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脑血管病防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脑血管病防治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心脑血管病防治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金宏义

双月刊

1009-816X

xnxgbfz@126.com

0571-87962132,0571-87987373-5182

310013

杭州市灵隐路12号浙江医院5号楼

心脑血管病防治/Journ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的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与讲座、论著、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社区人群防治、综述、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护理园地、最新网上医讯等。欢迎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相关研究

    刘童君胡洁玲梁伟
    1-4页

    1990年至2019年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变化及趋势分析

    张兆毓杨时佳李小攀刘明...
    5-9,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我国 1990 年至 2019 年心血管疾病负担变化及其趋势,为推进我国心血管疾病早防早治及患者健康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计量与评估研究所 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对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的估计,并且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等指标,对 1990 年至 2019 年全球及我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进行比较及趋势分析.结果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居民死亡人数、粗死亡率和DALYs自 1990 年的 2 423 990 人、204.78/105和 5 091.03/105,增加至 2019 年的 4 584 273 人、322.30/105 和 6 463.47/105.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自 1990 年的 381.21/105 和 7 412.81/105 降低至 2019 年的 276.94/105 和 4 938.38/105.趋势分析发现,我国心血管疾病粗死亡率 1990 年至 2019 年年均增长 1.81%(95%CI=1.68%~1.94%,P<0.01),标化死亡率年均降低0.89%(95%CI=-1.02%~-0.77%,P<0.01),DALYs年均增长1.01%(95%CI=0.90%~1.11%,P<0.01),标化DALYs年均降低1.26%(95%CI=-1.35%~-1.17%,P<0.01).男女性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DALYs趋势与总体相同,70岁以下人群DALYs逐年上升[AAPC(95%CI)=0.58%(0.46%~0.71%),P<0.01],70 岁以上人群DALYs逐年下降[AAPC(95%CI)=-0.50%(-0.62%~-0.38%),P<0.01].1990 年至 2019 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疾病DALYs标化率远高于高社会人口学指数(SDI)国家,2000 年后高于全球水平,2011 年起高于中高SDI国家水平.结论 基于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的现状及其趋势,对不同人群开展精准健康管理,有助于实现健康老龄化及"健康中国2030"目标.

    心血管疾病疾病负担伤残调整生命年死亡率趋势分析

    牡荆素调节环磷酸腺苷激活的交换蛋白1/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信号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大与纤维化的作用

    赵天昊袁慧麻祖青陶星宇...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牡荆素调控环磷酸腺苷激活的交换蛋白 1(Epac1)/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信号通路抑制大鼠心肌梗死(MI)后心肌细胞肥大与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I组、牡荆素组.大鼠进行心脏左前降支结扎建立MI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检测大鼠心功能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脏病理学变化,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脏纤维化,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pac1、CaMKⅡ等蛋白变化.结果 (1)大鼠MI 4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MI组大鼠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降低(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s)增加(P<0.01),牡荆素组大鼠心脏LVIDs、LVIDd、LVPWs和LVPWd较MI组降低,LVFS和LVEF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牡荆素可降低大鼠心脏重量指数(P<0.01),并减小MI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同时减轻大鼠左心室壁心肌纤维化程度(P<0.01),牡荆素组大鼠心肌胞浆内线粒体肿胀较MI组减轻,线粒体形态较完整,空泡形成较少;(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牡荆素抑制大鼠MI后Epac1 激活(P<0.01),抑制其下游CaMKⅡ激活与细胞外调节激酶的磷酸化(P<0.01),同时可抑制B淋巴细胞瘤-2(Bcl-2)相关X蛋白(Bax)上调(P<0.05),上调Bcl-2(P<0.01),抑制凋亡蛋白裂解半胱天冬酶3(Cleaved-Caspase 3)的活化(P<0.05).结论 牡荆素可通过抑制Epac1/CaMKⅡ通路,改善大鼠MI后心脏功能,抑制心肌肥大和纤维化.

    牡荆素心肌缺血凋亡环磷酸腺苷激活的交换蛋白1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丹皮酚通过调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周华勇赵玉萍杨旭张珊珊...
    16-20,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丹皮酚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炎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使用SPF级雄性SD大鼠构建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丹皮酚组(Paeonol组,20 mg/kg丹皮酚)、丹皮酚联合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激活剂组(Paeonol+Anisomycin组,20 mg/kg丹皮酚+2 mg/kg Anisomycin).造模 48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脑梗死体积,使用TUNEL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及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 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脑组织出现白色梗死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凋亡率、小胶质细胞数量及TNF-α、IL-1β和IL-6水平、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odel组比较,Paeonol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凋亡率、小胶质细胞数量及TNF-α、IL-1β和IL-6水平、p-p38 MAPK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aeonol组比较,Paeonol+Anisomycin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增加,且丹皮酚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损伤及炎症反应的作用可被Anisomycin逆转(P<0.05).结论 丹皮酚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炎症反应,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脑损伤.

    丹皮酚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炎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人巨细胞病毒微小RNA UL112调控血管内皮细胞mRNA的研究

    沈凯邵满芬蔡聪慧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RNA UL112 对人血管内皮细胞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人巨细胞病毒微小RNA UL112 腺病毒过表达载体并使其感染人原代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转染组,感染无义空白腺病毒载体的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对照组.检测人巨细胞病毒微小RNA UL112 对脐静脉内皮细胞mRNA表达谱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mRNA存在差异表达基因365个,其中表达基因上调303个,下调62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结论 人巨细胞病毒微小RNA UL112影响脐静脉内皮细胞mRNA的表达.

    人巨细胞病毒微小RNAUL112差异表达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李吉旭郭延林李允强李伟...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Meta分析评价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中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和英文(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数据库,收集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数据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评价.结果 共纳入 14 篇RCTs,共 1 300 例患者;依据不同疗程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6 分钟步行距离(6MWD)更远[MD(95%CI)=56.24(44.48~68.00),P<0.01]、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更低[MD(95%CI)=-371.29(-642.63~-99.95),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更高[MD(95%CI)=3.75(2.50~5.01),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95%CI)=1.62(0.69~3.76),P>0.05].结论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

    增强型体外反搏慢性心力衰竭Meta分析有效性安全性

    预后营养指数及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新发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屠俊杰叶紫恒王伟王审...
    31-3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CHA2DS2-VASc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院内发生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10 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行PCI术的STEMI患者 290 例,根据是否发生NOAF分为NOAF组和非NOAF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利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筛选院内NOAF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HA2DS2-VASc评分联合PNI对STEMI患者NOAF的预测价值.结果 38 例(13.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NOAF.单因素分析显示NOAF组年龄、血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B型尿钠肽、左心房内径(LAD)、CHA2DS2-VASc评分、Killip分级Ⅲ级及Ⅳ级、糖尿病所占比例、左回旋支狭窄所占比例均大于非NOAF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淋巴细胞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NI均低于非NO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χ2=8.004、-2.712、-4.023、-6.535、3.636、-5.937、-8.813、5.930、6.036、-7.083、-9.795、-2.130、-2.783、-4.653、-2.852、-2.274、-4.813、-4.684、-5.773、-6.344,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LAD、LVEF、CHA2DS2-VASc评分、左回旋支狭窄、PNI是STEMI患者经PCI术后院内NOAF的影响因素(OR=0.484、1.183、0.905、1.534、9.594、0.885,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和PNI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院内NOAF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均高于单一指标(ZCHA2DS2-VASc=2.581,ZPNI=2.252,P<0.05).结论 CHA2DS2-VASc评分联合PNI对STEMI患者院内NOAF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用于高危患者的早期筛查.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新发心房颤动预测价值预后营养指数CHA2DS2-VASc评分

    基于影像的冠状动脉生理学功能评估研究进展

    黄文豪张靖媛刘亚君杜常青...
    36-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流储备分数(FFR)已经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指导血运重建策略以及选择治疗方案的冠状动脉生理学"金标准".然而,由于FFR评估过程中存在压力导丝侵入性操作、充血药物的使用等诸多因素,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随着冠状动脉虚拟生理学的应用,基于冠状动脉影像衍生FFR的技术得以研发,如冠状动脉造影衍生FFR、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衍生的FFR以及血管内超声(IVUS)衍生的FFR.同时这些功能学评估手段的诊断效能不断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本文旨在对基于冠状动脉造影、IVUS和OCT衍生的FFR的诊断效能、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冠状动脉疾病血流储备分数冠状动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血管内超声生理功能学评估

    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像模式及治疗策略

    马超群刘小伟唐礼江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演变是个连续的过程,然而,斑块形成过程的时间演变(如炎症、脂质积累、钙化或斑块破裂、愈合)很少在人体内被连续监测.血管内斑块发展过程的可视化可以帮助指导患者管理和了解治疗的效果.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斑块的组成成分、坏死核心体积大小、纤维帽厚度和正性重塑等高危斑块特征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示斑块增大或者消退.但是斑块性质不同,斑块消退的程度也大相径庭.本文就评估斑块消退的成像模式以及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斑块逆转斑块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学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康周城李花李德帅李扬...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声学特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以 2017 年度陕西汉中地区城固县沙河营镇和宁强县大安镇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共1 069例受试者纳入本研究,随访2年后,根据有无缺血性脑卒中分为两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1 069例观察队列中,385例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 34 例(8.8%)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单因素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组中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瓣膜性心脏病或心房颤动病史、弱回声斑块和≥50%狭窄的比例高于无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801、5.484、13.003、33.78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弱回声斑块和≥50%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95%CI)=35.514(11.331~111.405)、5.987(1.923~18.647)、9.931(3.114~31.921),P<0.01].结论 弱回声斑块可能可以作为预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标志物,为社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缺血性脑卒中社区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