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性控奶山羊精液X和Y精子分离比例检测方法的建立

    何琪富王宇飞张康康健...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建立可以定量计算奶山羊精液中X、Y精子数量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以检测经过分离的奶山羊精液X和Y精子的数量和比例,为性控技术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选择X、Y染色体中特异基因F9及ZFY片段设计引物,建立标准曲线,优化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条件.通过对阳性标准品梯度稀释以及对60支已知纯度的性控精液进行测定(3次重复)来检验方法的敏感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和重复性好,X和Y精子检测灵敏性分别为47和51 copies • μL-1;利用该方法对商品化的奶山羊性控冷冻精液中X和Y精子的数量和比例进行计算,其结果与销售公司提供的X和Y精子的纯度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该方法结果可靠.本研究建立的计算奶山羊X、Y精子数量的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和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可靠,为计算奶山羊精液分离后X、Y精子数量及比例提供了快速可靠的方法.

    X和Y精子分离实时荧光定量PCR性别控制奶山羊

    不同浓度GnIH对鸭颗粒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

    陈世健刘文俊杨晨江丹莉...
    11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浓度GnIH对鸭颗粒细胞周期、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分别用不同浓度GnIH(0、0.1、1、10和100 ng • mL-1)处理体外培养的鸭颗粒细胞24 h(n=3),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通过流式细胞术和EdU方法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并用qRT-PCR方法检测增殖相关基因CDK6、CyclinD1、IGF-2、IGFBP-2、p27kip1的表达.结果显示,各浓度GnIH处理组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形态正常,细胞轮廓清晰,组间死亡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在0.1和1 ng • mL-1 GnIH处理组,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的比例显著上升(P<0.05);随着GnIH处理浓度的增加,EdU阳性细胞数所占的百分比降低;在0.1和1 ng • mL-1 GnIH处理组,颗粒细胞中CDK6、CyclinD1、IGF-2、IGFBP-2、p27ki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在10和100ng• mL-1 GnIH处理组中这些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则有所上升.研究表明,在体外培养的鸭颗粒细胞中,GnIH能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并降低EdU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和下调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颗粒细胞增殖来影响动物繁殖性能.

    GnIH颗粒细胞细胞周期细胞增殖

    妊娠早期饲粮添加不同水平N-氨甲酰谷氨酸改善母羊产羔性能的研究

    蔡元田见晖王栋罗玉柱...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妊娠早期饲喂不同水平N-氨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NCG)对母羊产羔性能及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选用2~3胎次湖羊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母羊,自配种当天(记为妊娠第0天)开始,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0.05%NCG、基础饲粮+0.08%NCG、基础饲粮+0.11%NCG,40 d后均饲喂基础饲粮.测定母羊产羔性能和妊娠第0、20、40天母羊血浆中游离氨基酸、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生长激素、雌二醇、孕酮、尿素和氨浓度.结果显示,0.08%和0.11%NCG组产羔性能显著提高,两组的窝产羔数和窝产活羔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但活羔初生个体重显著降低(P<0.05);各NCG组妊娠第40天NO浓度显著升高(P<0.05),0.11%NCG组妊娠第40天iNOS浓度和妊娠第20天孕酮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0.08%和0.11%NCG组妊娠第20天氨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05%NCG组(P<0.05),0.11%NCG组妊娠第40天氨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妊娠早期母羊饲粮添加NCG可提高母羊体循环iNOS、NO和孕酮浓度,改善胎盘营养与妊娠维持状态;降低血浆氨浓度,提高胎儿发育环境安全性,改善母羊产羔性能,提高母羊窝产羔数和窝产活羔数.

    N-氨甲酰谷氨酸经产母羊产羔性能血液指标

    日粮不同营养水平对牦牛生产性能、屠宰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振宇梁春年姚喜喜马晓明...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营养水平对牦牛生产性能、屠宰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年龄、体重接近的健康公牦牛60头,平均体重(269.75士35.46)kg,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根据饲粮营养水平分为高营养水平组(HN)、中营养水平组(MN)、低营养水平组(LN).试验周期105 d,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正试期(90 d)饲粮的综合净能(NEmf)分别为5.51、6.22、6.94 MJ • kg-1,全试验期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各组均为16.98%,育肥试验结束时进行生产性能等指标的测定,每组随机选择8头牛颈静脉采血,迅速分离血清,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屠宰后测定每头牛的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日粮不同营养水平对牦牛平均日增重(ADG)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日粮营养水平的增加,HN组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最高,与LN和MN组相比,分别增加了38.86%和29.69%(P<0.05).M N组血清中尿素含量最低,较LN组降低了34.31%(P<0.05),与HN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血清中总蛋白的含量随着能量水平的增加而降低(P<0.05).总胆固醇LN组含量最低,较MN组降低了10.98%.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HN组牦牛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MN和LN组(P<0.01);HN组屠宰率显著高于MN和LN组(P<0.05);肉色L*值LN组最低(P<0.05),较MN和HN组分别降低了17.84%和25.65%.能量水平对失水率和蒸煮损失无显著影响(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增加饲粮能量对提高舍饲牦牛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是可行的,综合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得出,饲粮综合净能水平在6.94 MJ • kg-1时的饲粮营养水平是比较适于冷季舍饲育肥牦牛提供优质牦牛肉所需的营养水平.

    营养水平牦牛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

    基于H蛋白表位合成肽的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钱榜李彦敏朱学亮张学燕...
    14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针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H蛋白抗体的iELISA检测方法.以筛选的H蛋白B细胞表位为基础,选择反应原性较好的4个抗原表位肽串联后合成作为包被抗原,优化各步反应条件及筛选各种缓冲液,并确定检测临界值.经优化后,多表位抗原肽的最佳包被量为1.5×10-6μg•孔-1,血清临界稀释度为1 ∶ 100,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 80 000;包被液为碳酸氢盐缓冲液,血清和二抗稀释液均为PBST溶液,封闭液为2%BSA溶液;阴、阳性临界值为0.25.不同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批内及批间检测结果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羊痘、口蹄疫、蓝舌病阳性血清的检测均为阴性,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ID-Vet公司的cELISA试剂盒对306份临床血清平行检测,两者相对符合率为92.81%.该研究所建立的PPRV H蛋白抗体iELISA检测方法特异、稳定、敏感,操作比cELISA简便快捷,省时省力,可用于临床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

    小反刍兽疫病毒H蛋白B细胞表位iELISA

    共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0基因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D基因的重组质粒DNA构建及其对小鼠的免疫效应

    马小静李梦莹张淮瑜宋阿北...
    15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计划构建能同时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优势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并研究其免疫效果,旨在为BVD-IBR二联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E0及gD并将其依次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VAX1-1RES中,构建pVAXl-E0-IRES-gD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将pVAX1-E0-IRES-gD转染至293T细胞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将pVAX1-E0-IRES-gD以不同剂量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接种小鼠,通过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检测以及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对该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VAX1-E0-IRES-gD重组质粒,目的基因在293T细胞内成功表达.在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这3个指标,重组质粒组均极显著高于空载体和阴性对照组,高剂量免疫组优于中、低剂量组;另外,高剂量重组质粒免疫组与二联灭活疫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共表达BVDV E0和IBRVgD基因的重组质粒,体外表达检测证明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动物免疫试验证明其能刺激机体产生良好免疫应答.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0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D重组质粒共表达免疫效果

    1株分离自云南省师宗县库蠓的新型西藏环状病毒

    杨振兴谢佳芮李占鸿李卓然...
    166-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藏环状病毒(Tibet orbivirus,TIBOV)为环状病毒属的新成员,病毒于2009年首次从我国西藏墨脱县采集的圆斑按蚊中分离,目前,对该病毒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本研究对1株分离自我国云南省师宗县库蠓的新型TIBOV毒株YNSZ/V290/2019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病毒可在C6/36与BHK-21细胞上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电镜下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55~75 nm,具有环状病毒属病毒典型形态特征.电泳结果显示,病毒基因组为十节段双链RNA,呈现"3-3-3-1"的电泳带型特征.对环状病毒属病毒高度保守的基因节段及其编码蛋白(Seg-3/T2)的序列分析显示,YNSZ/V290/2019为TIBOV的成员,与其他TIBOV毒株的核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80.90%~81.70%与97.20%~97.30%.对决定环状病毒属病毒血清型的基因节段及其编码蛋白(Seg-2/OC1)的序列分析显示,YNSZ/V290/2019与已知TIBOV毒株的核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分别为26.90%~30.60%与28.50%~33.20%,表明该毒株可能是一种新血清型的TIBOV.对采集于师宗县牧场的40份黄牛与68份山羊血清进行血清中和试验,结果显示,新型TIBOV在牛、羊的阳性率分别为22.50%与4.41%.新型TIOBV在我国的发现,丰富了我国虫媒病毒的研究,为深入研究我国TIBOV的分布、致病性、感染宿主范围与诊断试剂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库蠓病毒分离鉴定西藏环状病毒序列分析

    鉴别非洲猪瘟病毒和猪瘟病毒野毒株二重TaqMan MGB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王淑娟班付国王东方刘影...
    17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建立特异、敏感的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用于非洲猪瘟病毒(ASFV)和猪瘟病毒(CSFV)野毒株的快速鉴别检测.针对ASFV的P72基因和CSFV野毒株的5'UTR非编码区序列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探针,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一种基于TaqMan MGB探针技术的FQ-PCR方法,验证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对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猪瘟国标方法及OIE推荐的非洲猪瘟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鉴别ASFV和CSFV野毒株二重FQ-PCR检测方法在100~106拷贝•μL-1模板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ASFV和CSFV基因出现阳性扩增信号,但对猪瘟病毒疫苗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对照未出现扩增;批内、批间试验变异系数在1.18%~2.08%,重复性良好;对ASFV和CSFV的最低检测模板浓度均为10拷贝•μL-1;利用建立的二重FQ-PCR方法对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猪瘟国标方法及OIE推荐的非洲猪瘟检测方法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鉴别ASFV和CSFV野毒株二重TaqMan MGB FQ-PCR方法,为ASFV和CSFV野毒株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快速、敏感、特异且能满足临床检测需求的检测方法.

    非洲猪瘟病毒猪瘟病毒野毒株二重TaqManMGBFQ-PCR检测

    藏猪源捷申病毒的检测和遗传演化分析

    王丽瑄周群付能胜曹慧...
    185-191,中插1,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调查四川地区藏猪捷申病毒(porcine teschovirus,PTV)的流行及分子特征和遗传演化.用RT-PCR法对2017-2018年采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14个藏猪场96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并对全基因组进行序列分析和基因分型.PCR检测结果表明,PTV核酸阳性率为20.8%(20/96,95%CI= 13.2%~30.3%),14个规模藏猪场中PTV猪场阳性率为57.1%(8/14,95%CI=28.9%~82.3%),并从2份阳性样本中获得了2条近似全长的PTV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命名为SWU-E5-2018和SWU-ZG2-2018,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3.1%.通过VP1序列分析发现2条序列的血清型分别为3型和6型.通过基因重组分析发现SWU-E5-2018存在重组现象,重组区域位于衣壳蛋白基因Pl的552-3 082 nt处.为了进一步研究2条PTV序列的演化过程,以贝叶斯进化分析软件进行分歧时间估算,结果表明,SWU-E5-2018的分歧时间约为2010年,SWU-ZG2-2018的分歧时间约为2011年.本研究首次对藏猪源PTV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藏猪中存在一定程度的PTV感染,为深入研究藏猪源PTV遗传变异及其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藏猪捷申病毒基因组重组分析分子钟

    禽腺病毒血清4型感染鸡组织中NLRP3基因转录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郭慧芳李宁王白玉乔麒龙...
    195-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析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感染鸡组织中NLRP3基因的转录水平,本研究设计鸡NLRP3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扩增NLRP3基因180 bp片段并克隆至pMD-18T载体,制备重组质粒pMD-18T-NL-RP3.以pMD-18T-NLRP3质粒作为标准品进行荧光定量PCR并建立标准曲线.通过反应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检测NLRP3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致病性FAdV-4感染鸡组织中NLRP3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设计的NLRP3引物可特异性扩增鸡NLRP3基因,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鸡NLRP3标准质粒的扩增曲线良好,标准品的拷贝数与Cq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与对照组相比,NLRP3分子在FAdV-4感染鸡肝和脾中的转录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盲肠扁桃体和法氏囊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所建立的鸡NLRP3基因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检测FAdV-4感染鸡不同组织中NLRP3的转录水平;致病性FAdV-4感染所造成的组织炎症损伤与NLRP3分子密切相关.

    禽腺病毒血清4型鸡NLRP3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组织炎症转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