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交通大学

鲜于浩 闫月勤(常务)

双月刊

1009-4474

gjs@home.swjtu.edu.cn

028-87600845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于2000年创刊,季刊,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办。本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务实创新为灵魂,以高思想品质,高理论含量、高社会价值为特点,坚持为科教兴国战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本刊目前设置西部大开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历史、法学、文学艺术、经济管理、教育教学研究以及编辑出版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中华文明标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史宏波李晶晶
    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明标识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外显形式之一,是形塑共同体观念、凝聚价值共识的重要载体.以中华文明标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刻的内在理据,它们都形成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具有天然契合性;承载着独属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核心要素,具有内在统一性;担当着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使命,具有高度同向性.中华文明标识通过激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连接、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大合力,从"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层层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全面、深入地挖掘提炼、解读阐释、传播弘扬中华文明标识,有力发挥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

    中华文明标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用机理

    全面创新视角下的人才创新生态优化——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杨桓谭丽
    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创新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并从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三个方面进行了整体部署."全面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层面,而是涵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要素创新、战略创新、市场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社会创新等多方面的综合创新体系.人才是实现全面创新的主要力量,人才创新生态是支持、激励和保障人才进行创新活动的生态系统,直接影响人才创新效果和全面创新效能.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必然要求大力培育和持续优化人才创新生态,既要完善硬举措,也要建好软环境,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为人才松绑;要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持续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创新评价方式,让人才心无旁骛、潜心钻研;要完善收入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让更多优秀人才的创新活动得到合理回报、释放创新活力;要加大人才生活服务保障力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为全面创新培育更为优良的生态环境.

    全面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创新生态环境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鲜明特质与比较优势

    王一喆李涵
    3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创新发展.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脉络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主理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西方民主理论构成了其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民主探索历史经验为其提供了历史滋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为其提供了实践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制度与实践相统一、富有治理效能以及具有科学评价标准的社会主义民主,它摒弃了西方民主的资本主导取向,超越了一次性消费式民主,跨越了少数人统治的陷阱,克服了社会撕裂弊端,是富有中国智慧的伟大创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效能

    时间压力、消费观念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冲突性信息的调节作用

    郑宏明
    4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费者购买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在消费者购买决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相关研究,构建时间压力、消费观念及冲突性信息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实验和问卷调查方法检验了假设模型并考察冲突性信息在时间压力、消费观念对购买意愿影响的调节作用,发现:(1)限时促销能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向,超前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均显著大于实用、品牌型消费者的购买意愿;(2)产品冲突信息类型与时间压力对购买意愿影响的交互作用显著,相对于互补及弱冲突信息,强冲突信息减小了促销时限对购买意愿的影响;(3)在低时间压力下,产品冲突信息类型与消费观念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交互作用显著.

    购买意愿消费观念时间压力商品营销冲突性信息

    恢复性司法下微罪治理的理论反思

    周树超苦打哈
    6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微罪入刑呈扩张趋势,以国家本位主义刑法观和报应刑为指导的微罪治理路径难以有效应对司法实践.而实现对传统刑罚观的扬弃、以恢复性正义为核心价值的恢复性司法为微罪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恢复性正义与微罪治理理念相契合;另一方面,恢复性司法所追求的当事人主义有助于微罪犯罪控制.在恢复性司法下构建我国微罪治理路径,立法层面要赋予检察机关微罪案件适度调解权;司法层面则扩大微罪案件酌定不起诉适用范围、构建微罪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还需完善人民调解制度、新设社会服务刑,健全恢复性司法配套制度.

    恢复性司法微罪调解权酌定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

    迈向二元共治的数据合规——基于规制理论的视角

    段俊熙徐亚文
    7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数据合规理念的正确认识应当从规制史(福利国—规制国—后规制国)的角度切入:后规制国是对规制国的修正发展而非全盘否定,因此,"企业—政府"二元共治论才是全面诠释数据合规基本性质的理论路径.从企业与政府的双重视角,引入规制理论展开分析企业与政府在规制资源的分配与规制空间的重构问题,以"元规制"的理论视角统合数据合规框架下的自我规制与政府规制,可以从三个角度展开数据合规的制度构造:在"受指引的自我规制"中,引入隐私设计理论,通过颁布技术标准引导企业在设计数据处理技术时贯彻隐私保护的价值理念;在"受监督的自我规制"中,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要求企业对其数据合规制度体系下数据处理的各个阶段进行风险评估;在"受限制的自我规制"中,通过多元问责方式,合理平衡企业与专家之间的责任分担,以一种更为弹性的问责方式在不同阶段合理确定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形式.

    数据合规二元共治自我规制政府规制元规制

    高级自动驾驶条件下车内操控人员注意义务的变革

    白苗苗
    9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级自动驾驶汽车模式下,车内操控人员的注意义务仍存在争议,主要表现为重要法律规范的缺失和有条件的辅助驾驶汽车操控人员的注意义务混为一谈.优化操控人员的注意义务可以从注意义务产生的时间顺序和场景划分入手,将操控人员的注意义务划分为状态维护义务、警觉义务和接管义务,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加高级自动驾驶汽车操控人员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明确操控人员的状态维护义务;理清L3 和L4 级自动驾驶汽车车内操控人员的警觉和接管义务.高级自动驾驶汽车操控人员的警觉义务限于保证汽车处于设计运行范围内,并严格限制操控人员的接管义务.

    高级自动驾驶有条件的辅助驾驶注意义务接管义务

    全面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后方枢纽的交通发展实践

    赵光辉付如意
    10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应对恶化的战争局势,实施战略性西迁计划.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后,贵州的陪都屏障和抗战后方的战略地位逐渐凸显出来.这一时期,尽管面临物资短缺、技术落后等多重困难,但在国民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支持下,贵州交通得以迅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贵州成为战时陪都与华南地区及同盟国相互往来的必经之处和抗战军民转运物资的重要枢纽,保障了战时物资和人员的运输,增强了抗战整体实力,对抗战胜利发挥了直接支持作用.与此同时,大量资金、设备、人才通过各路交通要道涌入贵州,促进了贵州地方经济的发展,贵州由此第一次进入全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圈,成为战时经济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并为后来的地方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面抗战时期贵州交通建设交通使命

    萧梁天监三年汉中之失与梁州政区调整

    李昆
    11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萧梁汉中太守夏侯道迁举兵反叛,引魏人南下,萧梁方面在梁州失地千里,但州内仍有部分地区在其控制之下.梁武帝为应对来自北魏的军事压力,转移州治,重置梁州,厘定州属.大同元年,梁军克复汉中,以南郑复建梁州,梁州政治地理格局一度出现东梁州、南梁州、北梁州并存的局面.萧纪刺蜀期间,北梁州、东梁州在军政方面多受荆州节制,与益州关系疏远.至梁末,西魏南下,梁州失陷,南朝的梁州建制不复存在.梁州政区的几多变化,反映了萧梁政权对于西线的战略布置与调整思路,也是汉魏以来梁益关系演变的一种体现.

    萧梁梁州政区调整梁益关系

    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发展趋势研究——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王蔚张悦言苗苗刘晗悦...
    13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和国家在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高等教育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通过对2018 至2023 年的中外文献进行搜索,使用Citespace知识图谱绘制,运用聚类分析、共词分析和多维度分析方法,探究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在国内的研究脉络、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尽管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在不断改进,但在系统化和多元化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因此,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应构建层次化、分类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注重教学、师德、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同时也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完善课堂评价体系和科研激励机制,以更好地支持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知识图谱高校教师评价CiteSpace文献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