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建筑
新建筑

袁培煌

双月刊

1000-3959

newarch@mail.hust.edu.cn

027-87543856 87544492

430074

武汉珞瑜路1037号

新建筑/Journal New Archite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介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作品以及建筑教育改革的新尝试。多次荣获省级国家奖项。作为一份建筑科学类的学术期刊,新建筑带给读者的是新鲜学术空气的广角视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线索与情节——吉奥·庞蒂住宅设计中视觉引导的家庭叙事

    宫聪胡长涓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奥·庞蒂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之一,"视觉"的限制和引导机制在其从内到外的建筑空间生成过程中至关重要.通过考察庞蒂设计的三座经典翼形别墅平面中的"对角视觉序列"与"扇形视觉序列"线索,归纳出"对景""角落""发散""对角""全景"等5类视线类型,进而揭示家庭空间中由不同身份的使用者参与构建的多样情节.庞蒂"差异化"的家庭叙事具有空间体验式、日常情感化且反秩序等特征,由此延伸出对当下商品住宅的批判性思考.

    吉奥·庞蒂住宅空间生成视觉家庭叙事

    空间作为方法——房间之家设计札记

    董笑笑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房间之家"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一个高密度村庄深处,日照、采光和通风十分受限.经过对建造细节的推敲,发现"房间"这个建筑学基本事实的设计潜力,并尝试以此作为一种方法,形成一种概念性秩序:房间,在4个L形柱的结构限定下精准满足使用者所需空间尺度;群房间,在基本空间尺度基础上考察房间群的关系;间房间,考虑房间之间空间的使用及其意义;上房间,在房间秩序的基础上考虑屋顶露台设计;出房间,聚焦更高热舒适性能的"房间"外围护、通风、采光等设计.最终,"房间"串联起项目诸多范畴:结构、空间、功能、宅型文化(合院)、日照、采光和通风,它不仅是一种"聚集",也体现了对浸润于资本、沉溺于"空间经济学"的地产户型设计的批判.

    房间之家房间住宅设计高密度乡村环境空间方法

    墨菲西斯事务所的增强景观概念、策略及实践

    玄峰周武忠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建筑设计与景观艺术相结合的思想对城市景观设计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从该理念出发,汤姆·梅恩及其创立的墨菲西斯事务所在长期研究实践中摸索出以增强景观概念为核心的完整设计逻辑.文章基于汤姆·梅恩建筑设计思想演变过程,探讨了增强景观概念的内涵、策略,并结合巨人网络总部项目的系统分析,展现了该概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潜力.最后指出,增强景观概念探索的是人与自然互动的景观化平衡,它为景观、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

    汤姆·梅恩增强景观地景设计策略水土融合形态构成

    现代木构景观小品的三种符号策略——以意大利阿特塞拉公园为例

    虞中尧马可·因派拉朵利董璁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景观小品常常兼具人文自然、建造实验之目的与动机,也难以避免符号化的问题.意大利阿特塞拉公园汇集了世界范围内著名艺术家与建筑师的景观小品.文章以罗兰·巴特的3个"符号想象"为理论基础,将阿特塞拉公园中的13个现代木结构景观小品分为3组,研讨了"原型再现""构件比较"和"环境制约"3项符号表达倾向,以期为建成环境的符号表达策略提供参考.

    景观小品阿特塞拉公园符号问题木结构建造

    环渤海地区院落式酒店建筑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庞佳刘加平何文芳杨梦...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环渤海地区气候特征,研究院落式酒店建筑空间布局低能耗设计的有效流程与途径.首先采用正交试验与极差分析的方法,选取典型院落4个设计参数,即院落长宽比、院落宽高比、院落朝向与窗台高度,通过模拟设计参数与风环境性能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提出酒店建筑院落布局的气候适应设计策略.然后,基于不同性能空间的需求进一步对4种空间层级布局类型进行能耗模拟和结果对比,确立了包围式和嵌入式缓冲空间与普通性能空间的层级布局模式.

    气候适应性设计酒店建筑院落风环境建筑能耗空间布局

    健康性能驱动的教室融合光环境模拟评估与优化——以苏州地区中学典型教室为例

    徐俊丽李丽妹张玲玲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环境的非视觉效应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教室作为日常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天然光与人工照明融合光环境下的非视觉健康性能尚不清晰.研究首先选取苏州地区中小学校普通教室进行建筑特征与光环境的现状调研,进而聚焦中学典型教室模型,提出一套评估教室融合光环境非视觉健康性能的方法与流程,综合使用有效空间百分比、EML值空间分布与空间达标深度3个指标量化分析教室非视觉健康性能在时空维度的变化规律.再通过调整窗墙比、人工照明参数提出教室健康光环境设计的精细化策略,以期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环境支持.

    教室融合光环境健康非视觉效应

    基于原型理论的乡村低碳建筑新模式探索

    党雨田赵康乐王筱婕刘加平...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减少乡村建筑碳排放是实现建筑业"碳中和"目标的必须任务.通过分析"碳中和"目标下的乡村建筑碳排放面临问题、主要特征和工作难点,提出乡村低碳建筑设计与推广的关键是建立新模式以同时应对"宜居"和"绿色低碳"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原型理论对构建乡村低碳建筑新模式的意义和实现路径,形成了基于"空间原型"与"技术原型"提炼协同的建筑设计方法,通过量化分析传统民居建筑样本空间要素和技术要素,提取归纳原型的关键设计策略,并根据建筑地域环境和外部需求进行原型调试改进和设计转译.基于乡村低碳建筑新模式的构建思路,以黄土高原靠崖窑民居改造设计为例进行实践应用.进一步提出市场化产品化、工业化标准化、示范性工程、增量式设计的乡村低碳建筑新模式的推广建议.

    乡村碳中和低碳建筑建筑模式空间原型技术原型绿色宜居

    我国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的研究维度与认知流变

    项啸鹏王竹郭睿裘知...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科学领域在不同时期针对不断变化的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积累了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当下乡村振兴步入发展新阶段,面对新出现的问题与需求,更应探索精准的学理与法则.为此,需要回溯与归纳以往的研究脉络,厘清学术逻辑,研判未来乡村营建的发展路径.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以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解析建筑科学领域中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的研究维度与认知流变,阐述了乡村营建理论知识体系的迭代演化,揭示出国家政策调控引导、内生需求驱动、多元外力助推和学者价值研判等学术作用机制,并归纳和展望了乡村人居环境营建研究的前沿热点和永续发展.

    乡村人居环境建筑科学领域研究维度认知流变作用机制

    "原型"与"演化"——西双版纳傣族风土建筑体系解析

    周茜亮罕杨毅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橄榄坝区曼远村为样本,考察该区域风土建筑在平面体系的庭院与居室,以及建筑体系的结构与营造4个方面的构成特征,从原型—变化法则—类型—案例的角度对其进行解析.对空间的认知由单体转向体系,由静态转向动态.风土建筑的原型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其中,平面体系的变化对应生活方式与观念的改变,建造体系的变化对应经济发展与社会关系的转变.总结曼远村风土建筑的原型演化模式,有助于为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与风土建筑保护提供资料依据,建筑体系的建构图示也为风土建筑再生提供了可参考的图示语言范式.

    风土建筑建筑体系原型演化曼远村

    国家叙事与地方表达——论武陵山区民族村寨建设中的文化主体性价值

    乔杰李晓峰洪亮平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村寨建设是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国家叙事和地方表达.通过考察武陵山区民族村寨建设中文化自觉、文化惯性和文化生产过程,从文化主体的适应性、因应性和回应性中重新认识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三重价值维度;面对国家政策设计和地方实践表达中的话语矛盾与冲突,从匠作技术传承、民族文化传播和地方性空间生产中分析民族村寨建设中的主体实践挑战;最后,从主体回归、实践赋权和空间活化三个层次提出我国民族村寨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价值面向.文化主体性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要求,为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地区生活水平的实质性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文化主体性民族村寨建设国家叙事地方表达武陵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