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观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观察
传媒观察

沈志强

月刊

1672-3406

025-84702171

210092

南京管家桥65号

传媒观察 /北大核心CSSCI
查看更多>>为传媒相关人士提供新颖、实用、有价值的新观念、机关报思维、新经验、新技巧,促进传媒在新的背景、新的框架下改进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双传学
    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原创性贡献与传媒新使命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张晓红周文韬庞行...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生成逻辑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创新观点的集纳升华,着眼于回应现实的紧迫需要,植根于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坚实实践;从主要内容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从11个方面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从事业发展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我们以更加系统和联系的观点重新审视传媒业,要求作为"文化基础设施"的主流媒体更好地承担组织政党、整合社会、争夺话语、传承文化等基础性功能.

    习近平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文化基础设施媒体融合

    迈向计算时代的传播学

    巢乃鹏
    15页

    超越单一模态:多模态计算传播研究的进展与前瞻

    周葆华吴雨晴
    1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计算方法的快速发展,超越文本的视觉计算传播研究开始兴起,但是仍主要体现为单一模态研究(只是从文本转向视觉).本文强调,在媒体内容消费多模态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多模态计算传播研究的发展.通过对SSCI、A&HCI等核心数据库中的31篇多模态计算传播研究的内容分析,我们梳理了现有研究概况、理论概念、研究模式与操作方法.研究发现:多模态计算传播研究发展较晚,亟待加强;研究模式呈现多模态关系(独立/组合)×研究目的(描述/解释)的四个分类;数据主要来自图文社交平台;基于多模态特征生成的组合变量主要包括图文一致性、图文主题、叙事策略、攻击性指数等四种.本文最后从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推进理论建设、促进跨平台跨地区发展等方面,对多模态计算传播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多模态计算传播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听觉

    认同与互动:主流媒体新闻海报的传播效果影响因素与框架分析

    吴晔刘禹希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海报日渐成为我国主流媒体在社交平台上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的重要载体.本研究立足于计算图像传播视角,采用视觉框架理论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以人民日报2022年全年新闻海报微博数据为样本(1111条),考察了新闻海报外延层次和风格层次视觉框架的分布特征及其对于传播效果的影响.外延层次框架包括新闻主题、人物呈现和标题句式三个变量;风格层次框架包括图文组合情况、主要色调和信息量三个变量;传播效果聚焦于认同效果和互动效果两个维度.结果表明,外延层次和风格层次框架整体上对认同效果和互动效果产生显著影响.具体而言,政治外交和灾难事故等主题的新闻海报更容易获得认同和引发互动;包含多种媒介形式的新闻海报有助于更广泛传播;感叹句式标题、包含人物元素、暖色调等因素对提高新闻海报传播效果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新闻海报在计算图像传播背景下的传播机制的理解,也为媒体从业者提供了实践指导,指出了计算图像传播在新闻传播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新闻海报传播效果视觉框架理论计算机视觉新浪微博

    计算视觉传播研究:理论体系、范式转型与学术想象力

    于德山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视觉传播使用计算机视觉方法,在方法体系、问题视域与解题标准方面带来研究范式的转型,为传统的视觉传播(视觉文化传播)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学术想象力.同时,在计算视觉传播研究的实践中,我们还应该注意将这一研究范式与视觉传播(视觉文化传播)研究范式结合起来,注意西方研究相关工具与数据库的适用性,警惕其中可能蕴含的政治、国家和种族等方面的视觉算法偏见.在此背景中,增强计算视觉传播研究基于像素的图像与社会文化的阐释能力,发挥这一研究的人文关怀作用,从中国传统视觉精神、视觉(文化)传播实践与视觉经验出发,分析与预测中国视觉传播(视觉文化传播)的热点、难点与发展趋势,突出中国问题域的独特性,彰显其紧迫性与现实性.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视觉传播(视觉文化传播)研究范式,这是计算视觉传播研究理论本土化建构的意义所在.

    计算视觉传播范式转型学术想象力

    全球数智之治的发展态势与制度逻辑——基于2023年网络治理研究的主题聚类分析

    史安斌俞雅芸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公治"与"私治"、"分裂"与"聚拢"、危机与转机三个维度,梳理和剖析全球数智之治的发展趋势与制度逻辑.一方面,研究的焦点从"是否需要监管"转至"谁来监管""如何监管""为了谁的利益"等更为深入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界呼吁彻底颠覆西方中心的网络治理体系,探索更加符合数智传播生态和网缘政治格局的制度逻辑.

    网络治理数字媒体平台生成式人工智能网缘政治国际传播

    多元主体协同:全媒体传播体系升级的主导方向

    杨保军樊攀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发展战略与目标.本文在传播主体关系视野中,考察我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并重点探讨了全媒体传播体系升级的主导方向.本文认为,传播主体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关键要素.把握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现状,需要从职业新闻传播主体与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的关系、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的关系、主流媒体机构内部新媒体编辑部与传统新闻编辑部的关系、不同行政级别主流媒体的关系、综合性媒体与行业媒体的关系等方面展开.面向未来,本文提出,我们要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主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新闻传播、信息服务、治理功能相统一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适应新技术、新变化、新环境的开放性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具有国际交流对话能力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传播主体全媒体传播体系现状升级

    "传播即权力":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权力理论与实践

    刘可文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社会的崛起引起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对国家权力和社会组织带来冲击,不断瓦解传统社会的权力关系.基于网络社会的具体语境,曼纽尔·卡斯特提出"传播即权力"的观点,体现了权力与传播的同构关系,文章试图对其权力的转变及形式进行深入考察,建构卡斯特网络社会的权力理论与实践范式.卡斯特的网络社会权力理论与实践对当前我国媒体转型及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媒体权力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博物馆留言书写的跨文化实践

    周夏宇
    7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鉴文化智能的理论框架和阅读民族志的研究视角,将博物馆参观者留言行为视为一种带有社交目的的、与博物馆主导叙事进行对话的跨文化阐释实践.研究以河北博物院和国家典籍博物馆两次展览的纸质留言册为研究对象,辅以访谈的形式,提出以"动力-策略-效应"为框架的博物馆参观者跨文化阐释模型.其中,跨文化阐释动力为参观者解读并分享博物馆叙事的起点;跨文化阐释策略是博物馆参观者解读博物馆叙事的具体方法与技巧,既集中反映参观者的主体性,又具有强烈个性化色彩;跨文化阐释效应是参观者解读并分享博物馆叙事值得关注的结果;跨文化元认知则指参观者对文化差异与博物馆主导话语的反思.四个概念相互作用,形成与博物馆主导话语相对应的个性化叙事.

    博物馆留言册跨文化阐释跨文化元认知阅读民族志