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章育良

双月刊

1001-5981

JXTU@xtu.edu.cn

0732-8292143

411105

湖南省湘潭大学期刊社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湘潭大学主办的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设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历史、汉语言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高等教育研究及湖湘文化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毛泽东思想在中非外交实践中的价值意蕴

    贺鉴刘帅君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非建交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时代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渊源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前,基于中非反帝反殖的共同价值追求,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关注非洲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有意识地关注和了解非洲.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国内外局势变化先后提出"三大外交方针""中间地带""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三个世界划分"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思想论断,不仅打破了中国外交困局,还为中非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至今日,毛泽东思想依然在中非外交实践中熠熠生辉.从价值维度看,毛泽东思想在中非外交实践发展中不仅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而且对指导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进一步探讨毛泽东思想在中非外交实践中的价值意义深远.

    毛泽东思想中非外交实践理论价值

    民主的概念:毛泽东的民主构境与多维镜像的阐释——兼论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奠基性贡献

    李盼强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在探索现代政治文明的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对民主的创造性认识.民主的概念包含理念与定在两个方面,毛泽东的民主构境在理念上呈现为人民民主的价值理想,在定在上体现为民主权利、民主方式、民主制度、民主精神的多维镜像.毛泽东的探索开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民主理想,启蒙了中华民族现代政治文明的认识;开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民主道路,引领了中华民族现代政治文明的方向;开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民主制度,筑牢了中华民族现代政治文明的根基;开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民主形态,树立了中华民族现代政治文明的典范.

    毛泽东民主概念人民民主定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政府在应急管理中采取的避责策略生成机理研究——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析

    李立清李若涛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避责策略作为一种趋利避害的倾向普遍存在于政府决策者中,阻碍了政府的应急管理效能提升.本文运用单案例分析,借助不完全契约理论,提出"应急管理'控制权—索取权'避责策略生成机理分析框架",以"H省C市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为案例,对政府在应急管理中采取的避责策略生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公共权力分配机制缺陷与风险不确定性的存在,驱动了政府采取应急管理避责策略;(2)监督机制失灵催生下级政府过度扩张剩余索取权;(3)上级政府剩余控制权过强将挫败下级政府应急管理积极性.本文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1)改进权力分配机制;(2)完善权力监督机制;(3)优化绩效评估体系.

    避责策略生成机理不完全契约理论

    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多种监督类型协同度评价研究——基于东、中、西部3市的实证调查

    王凯伟李青清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日臻完善,传统监督模式由于存在监督范围窄、监督联动乏力等问题,难以满足新时代监督全覆盖的需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类型贯通协调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从理论突破到实践创新的重要战略,能够为实现从重点监督到全面覆盖、从做强单体到系统集成,搭建起"四梁八柱".实现多种监督类型贯通协调的关键在于多种监督类型在监督过程中的协同,因此,基于SFIC理论模型和东、中、西部3市的实证调查,通过构建多种监督类型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其协同度,发现多种监督类型贯通协调成效初显,但仍存在协同度总体偏低、区域差异、协同路径不畅等问题.基于评价结论,从多种监督类型贯通协调的要素、技术、衔接程序三个维度提出优化路径,以进一步提高多种监督类型的协同度,从而助力实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多种监督类型贯通协调.

    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多种监督类型协同度

    结构变迁与资源重置:环境治理领域基层政府避责行为的生成机理与治理

    彭媛唐斌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政府避责行为蔓延,是当前我国基层治理面临的棘手难题.结合案例,构建"结构-资源-行为"分析框架解释基层政府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中的避责逻辑,研究发现,组织结构变迁导致基层在资源的重新配置中存在有限资源与超限责任、资源错配与激励失衡以及自致资源与治理目标异化的矛盾,致使基层政府产生避责行为.因此,亟需在机构改革中明确划分监管责任与属地责任、合理分配事权与治理资源、构建激励与约束动态平衡的相容机制.

    组织结构变迁资源配置避责行为环境治理

    苦尽甘来:子女数量与家庭财务脆弱性

    臧旭恒刘瀚璐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女数量与家庭经济行为息息相关.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究子女数量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抚养阶段子女数量增加会通过提高养育成本、降低劳动供给、改变资产配置增加家庭财务脆弱性,其中城市家庭更为显著.而父母在体制内工作、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金融素养的家庭则不受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成年子女数量增加显著降低了家庭财务脆弱性,呈现出苦尽甘来的生命周期特征.从而,完善生育保障体系、提高育龄人群生育意愿,对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子女数量养育成本劳动供给资产配置财务脆弱性

    银行业市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龚志民周磊
    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人口和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空间分布,构建了经人口分布调整后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指标,并将其在地级市层面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相匹配,实证考察了区域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微观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且银行业竞争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但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对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是边际递减的;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集中度下降通过提高地区信贷市场中的信贷供给量,进而增加区域内家庭创业、就业机会,最终促进居民消费.因此,深化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优化银行竞争结构、支持区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有利于培育和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银行业市场结构银行业竞争消费就业

    权力概念的法学定位——兼论全球化时代的法益分析范式

    胡平仁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right"形同实异的一词多义现象,囿于宽泛的"能力"说,只看到权力和权利的共同性而无视其根本差异,权力和权利在一定条件下的可相互转换性,导致人们长期以来误把"权力"混同或归属于"权利".法律思维的日益精细和法律观念的不断分化;"把权力关在制度笼子里"的政治诉求和政治共识;作为现代法治灵魂的"权利本位论",唯有在"权力"独立于"权利"以及"权利—权力—义务—责任"四位一体的思维坐标中才能凸显其真正的意义和精髓;这些因素决定了权力概念成为法学独立范畴的必要性.萨尔蒙德和霍菲尔德的分析法学图式,虽然有些琐碎和似是而非,但第一次系统梳理了法律分析及法学研究的核心范畴,较为充分地区分了"权力"和"权利",初步意识到"法益"的本体地位,从而为我们构建全球化时代的法益分析范式奠定了基础.如果说现象层面的"权利—权力—义务—责任"的分析方法主要服务于法律实务,那么深究法律本体、相对繁复的法益分析范式,则主要着眼于法学的体系性学理建设及其逻辑自洽检验.

    权力权利分析法学图式法益分析范式

    人的尊严:跨越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争的人权共识——纪念《维也纳宣言与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

    张万洪肖思宇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在人权领域的争议由来已久,《世界人权宣言》尝试以全人类纲领性文件的形式,用尊严的名义统合多样性和差异.第一次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的尊严是人权共识的,则是近半个世纪之后的《维也纳宣言与行动纲领》.《维也纳宣言与行动纲领》首次以国际性文件的形式确立了人的尊严作为跨越人权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争的人权共识.维也纳世界人权会议及《维也纳宣言与行动纲领》也成为用跨文化对话达成人权共识的生动展现.在未来,让人的尊严成为一个有内容、有厚度的人权基础概念是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普遍主义人权观相对主义人权观人的尊严

    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优化的法治机理与基本路径

    胡恺胡肖华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融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理念,坚持改革与法治相统一协调的制度成果.然而,"重问责、轻容错""重容错、轻纠错""重秩序、轻效能"等三大现实困境表明,目前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存在规范层面上的可操作性缺失、价值层面上的平衡困难、构成要素层面上的明确性不足、范畴边界层面上的内涵不清等问题.为此,理顺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优化的法治逻辑,构建容错与问责相统一,容错与纠错相平衡,纠错与问责相结合的和谐共生关系已成当务之急.

    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问责机制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