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南交通大学

鲜于浩 闫月勤(常务)

双月刊

1009-4474

gjs@home.swjtu.edu.cn

028-87600845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一段111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于2000年创刊,季刊,由西南交通大学主办。本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务实创新为灵魂,以高思想品质,高理论含量、高社会价值为特点,坚持为科教兴国战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本刊目前设置西部大开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历史、法学、文学艺术、经济管理、教育教学研究以及编辑出版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政党文化视域中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解读与思考

    高凡夫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党精神和政党精神是政党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必须从政党文化的高度全面理解与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深入探讨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鲜明标识,伟大建党精神在精神(价值)、制度和行为三个层面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高度契合,具有重要的政党文化建设功能和价值.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政党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必须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摆在新时代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伟大建党精神

    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的创新贡献与时代价值

    夏晓庆韩苗苗
    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新境界.一是从理论维度创造性阐述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全新范畴和重大命题,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革命学说、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发展;二是从实践维度立足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提出和推进,创造性凝练出"四个自我"核心要义,为新时代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科学指南;三是从世界维度审视国外其他政党发展趋势并回应世界政党治理难题,为推动世界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自我革命社会革命党的建设

    要素·结构·功能:品德结构研究的逻辑进路

    陈卓倪佳妮吴欢
    3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品德结构测评是德育效果评价的核心,要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必须重视并深化品德结构研究.我国学者关于品德结构研究分析范式可概括为静态的结构成分分析、动态的功能系统分析、发展的价值结构分析,三个研究阶段呈现出由单维向多维、由一体向多样、由静态向动态、由内在向外在不断延伸拓展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品德结构研究也呈现出研究重心偏移、部分内容研究深度不够、研究具有浓厚的心理学色彩等特点.对品德组成部分和搭配形式的研究深度不够,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功能研究和发展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回到"结构"这一原点,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品德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将研究重点从"德育内容的结构"转为"品德自身的结构",并实现从心理学研究范式向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使品德结构扎根于德育实践、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之中.

    品德结构德育内容的结构品德自身的结构

    在线同伴互评对读后续写学习效果的影响

    张朦
    4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伴互评是外语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互评过程有利于发挥支架作用,提高读者意识.以续理论教学法为基础,通过前测、后测和两次线上读后续写,采用定量研究、调查问卷和访谈法,选取广东某高校英语专业大一学生 160 人为实验被试,研究两种不同的互评模式对读后续写学习效果的影响,发现:(1)在线同伴互评对写作水平影响显著,写作过程有互动则成绩提升明显,反之则不明显,两种情况差异显著;(2)含同伴互评的读后续写学习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读后续写,也显著优于只读不写;(3)相较于Peerceptiv平台,使用iWrite平台的学习者学习效果提升更为明显,学习者普遍对线上同伴互评教学模式认可度较高,认为其评价客观、科学,有助于提高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总体而言,不同模式的同伴互评可有效提升读后续写学习效果,教师可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多元化写作教学.

    读后续写同伴互评学习效果

    基于积极/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媒体新闻评论的国家意识建构——以《主播说联播》话语为例

    邱辉
    5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形势与环境,融媒体新闻评论以其通俗性、贴近性、对话性的特征对受众的舆论导向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积极/批评话语分析的维度考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移动端的新闻评论类节目《主播说联播》,发现新闻评论话语背后不仅包含了评论员对于新闻事件的态度意义,还传递了国家的主流意识与价值观念.评论员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态度评价,将国家主流价值引领寓于态度评价之中,而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可以让这种舆论导向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传播成为可能,从而引导更多的受众去思考、理解并接纳新闻评论的价值导向,以期实现对新闻评论国家意识的有效建构.

    融媒体新闻评论态度评价国家意识积极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

    文化遗产数字化游客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EM和fsQCA方法的分析

    安虹罗景峰王婷伟
    7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实现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游客对文化遗产数字化认知直接关系到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向,因此对其支付意愿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引入文化旅游参与度和过去相关经历两个扩展因子,构建游客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并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检验了假设模型及探讨因果组合配置,发现:(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文化旅游参与度和过去相关经历对游客支付意愿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2)行为态度不仅直接影响支付意愿,且在过去相关经历对游客支付意愿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3)基于组态视角发现了三类触发游客支付意愿的前因构型.研究完善了游客对文化遗产数字化支付意愿影响因素模型体系,为提高游客支付意愿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管理启示.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支付意愿计划行为理论

    数字城市韧性治理的影响因素与现实路径研究——基于NCA与fsQCA的实证分析

    魏斌马玉堂
    9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要素深度内嵌城市治理全过程,数字城市逐渐成为一种基于技术的城市系统.同时,数字城市是由"数字地球"衍生的场景应用,本质上要求高效整合并充分利用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数据的清理和整合提高了城市韧性治理的效果,使得城市能够更好地应对各方挑战并实现发展潜力的持续提升.运用NCA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分析数字城市韧性治理的影响因素与现实路径,发现,数字城市韧性治理能力的提升需满足前因条件必然发生的前后顺序以达到城市治理能力的相应提升.其中,当数字城市韧性治理能力水平提升 20%、30%时,依次需创新环境水平至少提升3%、产业发展水平至少提升5.8%且发展环境相较于之前优化10.5%;单个因素无法构成数字城市韧性治理的必要条件,产业发展、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数据治理均是影响数字城市韧性治理水平提升的条件变量;三个有效的组态路径各具特色,是实现数字城市韧性治理能力提升的"良方".

    数字城市城市治理现代化韧性治理数字政府

    明清时期福建宗教信仰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考察

    张沁兰方宝川
    10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时期福建宗教信仰文化大规模向东南亚、琉球与日本等国传播,成了中华传统文化向海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传播主要是基于福建向海外移民的历史背景、通过移民在祖籍地所崇祀的神祇"分身"或"分香"方式予以实现,其外传的途径与福建海外移民的迁徙路线大体一致.福建沿海各地的主要民间神祇伴随移民传往海外后,逐步形成了一个个海外福建宗教信仰文化圈,呈现出祖籍地神祇信仰、血缘祖先崇拜、实用功利性、多元融合性等特点.海外福建移民在寓居地积极创建各种祖籍地的庙宇,参与各种族亲宗教信仰等活动,在积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维护华侨社会团结、保障华侨基本权益、形成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清史福建宗教信仰移民海外传播

    王珉及其《高坐别传》考论

    李永添
    11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珉字季琰,东晋著名文人,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曾为纪念西域来华僧人帛尸梨密(世称"高座"或"高坐")创作《高坐别传》.王珉其人,《晋书》有传,附于卷六五《王导传》之后,然而所记载的内容仅限于生平梗概,相关事迹也存在较大争议.关于《高坐别传》,清人丁国《补晋书艺文志》等史志目录中有载,但均未注明撰者.《高坐别传》的作者信息首见于释慧皎与王曼颖往来书信中,《高坐别传》经由"别传—经录—总传"的因袭轨迹,最终被《高僧传》收录,为两晋佛教史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史料依据.

    王珉《高坐别传》僧传《高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