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器学习全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

    李竟张元旭王泽昭陈燕...
    2281-2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器学习方法是全基因组选择研究的重要分支,深度学习是近年来机器学习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全基因组选择研究的原理和应用发展,分别从模型框架、模型参数、特征选择等方面对深度学习全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探讨了深度学习全基因组选择研究中面临的一些的问题,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全基因组选择研究进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原理与应用

    肠道微生物与线粒体互作调控动物脂肪沉积的研究进展

    陈倩玲沙玉柱刘秀邵鹏阳...
    2293-2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脂肪含量是影响家畜肉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肌肉中的脂肪分布与肉的颜色、适口性、风味、嫩度和系水力等关系密切,肌内脂肪是评价肉品质的关键指标.肠道微生物和线粒体作为机体最庞大的微生态系统和细胞的"动力工厂",在脂质代谢和细胞代谢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目前,有关肠道微生物组及线粒体组的研究较为广泛,但两者的互作对脂肪沉积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综述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功能与脂肪酸代谢,脂肪沉积与线粒体功能研究,以及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与线粒体互作对脂肪沉积的调控机制,为通过肠道微生物及线粒体改善动物肉品质提供参考和思路.

    肠道微生物线粒体代谢物脂肪沉积

    肠道微生物通过骨骼肌纤维类型、肌内脂肪含量和骨骼肌代谢调控猪肉质研究进展

    冯铭伊旭东庞卫军
    2304-2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善肉质是猪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肉质性状受遗传、饲料营养和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近研究提示肠道微生物也可能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肠道微生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随着猪出生后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逐渐形成并完善,且在猪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猪肠道微生物方向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宿主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免疫系统的影响方面;近年来,出现了通过肠道微生物改善猪肉品质这一新领域的探究,主要聚焦肌纤维类型转换、肌内脂肪沉积含量和骨骼肌代谢这三方面.因此,本文在简要介绍肌肉发育和肌内脂肪沉积以及肠道微生物组成与作用的基础上,对肠道微生物调控肌纤维类型转换、肌内脂肪沉积和骨骼肌代谢改善肉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通过肠道微生物调控猪肉质的探索提供科学依据.

    肠道微生物肉品质骨骼肌肌内脂肪肌纤维类型

    奶牛卵泡颗粒细胞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机制

    宋浩然冯肖艺张培培张航...
    2313-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我国奶业产业链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朝着现代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然而,高产奶牛的繁殖性能却在逐渐降低,目前,这已成为奶牛相关研究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问题.卵泡发育与繁殖效率关系密切,卵泡正常发育是奶牛发情、排卵等繁殖活动的先决条件.其中,卵泡颗粒细胞能够与卵母细胞和卵泡膜细胞相互作用分泌多种激素和因子,同时,作为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受体影响卵泡发育.因此,本文总结了关于卵泡颗粒细胞功能与卵泡发育的相关研究,并以卵泡颗粒细胞在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颗粒细胞对卵母细胞的影响为重点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颗粒细胞卵泡发育奶牛繁殖性能相互作用

    围产期奶牛生理调控与饲养管理

    张馨蕊付予马思佳杨卓...
    2325-2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产期奶牛受多方面因素的调控,由于生理、日粮、环境和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变化,奶牛易发生能量负平衡和免疫抑制,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导致养殖效益下降.本文基于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对围产期奶牛在能量、激素、维生素与矿物质、细胞因子等方面的变化规律进行综述.发现这一时期奶牛血糖、胰岛素、脂肪、氨基酸等关键物质呈现出有序而规律性的动态变化,生殖激素和其他激素也表现出显著波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发生显著调整.鉴于这些复杂的生理变化,为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提供合理建议对防控奶牛能量代谢紊乱、改善乳品质量、提高奶牛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奶牛围产期能量物质能量负平衡

    家畜子宫内膜纤维化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褚婷婷张晓宇孙磊童嘉顺...
    2334-2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纤维化是子宫内膜受到持续损伤刺激导致其修复障碍引发的,以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为特征,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影响家畜繁殖力和生殖质量.因此,解析子宫内膜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对提高家畜繁殖力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阐述了纤维化发生的触发因素,形成的细胞分子机制及细胞代谢调节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纤维化的治疗策略和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家畜子宫内膜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子宫内膜纤维化细胞外基质肌成纤维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应激细胞代谢

    猫上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诊断与防治

    孙凡媛刘怡婷郭昕怡陈建材...
    2345-2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猫上呼吸道疾病(felin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FURTD)是一种在猫中广泛传播的以上呼吸道、口腔和眼部症状为主的疾病.引起FURTD的病原多样,除常见的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FCV)、猫疱疹病毒Ⅰ 型(feline herpesvirus type 1,FHV-1)、猫衣原体(Chlamydia felis,C.felis)、猫支原体(Mycoplasma felis,M.felis)、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b)外,临床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病原偶见感染.临床中常出现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并且病原的不断进化容易造成致病性的增强和组织嗜性的改变,这种病因的复杂性往往使得FURTD的防治较为困难.同时,由于许多病原感染引起猫的症状相似,仅凭临床症状无法准确判断出病因,准确认识不同病原的特性、掌握不同的病原检测方法对FURTD的病因快速诊断和提出高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目前,不同病原引起的FURTD病例常被报道,而针对FURTD的诊断方法、治疗以及疫苗研制都尚未成熟,本文将对该疾病的常见和新发病原、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和防控措施进行系统地阐述,旨在为FURTD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多的思路.

    猫上呼吸道疾病病原混合感染诊断方法

    HIF-1α在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张正洋宋银娟储岳峰
    2357-2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细胞应对缺氧反应的中枢调节因子,稳定的HIF-1α具有多种功能,参与血管生成、代谢调节、细胞自噬及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HIF-1α的稳定性受到多种信号的调节,包括氧气水平、病原体感染以及代谢中间体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IF-1α在感染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HIF-1α稳定性的调节机制及其在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和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讨论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解析HIF-1α在防御多种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和其作为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HIF-1α稳定性病原体感染作用机制

    日本脑炎病毒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何松汤德元曾智勇王彬...
    2368-2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蚊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虽然已有商品化疫苗,但疫苗的预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至今尚无有效药物治疗,一旦暴发将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JEV含有数量众多具有免疫逃逸功能的编码蛋白,这些蛋白逃逸宿主免疫功能的机制多样且复杂,但其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同时,JEV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可能是阻碍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本文主要对JEV通过抑制干扰素反应,调节细胞凋亡、焦亡、自噬及宿主miRNA等多种途径逃逸机体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机制进行概述,以期为JEV致病机理的研究和疫苗研发提供思路与理论基础.

    日本脑炎病毒免疫逃逸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

    甘草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季小禹王永伟邱妍张才...
    2379-2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养殖业"减抗、禁抗、产品无抗"战略的实施,使用植物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甘草多糖是一种从甘草中提取的植物多糖,提取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超声辅助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等.甘草多糖作为天然生物大分子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甘露糖、木糖等单糖组成,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保障动物健康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在动物饲粮中添加甘草多糖可提高其体重增长率、饲料利用率和肉品质,同时减少肠道疾病和应激对动物产生的负面影响.由于其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甘草多糖可以有效减轻动物因疾病和应激引起的炎症和损伤.本文综述了甘草多糖提取方法、生物学活性和作用机制,并探讨了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甘草多糖在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甘草多糖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动物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