎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核因子κB鼻咽癌黏膜炎

    化脓性牙髓炎龈沟液中炎症介质水平与术后疼痛的关系

    牛龙龙申秀梅石敬瑜赵增波...
    349-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化脓性牙髓炎患者龈沟液中炎症介质水平与术后疼痛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邯郸市第三医院口腔科收治的98例化脓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根管治疗,术后7 d采用Mohd Sulong法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根据疼痛情况分为轻度疼痛组(0级、Ⅰ级)和重度疼痛组(Ⅱ级、Ⅲ级).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48 h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根管治疗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 线分析炎症介质水平对根管治疗术后患者疼痛的预测价值.结果 98例患者术后疼痛分级:0级23例,Ⅰ级34例,Ⅱ级26例,Ⅲ级15例;重度疼痛组患者牙髓无活力、根管填充欠填、有牙周病变占比均高于轻度疼痛组(P<0.05);轻度疼痛组术后48 h的血清TNF-α、IL-6、IL-17、hs-CRP水平均低于重度疼痛组(P<0.05);不同疼痛程度患者术后48 h血清TNF-α、IL-6、IL-17、hs-CRP水平低于术前(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根管填充欠填、术后48 h IL-17和hs-CRP高水平是影响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表明,术后48 h IL-17、hs-CRP单独及二者联合检测预测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AUC(95%CI)分别为0.714(0.614~0.801)、0.642(0.539~0.736)、0.811(0.719~0.883),IL-17、hs-CRP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检测(Z=2.021、1.986,P<0.05).结论 化脓性牙髓炎患者龈沟液中TNF-α、IL-6、IL-17和hs-CRP水平经治疗后降低,术后48 h的IL-17、hs-CRP检测水平与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关系密切,二者联合检测对于根管治疗术后重度疼痛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化脓性牙髓炎龈沟液炎症介质根管治疗术后疼痛

    白葡奈氏菌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韩淑贞董磊李登峰
    35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白葡奈氏菌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小儿急性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界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AP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白葡奈氏菌片.治疗5 d后评估两组患儿疗效,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法检测免疫功能水平,脉冲震荡肺功能仪检测患儿呼吸力学指标,并观察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78.26%vs.95.65%)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16.02±2.54)ng/L vs.(18.47±2.39)ng/L],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也低于对照组[(105.68±12.59)ng/L vs.(146.92±17.33)ng/L],干扰素-γ(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189.76±24.59)ng/L vs.(161.40±20.76)ng/L](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各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5 Hz时气道阻力(R5)、共振频率(Fres)均降低,总顺应性(Ct)升高(P<0.05);观察组各项呼吸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白葡奈氏菌片联合雾化治疗能够提高AP患儿的疗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儿呼吸功能及免疫功能,加速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小儿急性肺炎白葡奈氏菌片吸入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疗效

    IGFBP7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闫慧芳高鸿亮张冉郭雅雯...
    360-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诊断为DLBCL的标本165例及其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GFBP7在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IGFBP7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Ki67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乳酸脱氢酶(LDH)水平≥250 U/L、累及部位为结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IGFBP7高表达是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G-FBP7高表达的DLBCL患者生存期相对较短,是DLBC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或可成为诊断DL-BCL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IGFBP7免疫浸润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